作者: @ 2001-03-05
罗 贯 中 新 探
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水浒传》、《三国演义》、《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
义》、《大唐秦王词话》、
《隋唐两朝志传》等一部又一部的作品,都和罗贯中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举世公认的几位伟大小说家
中,若就数量而言,罗贯中堪称第一。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这颗巨星却为历史的尘垢所掩没。尤其是
对他的身世,几乎是一片荒漠。直至1931年,郑振铎、赵万里、马廉发现了天一阁旧藏《录鬼簿续编》,
才初步获得了有关罗贯中的可靠资料: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
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虽寥寥五十六字,却字字珠玑,基本上澄清了人
们在罗贯中籍贯、时代等问题上存在的混乱。鲁迅说:“自《续录鬼簿》出,则罗贯中之谜,为昔所聚讼
者,遂亦冰解,此岂前人凭心逞臆之所能至哉!”
《罗氏家谱》新发现
科学的发现往往带有某种偶然性,而这种偶然性却凝聚着寻踪者的心血和智慧。
1984年冬,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孟繁仁在查阅元代虞集《道园学古录》时·在第十卷
中发现了《题晋阳罗氏族谱图》 胶章。作为罗贯中的同乡人,孟繁仁敏锐地感觉到了这八个字的份量。至
此开始了搜寻查访晋阳罗氏家族的工作
经过一年又六个月的努力,他终于在太原市清徐县找到了这个世居于此地罗氏家族,并从它的
二十二世后裔罗礼重手中得到了保存完好的《罗氏家谱》
罗礼重今年七十岁,身体尚健。他珍藏的这本《罗氏家谱》, 主要包括清代同治壬申(十一
年, 1872)“南关祠堂”重修本第一支至第四支,共五册(函装),以及不明修撰、抄录时间的 《北村
罗氏家谱》一册、据孟繁仁告诉我们:“谱本大小尺寸为 50公分*25公分,麻纸,木版印刷书框,手书
抄写.在“同治壬申"重修本前面,录有记载罗氏家族各支历代祭祀祖先、续补家谱情况的题序文字共二十
四篇。从谱中收录的第一篇序文,由罗氏第九代后裔罗正己撰写的《清源罗氏家普序》所题署的时间看,
《罗氏家谱》创修于明穆宗隆庆元年(丁丑, 1567),在以后的明神宗万历年间,以及清代的康熙、乾
隆,嘉庆、道光、咸丰、 同治各朝,又经过多次的续修、增补”。从《罗氏家谱》的序、跋来看,每次续
修活动,都由族中有地位、孚众望者主持撰稿, 是一部颇为可靠的家谱。
这部《罗氏家谱》的发现,无疑为揭示罗贯中之谜提供了一 条新途径。然而,科学需要论证,
真理的严肃性容不得任何历史 材料的以假乱真。晋阳清源的这个罗氏家族与《录鬼簿续编》中的太原罗贯
中是否同一家族呢!这是全部问题的关键所在。《元史·地理志》说:
河东山西道萧政廉访司。冀宁路:唐并州,又为太原府,宋、金因之。元太祖十三年(1218),立
太原路总管府......领司一、县十、州十四。州领九县:阳曲、文水、
平晋、祁县、榆次、太谷、清源、寿阳、交城、徐沟。
历史的记载无可否认:山西省清源县(今清徐县)历代皆属太原管辖,与《录鬼簿续编》中罗贯中
为“太原人”的记载是吻合的。这是寻踪者们的一个支撑点。
《罗氏家谱》与罗贯中
这本《罗氏家谱》记载:清徐县的罗氏始祖是罗仲祥,原籍四川成都府人,自五代后唐
(924-936年)仕为青州仆射,后因战乱,落籍山西清源,繁衍子孙,至今已是二十三代。但综观全本家
谱,竟然没有“罗贯中”的名字。
清源的罗氏与罗贯中是否同一家族?
罗贯中约生在元延佑七年(1320)至明建文二年(1400)。这段时间在《罗氏家谱》中,正
是第六代到第八代人之间。认真研究清源罗氏的这三代人,于寻觅罗贯中的身世,不啻是握住了“牛鼻
子”。 打开《罗氏家谱》,其第六代的记载是: 罗锦。妻智氏。生六子:才聚、次于外出、才增、才森、
才 宝、才仓。
我们要注意的是谱中“次于外出”这四个字。罗锦共有六子,五子皆录其名,而为何对次子要例外?
这种记谱方法,与《罗氏家谱》中记录的其它外出人员也有明显的不同。在谱中第一支中"外出”者有数十
人之多,入谱时不仅记其名,而且还点明出处。
如第七代才盈任“重庆府通判”,第八代定“在湖广”,第九代张不里等“在湖广方县”等。
又:罗氏家族“谱规”规定: —一谱系公撰,凡添名、改名者.须于十年大祭时公同添录, 不
许私着一字,违者重罚;
—一谱内生子,嗣子以及随子、养子、义子等字样有隐瞒 并挖补者,罚其照普式重造,羊酒
祭祀;
—一经理人等有互为隐匿,并循私滥收者,察出以不孝论, 禀官究治;
—一每代各记张数,如有私去、私添者,查出重罚。
凡此种种严格的“谱规”,又排除了家谱中会遗漏著录这位 “次子”姓名的可能。 唯一的解释是:
作为我国著名小说家、戏曲家的罗贯中,一生混迹江湖,甘与“倡优”、“技艺”为伍,而这种行为在封建制
度 下,会被具有正统宗法思想的人视为‘有辱祖宗,站污门风”、堕入 “下九流”的“大逆不道”的人,死
后不入祖坟,也不对入族谱。更何况罗贯中创作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和施耐庵合作)等多部“反
书”,倡乱、倡盗、鼓吹‘邪说异端”。以惑乱人心,有“犯上作乱”的嫌疑。统治阶级对他不仅严加查禁毁
书,而且制造了“三世皆哑”之类的各种恶毒的谣言予以诽谤。 罗正己撰写《罗氏家谱》时,正是封建皇帝
明令禁毁“淫词小说”、 大开文字狱之时,为了维护这个世代显赫的仕宦家族门风的“清 白”,避免可能招
致的株连和迫害,经族人同意,将罗锦次于罗
贯中从家谱中除名,而代以“次子外出”四字,自也是情理中的事。
《善恶图全传》与罗贯中
真理当然是不能单凭“情理中的事”来奠定的,而必须继续寻找证据。只有尊重事实,科学的
发现才会有说服力。
曙光终于出现了。在清初的小说《善恶图全传》中,有一位“罗贯中令郎”的 罗定。作品这样
描写他的上场:
......那花夫听得“冲天贼三字,忙忙丢掉孙畔子,高叫。“冲爷,你今在此!我因访你,做了
乞丐!”’冲天贼叫声;“壮士面善得很,记得在哪里会过,快快讲来!”那人
道:“冲爷,你忘记了?我与你同居陕西,因访得冲爷,闻得有了官司在江南,得(特)地前来,
盘川(缠)用尽。无奈沿路途求乞,前来相访。不期今日得遇冲爷!”冲爷说:”你姓甚名谁?””俺姓罗命
定。”“你莫非江湖上称为醉天神么?”’‘然也!’......冲爷细说一遍,随引罗定会见李雷,叫声:“恩
爷.此乃是孩儿同乡,是一位英雄好汉,
乃是罗贯中令郎,名叫罗定.盖数第一条名枪......。”
这位罗定,在清源的《罗氏家谱》中有记载,是罗锦的三儿子才增之子,即“在外”次子的侄子。他
在小说中自称“乃是罗贯中令郎”,虽和家谱有差异,但据《扬州画舫录》等书著录,
《善恶图全传》的故事,曾在民众中广泛流布。当时的著名艺人曹天衡,多次演出过《善恶图全
传》。作者在敷演这则故事时,
误把罗定拉来冒充文学巨星罗贯中的儿子,以招徕听众,是艺人 们常用的手法。
在谈到这一切时,孟繁仁不无感慨地说:“我曾经认为《善恶图全传》中的上述说法为小说家言’,
不足据为史实。在读到清徐《罗氏家谱》,并发现罗定的题名以后,我经过反复思索,
逐渐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如果说,小说中的情节‘不足据为史实’
的话,为什么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偏偏能与《家谱》中的'真实人物’巧合在一起呢7”这番话是值
得深思的。
“巧合”的事还真不少呢。《善恶图全传》中提到的罗定, 自称与冲天贼“同居陕西”,这与《罗
氏家谱》中第四支(贵)
第十一代罗好仁的经历恰恰相合。康熙《清源县志》也有罗好仁…… 万历丙子(四年,1576)中
(乡科),任米脂知县,升云南
北胜州知州,调和曲知州”的记载。他在任时,曾释放过包括李自成的父亲在内的饥民,后李自成
起兵,率部路过清源县境,为感罗好仁的救父之恩,下令全军偃旗息鼓,绕城而去,不扰乡民。
小说家根据传闻,误将罗定的籍贯敷演为“米脂县”人,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罗氏家谱》的真实
性。那位“外出”的罗锦次子,即是罗贯中。我们根据《罗氏家谱》,可以初步揭开罗贯中的身世之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