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耐庵亭
施耐庵与刘基是至交说(下)
作者:浦玉生 @ 2003-04-16
施耐庵与刘基是至交说(下)
浦玉生
三、学术思想
刘基的文章才气、抱负与性格,都是博大的,然而与施耐庵在思想深度、政治观点、人生态度上又有
很大差别;生活际遇更是迥异。但是施耐庵《水浒传》的忧时愤世,与刘基诗文中的忧时愤世是同样的强
烈,可以说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一样的。他们曾经是契友、至交,也决非偶然的。
出于对贪官污吏的痛恨,经由对元末社会的观察和思索,刘伯温得出了官逼民反的结论。刘伯温《感
时述事十首》之五以官逼民反为主旨,词语剀切之至:“古人有战伐,诛暴以安民。……但恐胥及溺,是用
怀悲辛。”诗的关键一句是“致乱有其因。”这个“因”在朝廷方面:滥杀生灵,掳掠百姓,横征暴敛。贪官
污吏横行霸道的结果,是使民众动辄遭遇祸患。为了逃得一条性命,只好铤而走险,啸聚山林。元朝的官
吏,在善良的百姓面前是狼,在造反的强梁面前是羊。平日如凶神恶煞,而一上战场,却坐失良机,致使
小病酿成膏肓之疾:当成千上万的“耕桑子”(农民)被裹挟着加入起义队伍时,元朝的大势已去,局面再
也不可挽回。
《水浒传》开头便写高俅发迹和逼走王进的事,施耐庵的用意是什么呢,评点家金圣叹有两段精彩的
分析:“乱自上作,不可长也,作者之所深惧也。一部大书七十回而开书先写高俅,有以也。”金圣叹的分
析,直指导致天下大乱的“因”,他的意见是“乱自上作”。这与刘伯温说的“滥官舞国法,致乱有其因”可以
互相印证。陈文新在《刘伯温:智略人生》一书中说,高俅这样的“滥官”玩弄国法,将王进这类忠良逼得
走投无路,国家能不乱吗?自然,王进虽被逼也仍未造反,但逼得太甚因而奔上梁山的却大有人在,林冲
即是代表。林冲是颇能逆来顺受的: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他受“不怕官,只怕管”的观念支配,自行熄灭
了胸中怒火。他被陷害刺配沧州,还打算“挣扎着回来”。在前往沧州途中,两个解差对他肆意折磨,他还
是低声下气。直到最后,高俅派人火烧草料场,他不逃走就会被判死刑时,才下定决心上了梁山。刘伯温
说:“人情各畏死,谁能坐捐身?所以生念虑,啸聚依荆榛。”这仿佛是在剖析林冲的心理。林冲听了,一
定也会首肯的。
官逼民反,刘伯温与《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水浒传》的前身是《江湖豪客
传》。读刘伯温传记和诗文,我们经常可能看到刘伯温在宦海沉浮,在退进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他的
《秋兴》七首就格外显得沉郁:“一自中原万马奔,江淮今有几家存?龙韬豹略痴儿戏,稼(禾旁加农)李
夭桃猛士门。废垒秋风销战骨,荒郊夜雨泣冤魂。江湖愁绝无家客,伫立看天泪眼昏。”该诗次联写朝纲之
不振,尾联写一已之流浪,身在江湖,心存魏阙,追原祸始,不胜怨怒之情。此诗出现了“江湖”二
字。
当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之后,挥师进击张士诚,为了师出有名,先传檄声讨张士诚的罪恶状:“惟此姑
苏张士诚,为民则私贩盐货,行劫于江湖。兵兴则首聚凶徒,负固于海岛。”刘伯温将张士诚比喻于江湖之
人。这就为施耐庵写《江湖豪客传》埋下伏笔。
《水浒传》是以张士诚农民起义为背景的。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正月,张士诚在高邮建立政
权,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衣旁右字)。作为元朝的官吏,刘伯温此时是站在朝廷的立场上看
待农民起义的。特别是在他隐居了两年多,接受一项任命:江浙行省都事。于是他来到了杭州,协助行院
判石抹宜孙剿“贼”,他在《次韵和石未公春雨见寄》中写道:“小人务苟且,君子惭素餐。高牙对多垒,
肉食徒王官。周纲虽云弛,一匡赖齐桓。莫惊沟浍盈,雨息当自干。” “周纲虽云弛,一匡赖齐桓”二句,
是说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诗中的“周”是比喻元朝,“齐桓”则是比喻石抹宜孙。这一比喻是耐人寻味
的。其实刘伯温以齐桓公比石抹宜孙,其实是鼓励他自创基业。施耐庵的诗文中也常用“江湖”二字,如元
曲《秋江送别》中就有“遍历江湖”之句,他在为江阴许恕家的族谱作序时也说:“仆与令尊翁,先后浪荡
江湖,而掌教澄江,桃李遍植,……”当然,《江湖豪客传》因为太露太直,所以直到后来才有了一个隐晦
曲折的书名来:《水浒传》。“水浒”二字出自《诗经》:“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这是一首歌颂周王朝古
公 父自迁于岐山,奠定了周王朝的基础。施耐庵是站在同情张士诚农民起义的立场上的。这里的周朝暗
合张士诚的“大周”国号。据宋代洪迈著《容斋随笔》“稷有天下”一节介绍,“是时,稷始封于邰,古公方
邑于梁山之下,文王才有岐周之地,未得云天下也。”这里说的古公 父(即太王)刚刚在梁山下修筑城
邑。所以说又与梁山水泊联系上了,“水浒”二字确是任何字词都无法比拟的。
综上所述,施耐庵与刘基是契友、至交之说,并不是一城一乡、某时某刻的流行观点,而是全国多处
地方,数百年来一直流传的事实。我们如果从考证施耐庵生平的角度去读刘基的诗文和相关历史材料,将
会发现更多的关于施、刘是至交的历史事实,这是不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