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耐庵亭
对平江学案耐庵问题争鸣的信
作者:望海 @ 2003-05-24
对苏州杂志平江学案施耐庵问题争鸣的信
编辑同志:
你好!最近翻阅《苏州杂志》2003年第2期,立即眼前一亮,被“平江学案”上的四篇关于施耐庵研
究问题的文章所吸引。《苏州杂志》确是一本高品位、大家风范的杂志,一期杂志上发表四篇关于施耐庵
的研究文章,这对我们弄清这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伟大作家的创作与生平,是很有意义的。就我去苏州
寻访过的情况来看,施耐庵与苏州有不解之缘,这是对的。当然,我在仔细读过之后感到有必要对施耐庵
问题作一点争鸣,做一点更正。
关于施耐庵的籍贯。黄叔(叔左加单人旁)成《施氏祖籍辨正》一文的题目较为宽泛,施氏祖籍还是
施耐庵的祖籍,严格来说是有区别的。该文开宗明义:“《水浒》著者施耐庵为何处人?有兴化、苏州、杭
州、江阴、淮安、东都等多种说法。”这里将最重要的大丰白驹----施耐庵的籍贯“等”掉了,这是不应该
的。考察施耐庵(1296-1370)的生平,以上地点均曾是施耐庵流徙过的地方,但大丰市白驹镇是施耐庵
的故居所在地,施氏宗祠(位于白驹镇北大街)是在施耐庵故居的基础上改建的,现在仿施氏宗祠原貌兴
建的施耐庵纪念馆在白驹镇花家垛上。施耐庵曾入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幕。据《明史》记载张士诚
(1321--1367)是海陵县白驹场亭民,就是说,施耐庵也是白驹场人。施耐庵活着的时候(元末明初)
白驹是属河南行省泰州海陵县白驹场人,不是扬州兴化县人,明初的白驹也属海陵县,不属兴化县。这是
《泰州市志》、《兴化市志》、《白驹镇志》都明确记载着的事实。施耐庵的真墓是在兴化市新垛乡施家
桥,施家桥原属白驹场,因为墓在施家桥就说施耐庵是兴化人,这就像说鲁迅是上海人而不是绍兴人一样
的荒谬。至于施耐庵后裔说“鼻祖世居扬之兴化”这时已经是清朝人的口吻了,白驹属过兴化县,白驹也曾
属过东台县、盐城县。
《苏州杂志》第53页上有一桢“施耐庵陵园陈列室”的题图照片,文字说明是“江苏兴化施耐庵故居”,
这是不准确的,我多次去施家桥,熟悉这幅照片的内容,正中的位置是兴化人李宗海所作的施耐庵的画
像,画像旁有一副对联,内容如下:“有舍已为人义骨侠肠却从鲁达武松李逵身上画出;具掀天揭地深谋远
略乃自晁盖宋江吴用胸中写来”。
吕大安《施耐庵在河阳山的杂说》一文,引“施耐庵的另一首佚诗亦为七言绝句,是题赠鲁渊、刘亮
的:相思相见总生愁,况是河桥欲去舟!如此垂杨如此别,消魂未必定扬州。”其实,这是一个误会。这首
诗是清代宫葆国的诗,根本不是施耐庵的诗,更不是赠鲁渊、刘亮的。江苏水浒研究擎大旗者刘冬先生曾
著《施耐庵探考》,由于刘冬在此处的一时错误,使得该诗传为施耐庵之作误传甚广。刘冬是听人说的,
由于记忆之误,周梦庄、曹晋杰等始作甬者早已作了更正。
特此去函,仅供争鸣。
敬礼!
望海200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