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2000-11-05
宋江其人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在现今通行的有二十回本中前七十回,即从“王教头私
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到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坐次。为施耐庵所著正文之前还
有楔子一篇,题为《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七十回书连同这篇楔子原来是自成体
系的;后来罗贯中又在其后续了五十回,讲得是梁山聚义之后受招安,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征
方腊的故事。从基调上看,前半部是喜悦高昂热烈的,而后半部见低觉而凄凉;从艺术成就上看,
后五十回被普遍认为不如前七十回。精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前七十回,即贯华
堂古本《水浒传》评价极高,做了极为详尽的批注,而对于后五十回,他认为是狗尾续貂,所以把
水浒进行“腰斩”,只保留前七十回原本。这一观点以及他对《水浒》的评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
响。
《水浒传》所讲的一百零八条好汉,都是绿林人物,干得都是杀官夺城的勾当,然而施耐阉将这一
百零八人写得个个不同,栩栩如生,而不像一般的章回小说便是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从文法上
看,水浒整部书(前七十回)是有机的结构,自成体系而又全篇收来,可谓章有章法,句有句法,
字有字法(金圣叹语)。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无论在文学鉴赏的角度还是在写作学习的角度,
《水浒传》都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有的文学评论家认为,《水浒》在文学技巧上甚至胜似《史记》。这一说法虽然偏激,却也不无道
理。《史记》是太史公发愤之作,司马迁有一肚子的怨愤,所以他对《游侠列传》《刺客列传》特
别着力,每遏挥金如土,杀人报怨之事便啧啧赞叹。而施耐庵只是饱暖无事,又值心闲,所以不免
伸纸弄笔,写出许多锦心绣口来,同时,《史记》本着一种实录精神,是“以文运事”。而《水浒》
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者,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然后据此算计出一篇文章来;而因为生事必
不然,作者可以由着性子去写,削高铺低都由自己。因此,读《水浒》必须读出许多作者的匠心
来。
在古文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上之滨,莫非王臣”,而“王土之滨则有水”,“又在水外则曰
浒”。书名取为《水浒》,是极言距离人世之远,那么,书中的主人公们也自然是为世俗所不容的
人了。这样一个人群中,有一个核心人物,那就是宋江。
对于宋江其人,历来众说纷靶,褒贬不一而理解这个形像对于看透《水浒》是极为重要的。笔者认
为,我们不妨从忠信考悌这四字上来分析,这是评价古时人物的一个起码标准。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宋江的忠。忠者,对君无二心谓之忠。大家都知道,宋江屡次被请入伙,都遭
到他的拒绝;入伙后,又多次提到招安,似乎他是心中有群主,心中有国家的。然而我们在看一下
他的行动:晁盖等七人智取生辰纲之后,宋江出场了。面对晁等人东床事发,他利用职务之便,私
放晁盖,而且倡议他们入主梁山,为了私情而荒渎公务,这是什么忠?在以后篇中,宋江劝说花
荣,吕方,郭胜等一大伙梁山,可见梁山是宋江一手操办的近和他满口忠群是多么强烈的反差。最
明显的是他浔阳楼题反诗,可谓是“酒后吐真言”了。所以他说出“敢笑黄巢不丈夫”的真心话来,由
此可见,宋江的“忠”,是口虽心非的,是为了收买人心,一句话,权诈而已。
再让我们来看一下宋江的“信”,对友诚真谓之信。宋江是否做到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他无论是对
家人还是对朋友都是极虑伪的。举一件小事,宋江被发配时途经梁山,被清入山寨,法度,宁死不
废。而下山之后,公人为了巴结他,要给他开枷,他便爽快答应了。难道只有在强盗山寨之中才有
法度吧?宋江入梁山后,先后收降呼延灼、董平、关胜、索超等名将,每当他们入伙时,宋江总是
说要将头把交椅给他们坐,却不知一把交椅如何坐得下这许多人?宋江只是将这把交椅“居为奇
货”,用来收买人心罢了。梁山人物被他的权术迷惑了,但愿读者不要重蹈覆辙。
至于宋江的孝悌更是假到了极点。孝是对父母而主的,悌是对兄弟而言的,古时候,真正遵守孝道
的人是要不适父母之命的,尽管今天看来不对,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伦理。所谓父母在,不远
游,而宋江为了私情,从未尽过孝道,照顾老父的事全落在宋清身上。宋江只是嘴上不停地在说;
宋太公反对宋江落草,可宋江最后连父亲也接到山上,最能反映宋江虚孝假情的是,宋太公因为想
念独生子,派人以宋清之名传假信,说他已死,让宋江吊孝。宋江回家发现其父未死,便“大怒”责
骂宋清。父亲未死,他却大怒,无非是因为害他赶路而已;宋清一番好意,他竟责骂,哪来的兄弟
之情?一个虚伪自私的形象跃然纸上。
关于宋江忠信孝悌的虚假以及他权术的高明,《水浒》中随处都有入木三分的描写,作者正是用一
种史家的曲笔来表达自己对宋江的厌恶习,在作者笔下,宋江百无一能,只能使银子而已。宋江的
每次出场,都和使银子有莫大关系,就连他的外号“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之类无非是说他能
急人之难而助人的法则就是给人银子。宋江虽是个粗鄙小更,但银子却能通神,这也正是施耐庵的
深意所在。
施耐庵在写水浒时,生怕读者体会不出宋江的狡诈,所以每次总是将李逵写在宋江的前后。李逵被
公认为是水浒中等一等人物,他豪爽、耿直、胸无城府,直来直去,作者将她和宋江安排在一起。
把好诈虑伪的宋江映衬的无地自容,大有珠玉在前之妙。例如宋江取父上山,李逵取母上山,但二
者遭遇迥导,作法大相径庭,作者在这相同与不同中融入了自己的爱憎,需要大家深深品味。
金圣叹在评水浒传中说:“宋江其人,骤读之全好,再读之好劣参半,再读之好不胜劣,又座读之
则全劣无好矣。”十分中肯的反映出宋江在《水浒》一书中给读者留下的不同层次的印像,在下一
期的《名著导读》中,我们将推出宋江其人的续集《晁盖之死》,将通过天王晁盖的死让大家看清
宋江的本来面目。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