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街
上清宫:水浒108将诞生地
作者: @ 2000-11-27
2000年11月27日
上清宫:水浒108将诞生地
上清宫距天师府二里,在上清镇东首,左拥象山,门对泸溪,面云林,枕台石,是历代天师供
祀神仙之所,故有“仙灵都会”、“百神受职之所”之称。
上清宫始建于东汉,原为张道陵修道之所,时名“天师草堂”。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
迁还龙虎山,改“天师草堂”为“传录坛”;唐会昌年间,真宗赐传录坛额曰:“真仙观”。北宋大中祥
符年间,真宗敕改上清观。正和三年(公元1118年),名上清正一宫,简称上清宫、大上清
宫。“时宫中学道者常数千百人”,成了“昼夜常明羽人国”。
由于历代封建王朝在这里大兴土木,屡毁屡建,上清宫所建殿宇就有:三清殿、玉皇殿、紫
微殿、天皇殿、后士殿、斗姆宫、雷祖殿、廖汤殿、南斗殿、北斗殿、伏魔殿、三宫殿、三省殿、
文昌殿、四圣殿、五岳圣帝殿、四渎殿、真风殿、留侯殿、十二真君殿、奎阁、虚靖祠、藏室、鼓
楼、福地门、龙虎门、棂星门、下马亭等等,附近还建有道院三十六座以及各种附属建筑。它原是
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古老道宫之一。它和皇帝宫殿相比,仅矮一尺,以示区别于皇宫。
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对上清宫的仙都风貌作过极为精彩的描写,从而使这座石老道宫显得更加
神奇,更加令人神往。
上清宫整个建筑以三清殿和玉皇殿为中心,分八门四方。现殿宇绝大部分被毁(最后一次被毁
是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因几个乞丐住在宫中烤火引起火灾)。到解放时,只存大上清宫门
楼、钟楼、午朝门、下马亭未毁,但这座古老道宫的声名仍然显赫,家喻户晓,现存的东隐院,善
恶井、梦床、神树和传说中的镇妖井等文物古迹,仍然强烈吸引着中外游人。 东隐院在上清宫院
内东侧,是龙虎山上清宫一座著名道院,也是上清宫目前残存的唯一道院。它创建于南宋年间,后
因元世祖忽必烈对该院道士张留孙分外器重,东隐院倍加修缮,名声大振。
水浒108将出处—镇妖井
现东隐院为明末清初建筑,有门屋一间,正厅三间,左右丹房各四间,后厅三间,左右耳房各
一间。建筑风格古朴,院墙外有“善恶分界井”和“神树”等古迹。虽然今昔对比,面目全非,然群山
环抱,云雾缭绕,仙迹缥缈,仙气犹存,站在这里,仍可领略一番仙都风貌。
在这里需要特书一笔的,就是施耐庵在《水浒传》开篇第一回用浓墨重彩绘声绘色描写的伏
魔殿的镇妖井。伏魔殿早已不存,但确有一口井仍在殿口,石栏依旧,口如谷罗,井底幽深,井圈
四周长有青苔绿草,确是黑洞洞地啥也不见。游人站在“遇洪而开”的洞口朝底探望,不禁胆战心
寒,生怕像《水浒传》写的那样:“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冲将出来,掀蹋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
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弄得“夜眠不稳,昼食忘餐”。当然,游人也知道《水浒
传》是小说,是施耐庵的妙笔生花,但他对上清宫整体环境,气势的描写,将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
化成牧童的妙笔,倒显得几分真实,因此,游客都要来到井口,看看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是
怎样从洞里冲将出来,变成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将扰乱整个乾坤的。
上清宫周围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沿泸溪河而上是上清林场的林区,今后可辟为森
林公园。对岸一片樟林,是当年红十军与中央红军会师之处。宫南隔河的桂洲是明代武英殿首席大
学生夏言故里,这位明代嘉靖年间的耿耿名臣、朝廷宰相,因支持收复河套的主张被奸臣严嵩所
害,其父夏鼎之墓便在上清宫南二里处,可供凭吊。另外,围绕着龙虎山上清宫周围,还有十八道
宫、八十一座道观和三十六座道院遗址,以及天师墓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