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街
不妨翻翻《水浒》原著(舒展)
作者: @ 2001-03-05
不妨翻翻《水浒》原著
舒展
50年代,由于70回本《水浒》的出版,曾经引起了(盛况远远超
过30年代胡适《水浒考证》)一场评论热潮。参加讨论的有茅盾、聂
绀弩、王利器、张友鸾等学者(详见《水浒研究论文集》和聂著《水
浒五论》)。其中有个争议较大的问题,那就是“《水浒》是不是一
部有机的长篇结构?以茅公、聂绀弩为一方认为,全书不是有机的长
篇结构,而是在都市说话人基础上的中短篇的缀合;另一方则认为
《水浒》尽管残留着说话时朴素的章回形式,个别章节还有个别英雄
的传记特色,但就长篇结构来讲,它仍是一部有机结构的统一体。
我以为双方意见都有道理,并不矛盾。43集电视剧《水浒》的播
出,为双方各自找到了事实根据。前边大半部分是描述林冲、鲁达、
武松、杨志、晁盖、杨雄……等人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宋江、卢俊义
则是被拉上梁山的。七十一回之后才有闹东京、打擂、扯诏、大败高
太尉、破辽、捉田虎、擒王庆(电视剧删掉上述三节冗枝是高明之举)、
征方腊等章节。《宣和遗事》(元代说书人的底本)里已有宋江故事
的雏形。戏曲中已有大量水浒英雄故事。经过施耐庵的组织、加工、
再创造(这是复杂宏大的精神劳动,不是简单的缝缝补补),将农民
起义从小到大,从个别到集体,从一个个小山头到大规模,一浪高一
浪地汇成威胁赵宋王朝生存的强大巨流,将几个单元故事构成了一部
较为统一的壮阔的长篇结构。
我认为《水浒》之所以优秀、深刻、震撼人心,主要的是由于作
者由衷地讴歌了反抗压迫惩治贪官打抱不平的英雄性格,这么多受迫
害面刺金印的罪人,一个个是那样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为了平等和正
义,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他们救危扶困的气概,依我看多数人
可得见义勇为奖。金圣叹有两句一语破的的话,他说《水浒》“无美
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刘欢唱出了顶天立地男子汉的英雄颂歌,
给全剧大为提气!总之,连续剧《水浒》使我们认识和了解正在走向
崩溃的封建社会,对于增强人们的反封建觉醒是大有裨益的。特别是
揭露奸佞当权,官官相护,贿赂公行,草菅人命,监狱黑暗,安分守
己者活不下去,西门庆之流则活得非常滋润的社会矛盾诸方面,是我
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最为尖锐真实的。贯穿全书的是统治者与被统治
者之间的深刻矛盾,与梁山内部招安与反招安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构
成了长篇结构的核心部分的政治、军事和思想斗争。前一个矛盾反映
在众英雄被逼上梁山,后一个矛盾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宋江身上。宋江
是磨平第一个主要矛盾,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突出招安这一矛
盾的贯穿全书的领袖人物,这就构成了长篇结构的统一骨架。前半部
越是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波澜壮阔,后半部接受招安,越是显得冷清凄
惨无可奈何任人宰割。宋江的愚忠,是蔡京手里的一张好牌,咋打咋
有理,即令宋江已经到了肝脑涂地将众家兄弟送上祭坛的地步,也仍
然没有取得朝廷的信任,这恰恰是《水浒》最具有控诉力量的悲剧结
局的伟大匠心之所在。中国历史上有几千次农民起义,写得如此真实
感人令人扼腕长叹的,唯《水浒》而已。
现在,由于43集电视连续剧的播出,《水浒传》在中国来了一次
远远超过50年代那次讨论的大普及。
电视剧《水浒传》,从总体上看,我认为编、导、演、舞美、音
乐都属创造之上乘。尤其二袁的武打设计有新意(符合人物的规定情
境,不同于武打动作片———为打而打),比《三国》好,悲剧结尾
比《红楼》好。有不少用电影蒙太奇语言来精雕细刻的地方,给人印
象难忘,诸如林冲发配时脚被烫起的燎泡,征方腊时雨血成河,武松
的醉打和飞云浦用铁链厮打,燕青洞萧的多次悲泣……都是着重发挥
电视所特有的艺术手段的范例。
编剧将原著中宋江杀掉何成(因捅死克扣粮饷一再挑衅的李虞侯),
改为何成自杀;又将李固和贾氏被抓到梁山由卢俊义亲手杀死,改为
贾氏自杀;这些改动是可以的,但客观上削弱了对力主招安的一二把
手的本质认识。所以我希望读者看罢电视,不妨再翻翻原著。
末了,附带挑点小疵:征方腊大旗上写的征讨先锋的“征”字,
错写成“徵”;柴进说到我“府上”,应该谦称到“舍下”或“敝庄”;
鲁达说“老种经略相公”不念“肿”,应读作“崇”(中国人有此姓);
招幡上的“命”字不能写成“人”加“丙”(这是滥简化),字典里
没这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