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街
水浒研究专家马蹄疾
作者:智城 @ 2002-07-10
水浒研究专家马蹄疾
马蹄疾(1936~1996),原名陈宗棠,曾用笔名甄索、奚纯、薛岚、齐君、馀蜀人、馀越人、蔡而
楚、顾蒙山。绍兴县鉴湖乡清水闸村人。14岁时随父母迁居绍兴城内。父为职员,母为名门闺秀。陈宗棠
1951年从绍兴龙山小学毕业后因病辍学,在家自修文学8年,开始文学创作。1957年随母迁居温州,同
年,在《温州日报》上发表第一首诗歌《拍蝇能手》。12月起与浙江师范学院教授夏承焘通信,并在夏的
指导下,开始研究明清文学。翌年进温州鹿城机械厂当制锁工人。1959年,向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自荐
要求调到中科院工作。经郭沫若推荐于1960年6月调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所资料室工作。1961年9
月14日在《文汇报》发表第一篇文学研究文章《三槐堂刊本〈水浒传〉》。同年下放到鞍山电台当记者,
1962年调鞍山市图书馆工作。1962至1965年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利用外出采购图书和探亲假的机
会,跑遍全国各大图书馆和一些学者名流的藏书室,收集到大量资料,完成35万字的《水浒书录》和35万
字的《水浒资料汇编》。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到冲击,以“资产阶级杂家”、“黑笔杆”等罪名被
隔离审查和下放干校监督劳动。70万字的《水浒》研究书稿,幸由身为工人的妻子薛贵岚转移他处,才免
遭焚毁。1970年被分配到鞍山红钢水泥厂当磨机工。在9平方米居室三代同堂、每月工资30多元的条件
下,用自己的双手,拣废砖块砌成2平方米的小屋,不分冬夏在里面坚持业余写作和研究工作。为查清鲁迅
书信的来龙去脉,自费邮发1000多封信给全国各地的30多家图书馆,查了上千种书,抄录上万张卡片,终
于写成60万字的《鲁迅书信系年考》和12万字的《读鲁迅书信札记》。1972年8月,马蹄疾被分配到鞍
山市群众艺术馆任调研员。下乡期间,利用晚上时间,躲在土屋子里开“夜车”,完成《水浒资料汇编》的
校订工作,并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78年经胡乔木推荐被借调至北京《鲁迅全集》编辑委员会,参加
《鲁迅全集》(1981年版)书信部分的编辑注释工作。1980年调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专业文
学研究工作。曾参加国家重点课题《鲁迅大辞典》的编纂,任执行编委,为人名分册和书刊分册的主要撰
稿人。从1978至1995年,共出版专著12本,专题辑录5本。主要有:《鲁迅讲演考》、《鲁迅与浙江作
家》、《鲁迅和他的同时代人》(上下册)、《鲁迅和新兴木刻运动》、《水浒书录》、《胡风传》、《文
坛艺苑轶话》、《鲁迅:我可以爱》及《水浒资料汇编》、《鲁迅书信集拾遗》、《李辉英研究资料》
等,并先后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百余篇论文、札记、散文,总计各种著述达500万字以上。
马蹄疾撰写的《胡风传》成为国内外第一本胡风的传记,出版后被一抢而空。香港报纸评论该书“以
中国传统的史家笔法,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忠于史实,独具史识”,读后“感发人心,催人泪下”,
尤其难得的是作者能秉笔直书,不为尊者讳失,不为贤者讳过,不为亲者讳疾。马蹄疾曾任辽宁社会科
学院研究员,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兼任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理事、中国
《水浒》学会理事、中国巴人研究会理事、施耐庵研究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
员、辽宁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九三学社沈阳市参政议政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曾荣获“辽宁职工
自学成才奖”。1996年1月1日因积劳成疾病逝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