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街
《环球》:英国丈夫的水浒情结
作者:郭莹 @ 2005-12-14
《环球》:英国丈夫的水浒情结
黄昏时分,英国东北部纽卡斯尔市的“啤酒王酒吧”幽黄的汽灯下,总能见到一位魁伟的英国壮汉一手持着
啤酒,另一手捧着竖版汉字《水浒传》,津津有味地闷头自我陶醉着。老听众酒保克里斯忙活完手里的活计便凑
过来叫道:“武松到底赶回家了吗?你每次都‘下回分解’,这两天你没过来,可是想苦我了。”
罗宾汉的同乡
若阁下是“啤酒王酒吧”的老熟客,以上一幕你定不陌生。那说书者正是我的老公布莱恩·霍顿,《水浒
传》苏格兰文本译者,他同时还英译过大量中国古典诗词。要说老布(平常我喜欢称他老布同志)最执著的追
求,还是翻译全套苏格兰文版《水浒传》,并视其为终身己任。周围的英国亲友赏给老布的标签是:爱尔兰面
孔、苏格兰口音却胸怀着一颗中国心。盖因其父是爱尔兰人,而他生长于苏格兰,现在却开口必言中国作风。
老布能将水浒108条好汉的传说倒背如流,这份着迷的水浒情结与其家族有渊缘。原来老布的祖父、叔父皆
是远洋轮船长并常年航行于东亚,因此家里收藏了很多东方古董,令老布打出生起对古老东方文明耳濡目染,以
至于萌生了不可抗拒的迷恋。老布的外祖父出身于电影《勇敢之心》中所描绘的英格兰与苏格兰交界处的一个古
老家族。那片欧洲“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原野,天高皇帝远,自然成为绿林好汉一展身手的天堂,著名侠盗
罗宾汉的原型就是那里的苏格兰游牧大侠。每到苏格兰飞雪封山的冬季里,老有人围坐在壁炉篝火旁,聆听老辈
人绘声绘色地讲述边界绿林传说。打小满脑子塞满了民间传奇的老布开始学习中文时,一接触到水浒中与其祖先
一模一样的落草英雄,自然亲切万分,爱不释手。
老布骄傲地表示,他是世界上首位以苏格兰文阐释《水浒传》的译者。他的见解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所
用的通俗语言,若以文绉绉的英语腔来表达,实在是痛失原汁原味。恰恰豪放的苏格兰方言与山东土语的神韵十
分契合,能够较准确地传递原文的意境。若有人对“苏格兰腔水浒”是个什么模样好奇,老布便立即抑扬顿挫地
朗读起自己的译本,那些水浒豪杰听上去果然掷地有声,粗犷有形。
虽然老布满怀壮志,无奈形势所逼,无法大展雄图将整部小说尽快译完。如今苏格兰文的《水浒传》仅发表
了9回,读者仅见识了豹子头林冲与花和尚鲁智深,其他众好汉仍无缘谋面。老布为何壮志未酬呢?归根究底还是
因为孔方兄。首先翻译待遇十分微不足道,每一回只得稿费100英镑。所幸的是,英国著名报章《卫报》、《苏
格兰人报》等均载文赞扬老布的成就,称誉老布名列英国汉英翻译界前三甲,并被纳入牛津翻译家词典。
“好疼狂人”
老布也如水浒好汉那样有一别号为“好疼狂人”。一位中国雅士根据其英文姓氏霍顿的发音,特为他取了个中文
雅名“郝腾”,可惜老布没得意一会儿便狼狈不堪起来。原来当老布自报家门郝腾时,大家都听成了“好疼”,
个个笑得人仰马翻。于是“好疼狂人”之名不胫而走。记得我初遇老布那个下午,他用汉语毛遂自荐道:“鄙姓
霍名布恩,就是西汉大将军霍去病的霍,可惜没能攀龙附凤搭上血亲。”于是我和老布便开始了日后的故事。
一次 与老布逛中国城,撞上位相识的香港老板。次日这位爱国侨领便对着我大喊大叫起来:“你不要和鬼佬
混在一起嘛。你应该爱祖国,带头用‘国货’才是。”我将这段啼笑皆非的忠告传达给老布时,没料到他突然情
绪激动起来不服气地申辩道:“明明是全世界各族人民大众嘛。”老布初学汉语时恰逢60年代末期,头一课上的
是毛主席的《愚公移山》,那个时代中国的革命术语他随时能朗朗上口。接着老布又引经据典:“中国古代圣贤
孔子倡导的儒家思想乃是世界大同,四海之内皆兄弟。林语堂先生自称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译宇宙文章。这一
直都是我的座右铭。”
老布对中国文化那是爱屋及乌。刚与他交往那会儿我感觉此老外怪怪的真好笑。比如他给我讲述英国大作家
史蒂文森,开场白是:“在清代的时候,苏格兰有一位诗人叫史蒂文森……”或者“宋朝年间英格兰南方的一座
城堡如何闹鬼……”哑然失笑后,这些年来我已习惯了他独特的编年史。老布将古典文学活学活用得淋漓尽致的
一幕是,婚礼前夕深夜睡意正酣的我,被电话叫醒,老布吵吵嚷嚷地叫我起身观赏窗外蓝色光环拥着的一轮圆
月,话筒里老布一字一顿地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睡意顿失的我啼笑皆非。观赏老布早年的读书笔
记,中国文革时期的印记历历在目。有一段这样记载着:“应该小心,解放后不再称呼小姐、太太,那是资产阶
级情调,要叫同志、爱人。记住,劳动人民都是无产阶级先锋队。”老布说话时也难免蹦出个把文革词汇,比如
他把自家的花园说成:“我有一片自留地。”让人忍俊不禁。
老布字正腔圆的北京话甚至在中国人面前露过一次脸。那是在纽卡斯尔大学休息室,几位中国留学生聚在一
起,一口一个老外、洋鬼子地议论着英国人。老布忍不住走过去开口道:“同志们请注意,在这里诸位可是老
外、洋鬼子。”弄得众人惊讶地面面相觑。见冷了场,老布为了活跃气氛又起劲地加了一句:“好好学习,将来
回国为人民服务。”
老布对于中国俗语、歇后语尤其钟爱,认为学习汉语这是必过的一关。他常说起的一则翻译故事是,早年美
国记者斯诺采访毛泽东。毛主席形容自己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身后的翻译译成“一个没有头发的和尚打
着雨伞,看不到天日”。此话惹起西方世界的种种猜测,一种论调认为这体现了中南海深院中的毛泽东的孤独心
态。这显然是背道而驰。还有一则传闻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当年访华会见江青时,尼氏出于西方式的礼仪客气
地赞美江青很漂亮。江青急忙谦虚地摆摆手道:“哪里,哪里。”翻译译为:“Where?”老尼大惊失色只得机
智地补充:“您浑身上下哪里都漂亮。”
来到中国大陆老布惊讶地发现他变成了郭先生。在为我新书出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每位来宾座位前都摆
着姓名卡,惟有老布的赫然写着“郭莹夫婿”。老布摇头苦笑着叹息,没想到回到国内“堕落”成郭先生了,赶
紧将卡片翻转过来填上了自己的大名,并郑重其事地申明他拥有姓氏权。对于我总习惯自报家门姓郭,他也好像
吃了亏似的嘟囔:“我不是郭先生。”
老布虽怀揣一颗中国心,但在言行举止上还是地道英国人派头。许多同胞认为老布身为汉学家,因其“专业
需要”理所当然地找位华人太太。老布对华人的这种感慨相当反感,认为冒犯了他的纯洁情感。他强调婚姻绝不
可有丝毫的功利主义态度。在回答为何娶了一位华人太太这个不断困扰他的问题时,千篇一律的台词是:“我最
欣赏邓小平的话,并擅自篡改为‘不管白猫黑猫黄猫,相上眼的就是好猫’。”事实上我与英国丈夫的异国婚
恋,如天下所有幸福婚姻一样朴实。一次一位香港记者大驾光临,询问我先生最欣赏中国太太哪个方面,最不容
易沟通的是什么?老布无遮掩地冲口而出:“这是我自己的私事。”待我去卫生间时女记者又不依不饶地试探:
“你现在悄悄告诉我吧。”老布颇恼怒:“我刚才已明确回答你了,我的‘家庭政委’(老布总说娶了个北京来
的家庭政委)在与不在都一样。”
老布在香港“煲冬瓜”
老布会“煲冬瓜”(广东口音“普通话”的谐音),因而在香港他总能畅通无阻。出门常见老布与熟人寒
暄,香港朋友总客气地夸赞他:“你的普通话真流利,比我们讲得还要标准。”老布便笑道:“普通话不是普通
吗?如今都回归好几年了,你们得抓紧恶补普通话才能赶上潮流。”
如今随着香港回归普通话终于扬眉吐气了,商家都视大陆客为财神爷。有次老布还临时当了回翻译。那是在
电器店,店员会讲英语但不会普通话,而顾客粤语英语全听不懂。于是老布便将店家的英语翻译成普通话,兴致
勃勃地充当了中港两地华人的沟通桥梁。老布的普通话成为其独特的个人招牌,一晚在兰桂坊酒吧他用普通话与
酒保搭讪,事隔两月后再次登门人家还记得这位鬼佬普通话先生,并犒赏了他一杯免费啤酒。老布冲着我得意
道:“你看普通话多么有威力。”沾讲普通话的光,老布还抽过普通话烟、喝过普通话茶。普通话麻辣面更不在
话下,我家附近的车仔面馆老板经常与老布打招呼:“‘吸’(吃)过没有?”于是老布就边吃着面边指点他的普
通话发音。周围人都夸赞老布人缘好,他就来了中国人的谦虚劲儿:“实际上都得归功于我嘴上的硬功夫。”
前几天老布行在香港离岛海滨,忽见海里一条小狗扑腾挣扎着。视爱犬如家庭成员的西方人最看不得狗遭
罪,老布一路狂奔到岸边一小舢板旁呼叫着:“我要用你的船。”船主也不示弱地回敬:“你要去哪?先拿100
块钱来。”救狗心切的老布赶忙掏出一张百元港纸。待将狗打捞上来后,老布对船公说:“你看这么一折腾我上
班就快迟到了。你能否代我照料一下这可怜的狗,或者送到宠物收养所去?”那老汉诧异道:“干吗送走呀?这
是我自己养的家狗。”老布一听忙问:“那你怎会让自家狗落水不救?”对方回答:“这狗每天跳下去玩会儿,
然后我再把它捞上来。”老布来气了:“那你为何非收我100块钱?”船公理直气壮地提高了嗓门:“是你自己
疯疯癫癫地奔过来喊着要用船,用船就得付租金呀,我当然不能白给你使。”
我们这对中英搭档各有分工,我的《换一双眼睛看自己——老外侃中国》完成后,老布认为他肩负着的东风
西进责任越发紧迫起来。家里的书房被老布命名为“水学斋”并有方印为证。这位水浒痴已读过13遍中文版原著
及西班牙文、法文、德文版本,仍然远没看够,每次外出旅行《水浒传》都是必备的行头。眼下他正着手撰写西
方不同的《水浒传》译本评略。西安一位高僧给老布相面时说他能活到93岁,于是老布感叹,对于水浒他一定活
到老读到老译到老。
显然老布是位背负着沉重使命感的坚定独行僧。(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