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传播史
《水浒传》传播问题的历史与现状(中)
作者:佘大平 @ 2006-06-20
《水浒传》传播问题的历史与现状(中)
佘大平
金圣叹对《水浒传》这一砍一批,从根本上来说,其矛头是针对小说的忠义思想的。这就是他在"金
本"《水浒传》序二中所说的"削忠义而仍《水浒》"。应该说,他的目的达到了。他否定了《水浒传》的
忠义思想,把宋江改造成了真"强盗",这是"金本"《水浒传》长时期以来不断受到攻击的根本原因,也是
它几百年来受到读者热烈欢迎的魅力所在。
"金本"《水浒传》是在明朝末年,即公元1641年开始出版发行的。这时,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
(100回)大约已传播了100余年。另有一种在百回本《水浒传》的基础上扩充了20回故事的120回《水浒
传》也流行了约30余年。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纯是书商们为了谋利而出版的,文学价值很差的所
谓"简本"《水浒传》,也流行了一段时间。然而,自"金本"《水浒传》出版之后,很快受到广大读者的喜
爱和追捧,其它版本的《水浒传》都受到读者和书商的冷落,以至于逐渐被淘汰。也就是说,从1641年直
至20世纪50年代,在这300多年的时间里,在发行市场上一直是"金本"《水浒传》占据了最大份额。
清人王韬说:《水浒传》"初犹未甚知名,自经金圣叹评置之'第五才子'之列,而名乃大噪。"乾隆19
年御史胡定奏称:"阅坊刻《水浒》:以悖逆为奇能,以盗劫为义气;跳梁漏网,惩创蔑如。"他反对"金
本"《水浒传》以轰轰烈烈的大聚义结束全书,并指斥"恶薄轻狂,业经正法之金圣叹"不该对它"妄加赞
美",为此奏请清廷予以查禁。反动文人俞仲华就是畏惧"金本"《水浒传》深入人心,所以炮制了《荡寇
志》,宣称:"须知这部书乃是结耐庵之《前水浒传》"的;其子俞龙光也说:"是《荡寇志》,所以结
《水浒传》者也。"同治时丁日昌禁毁"小说淫词"即举《水浒传》、《西厢记》为代表。在其禁毁书目中
并注明此两种书即"第五才子"、"六才子";还说这些书已是"家置一编,人怀一箧"。当时的阮葵生说,这
种"由吴人金圣叹横加评语的《水浒传》,流布浸广,遂至家有其书","盛行海内"。可见,"金本"《水浒
传》打倒了旧本而独为读者欢迎。清末具有民主思想的文人一致歌颂《水浒传》和宋江形象,无一不是指
的"金本"《水浒传》;梁启超称"《水浒传》读之使人有余怒",也正是针对"金本"《水浒传》而言。
直到"五四"时期,自称有"考据癖"的胡适为《水浒》作"考证"时,根本不知有100回《忠义水浒传》
和120回《忠义水浒全传》,因此他把"金本"《水浒传》"考证"成了明中叶的真正古本。后来鲁迅在日本
汉学家帮助下弄清了"金本"《水浒传》系删改100回《水浒传》的问题,但直到1924年,中国迄末发现100
回本,而120回本也总共才发现了三四部(见鲁迅书信1924年2月9日)。胡适虽购买了一部120回本,但未
公开。直到1929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于是"金本"《水浒传》的真相才为学术
界公认。但是在群众心目中却仍以"金本"《水浒传》为《水浒传》定本。商务本标题为《一百二十回的水
浒》,也就有明示它不同于流行的"金本"《水浒传》之意。因此学术界笼统地评论《水浒传》时也大都是
指的"金本"《水浒传》。例如茅盾同志在1951年分析《水浒传》人物时指出:"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
杨志的幻灭",正是根据"金本"《水浒传》正文并采用了金批的观点立论的。
由此可见,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在这300余年的漫长时期中,大家所阅读的《水浒传》,都是"金
本"《水浒传》。100回本和120回本只在 很少的一部分人中流传,几近绝迹。100回本《水浒传》迄至20
世纪60年代我国大陆地区才有翻印本。120回本,虽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为商务印书馆重印,但读者极有
限,而且它的封面题署,也与"金本"《水浒传》不同。在群众心目中,它乃是《水浒传》版本群中早被淘
汰了的,并不适于阅读、欣赏的特殊的本子;甚至可以说,它们和通常说的《水浒传》根本不是一个概
念。
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30余年的时间里,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中国大陆地区给金圣
叹戴上了"封建反动文人"的帽子,对金圣叹加以口诛笔伐,对"金本"《水浒传》痛加批判,在这样的政治
背景之下,中国大陆地区基本上停止了"金本"《水浒传》的出版发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图书市场上,基
本上看不到"金本"《水浒传》的踪迹。
就这样,从明朝末年直至20世纪50年代,一直流传了300余年,并且在这300余年中,基本上淘汰了其
它版本的"金本"《水浒传》,其风风光光的传播过程戛然而止。应该强调指出的是:"金本"《水浒传》风
风光光地传播了300余年,是由于广大读者喜爱它,是读者的自由选择,是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选择,是
中国文学史的选择;而"金本"《水浒传》传播过程的中断,则是人为的,是运用行政的力量强行干预的结
果,是极左(实质是极右)的思想潮流胡作非为的结果。
当然,广大的读者是不能没有《水浒传》阅读的,于是,有关部门和当权人士就拍板出版发行了120
回的《水浒传》,60年代又出版发行100回的《水浒传》,以满足读者的迫切需求。人民文学出版社对100
回的《忠义水浒传》进行了校勘,并改名《水浒全传》出版,商务印书馆也用旧纸型重印了《一百二十回
的水浒》。1961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了横排标点插图本《水浒全传》,该书的编者说:"70回后包括有许多
重要的--其中也有异常精彩的--情节,同是属于"水浒"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它描写了水浒英雄以及整
个起义军的结局,更是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作为一部首尾完整的大书,一般读者会有阅读《全传》本
的要求。"但是,这两种《水浒传》都有一个宋江投降打方腊的尾巴,这同当时新中国的意识形态是格格
不入的。于是,几个权威学者站出来写文章为其辩护,打圆场。例如,当时的权威刊物《文艺报》连载了
一篇《回答关于<水浒>问题》的长文,断言:受招安的宋江无损于其为"辉煌的领袖和英雄"。还有人写了
专文附于书后,称"《水浒全传》是水浒故事最完全的一个本子","《水浒全传》是一本描写封建历史时
代伟大农民起义的小说",并颂扬其中的宋江"不可代替"的作用,又"爱人民",又有"军事家组织家的雄才
大略"。还说义军的失败"不能简单只归之于宋江的领导路线",而宋江的投降只是"反映了农民义军的软弱
性的一面";甚至歌颂《水浒全传》写了义军"生成、发展、失败的历史",这就使《水浒传》不仅具有思
想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而且有其巨大的历史价值云云。这些自相矛盾、强词夺理、逻辑混乱的奇怪理论,
恐怕连他们自己也说服不了,恐怕他们自己心里也是慌慌的。于是他们匆匆忙忙又搞了一个没有宋江投降
打方腊的《水浒传》,以掩饰他们工作中的失误。这个本子其实是以"金本"《水浒传》为基础,但完全删
掉了金圣叹的总评、夹评这些被他们斥之为"荒诞的反动的"东西,又将"金本"前面的"楔子"改为第一回,
形成了共71回的不伦不类的本子。这种本子虽然没有投降打方腊的尾巴,但是仍有浓厚的主张受招安的思
想原封未动。这种本子才是真正的"断尾巴蜻蜓"。这种本子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作正面教材印行,1954年
又发行了第二版。在文化大革命前就已印刷了9次,达数百万册,并成为大、中学教本选讲《水浒传》的
依据。这种本子,可以说是代替了原来广泛流行的"金本"《水浒传》,而成为了《水浒传》新的定本。根
据这种本子编绘的《水浒》连环画到1962年止,已发行了3200万册。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又将100回
本《水浒传》作为"批判资料"大量出版发行。
就这样,那些被"金本"《水浒传》排斥,淘汰了300余年的版本,被一些权威人士从历史的尘封中扒
拉出来,强行推拥到读者面前,强迫读者阅读它们--要阅读就只有这种版本。从20世纪50年代算起,至今
已半个世纪了。在这50余年中,是那些被"金本"《水浒传》淘汰了300余年的版本,反过来"淘汰"了"金
本"《水浒传》,独占了出版,发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