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街
对近年“施学”言论、资料的省识
作者:王同书 @ 2006-07-08
编者按:欢迎就水浒与施耐庵问题这一重大的学术课题,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争鸣。特别是一
些知情者们有必要写成文章。真正的学术最终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欢迎大家开展学术争鸣,能够
对事不对人。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欢迎你发表意见。
事实胜雄辩 学术务求实
——对近年“施学”言论、资料的省识
王同书
2004年以来,耳边时响否定《水浒》作者施耐庵为江苏白驹人的信息。2005年秋,中国《水浒》学会、盐
城市《水浒》学会,大丰市施耐庵研究会共同举办的全国《水浒》研讨会,在江苏大丰市白驹施耐庵纪念
馆召开,笔者与会,会上几位学者谈到,近年否定施耐庵的音响,多是当年(1982年)否定论者刘世德先
生发出的。不过当年他的长文《施耐庵文物史料辨析》是发表在当时最权威的《中国社会科学》上,而现
在是发声在中央电视台上。耳听刘氏讲话的知情者多不以为然,会上许多同志因为我是当年与之论战者,
就建议由我执笔再写一争鸣文章,我则认为刘氏此番“新声”,不仅并无新见,只是当年的“老调”,而
且比当年水平更退步,连一些当年自己写下的基本事实都弄错了,实在不值一驳。
1982年,刘世德同志到大丰考察时,是我负责接待全程陪同的,他所掌握的资料绝大部分是我提供的,当
时我们相处甚欢,我曾私下问他对这些文物史料的观感,他都予以首肯(包括施氏家谱上“字耐庵”三字
旁列的真伪先后问题,他都表示肯定,此肯定也许是当时碍于情面),可是,他离丰不久,即在《中国社
会科学》(1982年第6期)上发表了四万字左右的长文(即上文所列的《施耐庵文物史料辨析》),将大
丰、兴化等地发现的有关施耐庵文物史料全盘否定。当时,我和北京社科院张惠仁同志(还有家兄王林
书)共同撰写了反驳长文《评刘世德〈施耐庵文物史料辨析〉》,也寄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
科学》选刊了其中一部份,即江苏省公安厅刑事鉴定书:施氏家谱上“字耐庵”三字笔迹、墨色与该谱上
其他文字相同,当为同一个人,同一时间所写。这一科学鉴定,彻底否定了刘氏的“目击”、臆测(请注
意:刘氏曾当我面“首肯”的)。后来我和张惠仁署名的长文则全文发表在1985年第2期的《汉中师院学
报》上,并由“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当时是与《中国社会科学》旗鼓相
当、级别相等的刊物)。后来又收在拙作《施耐庵之谜新解》(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中,此后
再也没有见到、听到刘氏对此的不同声音,总算了却这椿公案。后来在一些学术会议上也与刘氏打过几次
交道,《三国演义》电视剧事,《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生父嗣父事,我都和他看法不同,也有论争文
章(如我认为三国剧人物对话不佳,字幕舛错太多;《儒》作者确有生父嗣父,刘氏否认)。不过在见面
时,却都是“相逢一笑泯恩仇”,他还笑谈我散文写得好。可是想不到十几年后,他仍然是一如当年的
“师心自用”(这是我当时批评他的文章中的一句),坚持谬误,固执己见。而且舛误更多,似乎年事磨
损了学术,我也就不打算写什么了。只建议与会的同志找出当时论争文章重读一下,就可以对过去的论
争,和今日的“刘”言,一目了然了。何况,举世瞩目的施耐庵纪念馆早已建成,连当年持否定论最强烈
的中国《水浒》学会会长、湖北大学教授张国光先生(他曾表示“死也不信”)也已认同我们的观点,并
恭立在白驹施耐庵纪念馆的耐庵雕像前与刘冬(江苏社科院文学所老所长,力主白驹施耐庵即《水浒》作
者的专家)老,握手言欢,留影志念,何谈其他。此番“小波” ,不必动笔。
可是,想不到的是2005年“水浒会”后不久,在南京召开的“海峡两岸明清小说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南
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苗怀民同志给了我一份关于“施学”的资料:胡乔木给刘世德的信,让我对刘氏当年四
万字长文的由来有所了解,和这一争论对学术界的经验教训,有新的认知。我觉得还应该写点文字 。这
份资料全文如下:
致刘世德
(一九八二年七月十三日)
世德①同志:
四日信收到。感谢你走这一趟,解决了一个“大”问题。②
历史所王春瑜③同志素未谋面,他的文章我根本不知道。
我认为可以同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出面召集一次有关的会议来澄
清这个已流传甚广的讹传,以维护中国学术界的声誉。请再向所领导请示。
胡乔木
七月十三日
注释
①世德,即刘世德(1932——):原籍山西临汾,生于北京。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②1981——1982年,江苏大丰(原属江苏兴化)相继发现施廷佐墓志铭和施氏家谱,一些专家学者和当地
政府据此认为,施廷佐的高祖施彦端,即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大丰是施耐庵的故乡,大丰县领导
还计划筹建纪念馆。1982年6月14日,胡乔木为此给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写信指出:“关于施耐庵江苏大
丰人之说,疑点颇多,闻地方准备建馆纪念,望以中宣部名义电告江苏省宣传部转告兴化暂缓进行,待将
各项证物经史学界和考古界加以科学鉴定后再着手亦未为迟,以免徒增浪费并令人感到缺乏慎重。”6月
17日中宣部办公厅即按胡乔木意见向江苏省宣传部打了电话,并请转告大丰、兴化县。接着刘世德于1982
年6月下旬受胡乔木委派去兴化、大丰考察上述文物。他发现墓志铭字迹多已磨灭,仅凭此墓志铭不能证
明施廷佐的高祖施彦端即施耐庵,更不能证明他就是《水浒传》的作者;且施氏家谱中所载的始祖“彦端
公”旁添加的“字耐庵”三字,并非正文所原有,极为可疑。刘世德认为,据此即得出施彦端即施耐庵的
结论,是不慎重的。事后,刘世德写信给胡乔木,报告了他的此行及意见。
③王春瑜,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人员。1982年初,他到兴化、大丰考察。事后,写了《施耐庵
故乡》一文发表在4月25日的《光明日报》上。
(原文见《胡乔木传》编写组编:《胡乔木书信集》人民出版社2002版449——450页)
从这份资料可以引出如下几点:
一、刘世德同志到大丰来考察施耐庵事,是奉胡乔木之命,承胡乔木之意。并将考察
情况书面“报告”,确凿无疑的显示了刘世德的“否施”宏文,是奉命文章,是迎合胡乔木之意。是释胡
乔木之“疑”的。
二、胡乔木之“疑”,是由道听途说而生,并非由亲眼看到实物,亲身实地考察而生。众所周知,“疑”
是开启科学之门的钥匙,但科学之“疑”应是由亲见事实而生,而不应由道听途说、主观臆测而生。胡乔
木之疑,正是“胡”疑。
三、调查研究是解决争端、疑窦的唯一方法,但是调查研究人员则必须选派德、才、学、勤具备者,且应
方法科学,能全面掌握材料,调查所获资料应丰富周详,论证严谨,所得结论才能正确,才能经得起历史
的检验。否则,对事实、对真理不仅是仁、智之别,言人人殊,而且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四、白驹施耐庵(彦端)即《水浒传》作者,为元末明初泰州白驹场人(与《明史》所载张士诚同乡)这
一结论早已为广大专家、学者所认同,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必将成为新中国、新时期文化、文学史上的
一大辉煌成果。
五、这段历史公案,又一次证明了“事实胜雄辩,学术务求实”。在学术研究中,诡辩不能起作用,擅权
也无济于事,盲目否定,徒增笑柄。然而,令人深思的是:时至今日,事实俱在,当事人亦多在,并且白
驹施耐庵纪念馆在经过海内外专家的反复认证,在地方和中央的各级政府批准、支持下,已建成十年之久
了,来旅游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都认为这是盛时盛举的标志,是中华民族崇尚文化教育、尊爱人民作家的
高风美德。可是仍有人坚持陈见,混淆是非,可见治学之难,兴业之艰,可见学者与时俱进之重要。
近年来,我虽从社科院退休,但仍为师友聘为高校教师,教务烦忙,对“施学”研究只是关注,而极少撰
述,参加有关学术讨论会时,也多听师友和年青才俊的发言。但这件事(刘氏“新声”和胡氏书信),却
不由得我不写这些文字,因为我觉得这件事,小而言之关系一部文学名著作者的考定,大而言之,关系到
中国学者的学德学风。因而,我希望这些文字与广大读者共研共勉。
20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