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浒争鸣》 @ 2010-03-18
《水浒争鸣》第十辑
目 录
孙楷第致张国光先生的一封信 张楷第(1)
《水浒传》与小说的经典化和学术化 竺洪波(5)
论宋江儒道与市民意识兼融的忠义观 王素美(20)
论《水浒传》对游侠精神的张扬 曹 萌 赵丹丹(30)
《水浒传》对畸形道德观念的反思 董连祥(48)
林冲——士人人格范型的寄寓 熊 明(57)
林冲——《水浒传》中独特的英雄 黄季鸿(73)
宋江的错位与起义的结局 王连弟(83)
《水浒传》与大众文化 张同胜(93)
《水浒传》中的商人世态 于光荣(100)
浅论《水浒传》是“义”的价值评判 刘洪祥(112)
《宋江演义》中连接宋江等三十六人故事与《水浒传》必不可少的链条 陈松柏(122)
金批《水浒传》叙事研究——《读第五才子书法》“文法”刍议 石 麟(136)
论《水浒传》的比衬艺术 陈庆纪(153)
《水浒传》对前代文学创作艺术的承继与创新 刘惠敏 董连祥(165)
《水浒传》“林冲上梁山”的叙事艺术 刘 哲(177)
酒与《水浒传》的叙事艺术 王 颖(186)
浅谈《水浒传》的叙事艺术 李儒大(199)
简论《水浒传》的传播特色 张芹 王前程(207)
《水浒传》与《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比较谈 吴莺莺(215)
《金瓶梅》借径《水浒传》的文化渊源 张进德(227)
爱玛与潘金莲爱情悲剧之比较新议 王庆芳 邱 娜(243)
日本《忠臣水浒传》之与中国《水浒传》的互文性解读 乔光辉 陈金鑫(258)
浅谈《水浒传》中“拜”的特色 程春梅(266)
“浪子”与“一丈青”辨——从燕青赞语看《水浒传》成书的一些问题 张云娟(272)
《水浒传》、《金瓶梅》中“女祸”论的形象化演绎 张祝平(284)
论施彦端“进士”不是《水浒传》作者 马成生(295)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假说 俞 强(313)
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兴化情结 任祖镛(324)
施耐庵是“子虚乌有”还是“实有其人” 张袁祥(335)
《民国续修兴化县志》考 陈麟德(338)
抗日文化一丰碑——抗日民主政府为施耐庵修墓立碑纪实 黄俶成(345)
试述文学巨匠施耐庵的创作心态 高春丽(353)
浅谈施耐庵晚年归里的时间、行踪及其活动 黄书胜(363)
《水浒传》写“洪太尉误走妖魔”是影射王安石变法 卢 明(373)
《水浒传》续书面面观 高玉海(380)
从《宣和遗事》、《水浒传》到《水浒记》
——对阎婆惜故事流变的考察 胡淳艳(392)
《水浒传》与杭州的“宋杂剧” 杨子华(397)
元人“水浒”戏——《水浒传》小说成书的重要基础平议 田兴国(409)
《水浒传》与兴化 莫其康(424)
元代文化与《水浒传》 浦玉生(430)
《水浒传》版画插图研究述略 刘天振(437)
从《水浒传》到当代兴化作家群
——对兴化地区文学现象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杨爱国(450)
施耐庵与水浒港 黄书胜(458)
发挥名人名著效应 发展文化旅游经济 倪红香(465)
动静相和 道技相谐——论“三言”的叙事结构 段 军 耿光华(470)
对封建旧秩序的冲击与市民社会新秩序的整建
——“三言二拍”思想内容新探 任永安(478)
论杜十娘的生命意识 徐世中(496)
“义薄云天”还是“义令智昏”
——兼论关羽的“义”在民间的两面性认识 单长江(504)
论林黛玉的丫鬟紫鹃与雪雁 李鸿渊(516)
许秋垞《闻见异辞》与汤用中《翼駉稗编》考 张振国(531)
对刘璋历史评价的再思考 单 怡(537)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三国文化 郭 彧(551)
东方盐文化与明清小说 仓 显(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