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传播史
《京本忠义传》上海残页的数字化研究
作者:周文业 @ 2010-10-28
《京本忠义传》上海残页的数字化研究
周文业
中国古代小说版本数字化是1999年从《三国演义》版本开始的,至今已有十多年了。到目前为止,日本
和国内都有一些学者在《三国演义》版本研究中应用了数字化,取得了很大成绩。国内还有一些学者在
《红楼梦》的教学和研究中也应用了数字化,但在其他古代小说版本研究中应用的还不多。既然在《三
国演义》《红楼梦》版本研究中数字化可以发挥作用,在其他小说也应该可以有所作为,方法是一样
的。为此,在《水浒传》版本中选择《京本忠义传》为例,试验利用数字化进行分析研究。
1975年在上海图书馆发现了《水浒传》某个版本的两页残页(两个半叶),由于其版心的名称为《京本
忠义传》,与一般《水浒传》名称不同,因此上海图书馆的《水浒传》残页也被称为《京本忠义传》。
本文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京本忠义传》上海残页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以下几部分:
1、《京本忠义传》研究历史和现状;
2、利用计算机对《京本忠义传》等版本的文字进行比对;
3、对《京本忠义传》文字差异的统计分析;
4、《京本忠义传》属于繁本,还是属于简本;
5、《京本忠义传》属于繁本中的简本;
6、《三国演义》《西游记》版本分析;
7、《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繁本中的综合比较;
8、《京本忠义传》“页标题”、“字体”等特征分析。
1、《京本忠义传》上海残页研究历史和现状
从发现《京本忠义传》残页以来,争论非常激烈,到目前为止,对于《京本忠义传》,有四种看法:
(1)早期的繁本:
上海图书馆的顾廷龙、沈津在1975年第12期《学习与批判》上发表文章“关于新发现的《京本忠义传》
残页”,他们主要根据残页的版式等信息,认为《京本忠义传》残页可能是明代正德、嘉靖间书坊的刻
本,比今天所见其他《水浒》各本更近于原本面貌。其根据如下:
1)残页题名为《京本忠义传》,而现存明嘉靖后刻本几乎都题名为《忠义水浒传》,说明残页刊刻于明
嘉靖以前。
2)残页的每半页的边框上端都有一句话作标题。此特征为许多古本小说所有。而郭勋本(即郑振铎藏嘉
靖残本)无此标题,因此残页应早于郭勋本。
3)残页版心标明为“十卷”,内容是三打祝家庄,相当于明容与堂百回本的第47回和第50回。以此可推
知残页应是二十卷的百回本,即《水浒》的早期形式。
4)残页既为百回本,应属《水浒》的繁本系统。而且,其文字又比繁本略简,文言气息也较重,表明是
繁本系统中较早的一个本子。
此后,也有学者根据残页的某些原始特征,认为它“是现存百回繁本中最早的本子” ,有的进一步认为
“是现存所有《水浒传》版本中最早的一种刻本” ,有的甚至还说:“它是一切《水浒传》版本的祖
本,是作者编写《水浒传》的原始本” 等等。由此,部分研究者对残页的评价急剧升高。
(2)早期或晚期的简本:
1983年,日本的白木直也先生对残页的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他在论文中对顾、沈二氏推定残页为正
德、嘉靖间刻本的证据逐一予以反驳,结论是:残页属于简本的一种,刊行于万历中后期。反驳的具体
内容大体如下:
1)题名为《京本忠义传》的版本,虽不见于明代各公私藏家书目,但在现存《水浒》版本中却可以找到
相同或类似的题名。如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明末四知馆刻本就有“水浒忠义传”的字样,该本大标题为
“忠义水浒传”,但封面上则竖分两行大书“钟伯敬先生批评水浒忠义传”十二字。此外,东京大学图
书馆藏黎光堂本也有类似情形,该本卷首大标题为“忠义水浒志传”,封面为“全像忠义水浒”,但序
的题名为“水浒忠义传序”,目录的标题为“水浒忠义志传”。以上事实表明,“京本忠义传”这一题
名不能说明“残页”刊刻于明嘉靖前。
2)关于每半页的边框上端有内容提要似的一句话作为标题,这种体裁亦见于上述东京大学图书馆藏黎光
堂本。所以,不能作为嘉靖以前古本小说的特征。
3)残页属于简本,其证据是:
①冠以“京本”二字的题名不见于现存的任何繁本,但现存简本中却至少有两种是题名冠以“京本”二
字的,一种是巴黎国家图书馆藏《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全传》;一种是日本日光慈眼堂藏《京
本增补校正全像水浒志传评林》。
②志传评林本和黎光堂本等简本与残页相同,也是“三打祝家庄”的部分收在第10卷之中。
③从残页中查出了简本特有的节缩文字的方法,如容与堂本第50回:“早迎见一彪军马,约有五百来人,
当先拥出那个头领,弯弓插箭,拍马输枪,乃是小李广花荣。”在残页则节缩为“早迎见小李广花荣,
领军五百。”12字,其中除“领军”二字外,其余10字全都包含在容与堂本之中。
张国光同意白木直也的看法,认为上海残页是经过删节的简本,不是繁本。
十年后,1993年刘世德先生发表长篇论文 ,对残页进行了仔细分析,其结论概括为以下十点:
1)《京本忠义传》刊刻于正德、嘉靖年间。
2)它极可能是福建建阳刊本。
3)它不是繁本, 而是简本。
4)它是早期的简本, 正文的字数比其他简本多。
5)它不是“原本”、“原始本”、“祖本”,而是来源于繁本的删节本。
6)它再一次证明了简本出于繁本的结论。
7)作为早期的简本,它是从繁本向其他简本发展之间的过渡本。
8)作为标目本,它又是从白文本向上图下文本发展之间的过渡本。
9)它的底本是一种刊刻于南京的以“忠义”为书名的繁本。
10)这种南京刊本与郭勋刊本、新安刊本或天都外臣序本有别。
(3)繁本:
刘冬和欧阳健1985年发表论文,他们将47回残页的文字和繁本的嘉靖刻本(郑振铎藏本)、简本的评林
本做了比较,指出残页不是简本而是繁本。
1996年,日本中川谕发表论文 ,对上海残页、繁本的容与堂本和简本的评林本进行了仔细的文本比对,
特别是将《水浒传》版本和《西游记》版本进行了比较,他发现《水浒传》繁本的容与堂本、上海残
页、和简本的评林本三种版本的文字差异,和《西游记》繁本世德堂本、杨闽斋本和简本杨致和本的文
字差异,有惊人的相似处。因此,他认为:上海残页属于繁本,它和繁本的容与堂本都来自一个繁本的
祖本。可惜,中日学者由于缺乏交流,彼此都没有看到对方的观点,也未曾进行交流。
(4)繁简过渡性删节本:
刘世德文章发表十六年后的2009年,李永祜先生在杭州水浒研讨会上发表长篇论文 ,对上海残页再进行
了仔细分析,他有些结论与刘世德先生相同,但对刘世德的某些结论也有不同看法。李永祜先生认为:
1) 上海残页并非成就于元末明初;
2) 它不是繁本的祖本;
3) 它刊刻于嘉靖初年的福建建阳书坊;
4) 它对繁本做了较少的删节,是介于繁、简本两个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删节本。
以上是对上海残页研究历史的基本回顾,从七十,八十、九十年代,直到新世纪,经白木直也、刘冬和
欧阳健、中川谕、刘世德、李永祜先生不断深入研究,其性质的认定,也经历了从“繁本—简本—繁
本—简本—繁简过渡本”这多次反复,详见下表。
表1 有关上海残页论文的结论
顾廷龙
沈津 白木
直也 刘冬
欧阳健 刘世德 中川谕 李永祜
发表
年代 1975 1983 1985 1993 1996 2009
结论 繁本 简本 繁本 简本 繁本 繁简本过渡本
2、上海残页和其他版本文字比对统计分析
以下用版本比对软件对残页和其他六种版本进行比对,比对结果与中川谕先生论文中用人工比对的结果
很相似。
(1)第47回
首先用“版本比对”软件对第47回《京本忠义传》的残页和其他六个典型版本进行比对,即三个简本的
刘兴我本、黎光堂本、评林本,三个繁本的郑藏本、容与堂本和天都外臣本。
刘兴我 | 黎光堂 | 评林本 | 残页 | 郑藏本 |容与堂本|天都外臣
————|————|————|————|————|————|————
指| 教 |爹指教 | 指教 | 指教 | 指教 | 指教
敎出去 | 出去 | 出去 | 出去的| 出去的| 出去的| 出去的
路徑那老|路徑那老|路徑那老|路徑那老|路徑那老|路徑那老|路徑那老
人 曰你|人 曰你|人 曰你|人道 你|人道 你|人道 你|人道 你
便 従村|便 従村|便從 村|便從 村|便從 村|便從 村|便從 村
里 走去|里 走去|里 走去|里 走去|里 走去|里 走去| 裏走去
| | |只看有白|只看有白|只看有白|只看有白
| | |楊樹便可|楊樹便可|楊樹便可|楊樹便可
不| 不| 不|轉 湾不|轉 湾不|轉 湾不|轉灣 不
問道路 |問道路 |問道路 |問 路道|問 路道|問 路道|問 路道
濶 狹但|濶 狹但| 闊狹但|濶 狹但| 闊狹但|濶 狹但| 闊狹但
有白楊樹|有白楊樹|有白楊樹|有白楊樹|有白楊樹|有白楊樹|有白楊樹
的轉 湾|的轉 湾|的轉 湾|的轉灣 |的轉灣 |的轉灣 |的轉灣
便是活路|便是活路|便是活路|便是活路|便是活路|便是活路|便是活路
沒那樹| 沒那樹| 沒那樹|没 那樹| 沒那樹|没 那樹| 沒那樹
處 | 処 | 時 | 时| 時 | 時 | 時
都是死路|都是死路|都是死路|都是死路|都是死路|都是死路|都是死路
| | | |如有别 |如有别 |如有 別
| | | |的樹木轉|的樹木轉|的樹木轉
| | | |灣也不是|灣也不是|灣也不是
| | | 若還|活路若還|活路若還|活路若還
| | |不走差了| 走差了| 走差了| 走差了
| | |左來 右|左 来右|左來 右|左來 右
| | |去只走不|去只走不|去只走不|去只走不
| | |出去更兼|出去更兼|出去更兼|出去更兼
| | |死路 |死路 |死路 裡|死路裏
| | | 裡下|裏地 下| 地 下| 地 下
埋藏 着|埋藏 着|埋藏 着|埋藏 着|埋藏 着|埋藏 着|埋藏著
刘兴我 | 黎光堂 | 评林本 | 残页 | 郑藏本 |容与堂本|天都外臣
————|————|————|————|————|————|————
竹簽鉄 |竹簽鉄 |竹簽鉄 |竹簽鉄 |竹簽 鐵|竹簽鉄 |竹簽 鐵
蒺藜 |蒺藜 |蒺藜 |蒺藜若是|蒺藜若是|蒺藜若是|蒺藜若是
踏| 踏| 踏|走差了踏|走差了踏|走差了踏|走差了踏
着 飛簽|着 飛簽|着 飛簽|着 飛簽|着 飛簽|着 飛簽| 著飛簽
准定 捉|准定 捉|准定 捉|准定吃捉|准定吃捉|准定吃捉|准定吃捉
了 |了 |了 |了 |了待走那|了待走那|了待走那
石| 石| 石| 石| 里去石| 里去石|裏 去石
秀拜謝 |秀拜謝 |秀拜謝 |秀拜謝了|秀拜謝了|秀拜謝了|秀拜謝了
敢問 | 敢問 | 敢問 |便 問爹|便 問爹|便 問爹|便 問
高| 高| 高|爹 高|爹 高|爹 高| 爺爺高
姓那老人|姓那老人|姓那老人|姓那老人|姓那老人|姓那老人|姓那老人
曰 本| 曰 本| 曰這 |道 這 |道 這 |道 這 |道 這
村 姓|村 姓|村里 姓|村里 姓|村里 姓|村里 姓|村 裏姓
祝的最多|祝的最多|祝 最多|祝的最多|祝的最多|祝的最多|祝的最多
惟 老漢|惟 老漢|惟 |惟有 |惟有 |惟有 |惟有
覆姓鍾| 覆姓鍾|我覆姓鍾|我覆姓 |我覆姓 |我覆姓 |我覆姓
離住 | 離住 | 離住 |鐘離住 |鐘離 土|鐘離 土|鐘離 土
居在此 |居在此 |居在此 |居在此石|居在此石|居在此石|居在此石
| | |秀道蒙赐|秀道 |秀道 |秀道
| | |酒飯 |酒飯小人|酒飯小人|酒飯小人
| | |已都吃 | 都吃勾| 都吃勾| 都吃勾
| | |了即當厚|了即當厚|了即當厚|了即當厚
| | |報正說之|報正說之|報正說之|報正說之
只 | 只 | 只 聴|間只 |間只 聴|間只 |間只聽
听 得外|听 得外| 外| 聼得外| 得外| 聼得外| 得外
面 炒閙|面 炒閙|面 炒閙|面 炒閙| 靣炒閙|面 炒閙|面 炒
| | | 石秀 | 石秀 | 石秀 |鬧石秀聽
| | 聴得道|聼 得道| 聴得道|聼 得道| 得道
説拿了| 説拿了|拏 了| 拿了| 拿了| 拿了| 拿了
一个 |一个 |一 個 |一 個 |一 箇|一 個 |一 個
細作石秀|細作石秀|細作石秀|細作石秀|細作石秀|細作石秀|細作石秀
大 |大 |大 | 吃了一| 吃了一| 吃了一| 吃了一
驚跟那老|驚跟那老|驚跟那老|驚跟那老|驚跟那老|驚跟那老|驚跟那老
人出 來|人出 來|人出来 |人出 來|人出来 |人出 來|人出 來
看時只見|看時只見|看時只見|看時只見|看時只見|看時只見|看時只見
七八十 |七八十 |七八十 |七八十 |七八十箇|七八十 |七八十
| |個軍人 |個軍人背| 軍人背|個軍人背|個軍人背
个庄| 个庄|綁 |綁 |綁 |綁 |綁著
客绑着 |客绑着 | | 着一| 着一| 着一| 一
| | | 個人過|箇 人過| 個人過| 個人過
刘兴我 | 黎光堂 | 评林本 | 残页 | 郑藏本 |容与堂本|天都外臣
————|————|————|————|————|————|————
| | |來 石秀| 来石秀|來 石秀|來 石秀
| | |看時 却|看時 却|看時 却|看時卻
楊林 | 楊林 | 楊林 |是楊林 |是楊林剥|是楊林剥|是楊林
| | | | 得赤條| 得赤條|剝得赤條
| | | |條的索子|條的索子|條的索子
| 上| | |綁 着 |綁 着 |綁著
前去 石| 去 石|前 走石| 石| 石| 石| 石
秀見 了|秀見 了|秀 看了|秀 看了|秀 看了|秀 看了|秀 看了
| | |只暗暗地|只暗暗地|只暗暗地|只暗暗地
| | | 叫苦 |呌 苦悄| 叫苦悄| 叫苦悄
假問老| 假問老| 假問老| 假問老|悄假問老|悄假問老|悄假問老
人 這 |人 這 |人 這 |人道這 |人道這箇|人道這 |人道這
个拿得| 个拿得|個 拿 | 个拿 | 拿 |個 拿 |個 拿
是 | 是 | 的是 |了的是 |了的是 |了的是 |了的是什
甚麽 | 甚 庅| 甚麽 | 甚麽 | 甚麽 | 甚麽 |麼
人 |人 |人 |人爲甚 |人爲甚 |人爲甚 |人 為
| | | 事綁了| 事綁了| 事綁了|什事綁了
老人| 老人| 老人|他那老人|他那老人|他那老人|他那老人
曰 |曰 |曰 | 道你不| 道你不| 道你不| 道你不
他是| 他是| 他是|見說他是|見說他是|見說他是|見說他是
宋江差 |宋江差 |宋江差来|宋江 |宋江 |宋江 |宋江
來| 來| |那 里來|那 里 |那 里來|那裏 來
的細作| 的細作| 細作| 的細作|来的細作| 的細作| 的細作
| | |石秀又問|石秀又問|石秀又問|石秀又問
| | |道怎地吃|道怎地吃|道怎地吃|道怎地吃
| |他 |他拿了那|他拿了那|他拿了那|他拿了那
| | |老人道說|老人道說|老人道說|老人道說
| | |這 厮也|這 厮也|這 厮也|這廝 也
| | |好大 胆|好大膽 |好大 胆|好大膽
| | |獨自一個|獨自一 |獨自一個|獨自一個
| | | 來做細|箇來做細| 來做細| 來做細
| | |作打扮做|作打扮做|作打扮做|作打扮做
| | | 個|箇觧魘 | 個| 個
| | |解魔 法| 法|解魔 法|解 魘法
| | |師閃入村|師閃入村|師閃入村|師閃入村
| | | 里 | 里来| 裡 |裏
| | |來却 又| 却 又|來却 又|來 卻又
| | |不認 這|不認道 |不認 這|不認 這
| | 只拣 |路只拣 |路只 陳|路只拣 |路只
| | 大路走| 大路走| 大路走| 大路走|揀大路走
刘兴我 | 黎光堂 | 评林本 | 残页 | 郑藏本 |容与堂本|天都外臣
————|————|————|————|————|————|————
| | |了左 來|了左来 |了左 來|了左 來
| | |右去只是|右去只 |右去只 |右去只
| | |走 死路|走了死路|走了死路|走了死路
| | |又不 暁|又不 暁|又不 暁|又不曉
| | |的白楊樹|的白楊樹|的白楊樹|的白楊樹
| | | 转灣|轉湾 |轉 灣|轉 灣
| | |抹角的消|抹角的消|抹角的消|抹角的消
| | 人見了|息人見 |息人見 |息人見 |息人見
| |他走 差|他走得差|他走得差|他走得差|他走得差
| | |了 |了 来路|了來 路|了來 路
| | | 即報|蹺蹊 報|蹺蹊 報|蹺蹊 報
| | |與莊上大|與莊上大|與莊上大|與莊上大
| | 來路衆| | |官來 |官來
| |人 |人 |人捉他這| 捉他這| 捉他這
| | | |厮 方才|厮 方才| 廝方才
| | | |又掣出刀|又掣出刀|又掣出刀
| | | |來手起傷|來手起傷|來手起傷
| | | |了四五 |了四五個|了四五個
| | | |箇人當不| 人當不| 人當不
| | | |住這 里|住這 里|住這裏
| | | |人 交一|人多 一|人多 一
| | | 因|發上 因|發上去因|發上 因
| | 拿了|此吃拿了|此吃拿了|此吃拿了|此吃拿了
有人認得|有人認得|有人認得|有人認得|有人認得|有人認得|有人認得
| |他 |他從來是|他從來是|他從來是|他從來是
| | 呌做|賊叫 做|賊 呌做|賊叫 做|賊叫 做
是| 是|錦豹子 |錦豹子 |錦豹子 |錦豹子 |錦豹子
楊林説猶|楊林説猶|楊林 |楊林 |楊林 |楊林 |楊林
未了| 未了|說言未了|說言未了|說言未了|說言未了|說言未了
| | |只 聽得|只聴 得|只 聽得|只 聽得
| | |前面 喝|前 靣喝|前面 喝|前面 喝
| | |道說是莊|道說是莊|道說是莊|道說是莊
| | |上三官人|上三官人|上三官人|上三官人
| | | 廵綽過| 廵綽過| 廵綽過|巡 綽過
| | |來石秀在|來石秀在|來石秀在|來石秀在
| | |壁縫 |壁縫 裏|壁縫裡 |壁縫
| | 看|裏張時看| 張時看| 張時看|裏張時看
見前面 |見前面排|見前面 |見前面 |見前 |見前面 |見前面
擺 | | 擺 | 擺着 |靣擺着 | 擺着 | 擺 著
二十對 |二十 对|二十對 |二十對 |二十對 |二十對 |二十對
刘兴我 | 黎光堂 | 评林本 | 残页 | 郑藏本 |容与堂本|天都外臣
————|————|————|————|————|————|————
纓鎗 後|纓鎗 後|纓鎗 後|纓鎗 後|纓鎗 後|纓鎗 後|纓 槍後
面騎着| 面騎着| 面 | 面 |靣 | 面 | 面
四五定 |四五定 |四五 個|四五 個|四五 |四五 個|四五 個
戰| 戰| 騎戰| 人騎戰|箇人騎戰| 人騎戰| 人騎戰
馬 弯|馬 弯|馬 弯|馬都彎 |馬都彎 |馬都彎 |馬都彎
弓挿 箭|弓挿 箭|弓挿 箭|弓挿 箭|弓挿 箭|弓挿 箭|弓 插箭
| | | |又有三五|又有三五|又有三五
| | | |對 靑白|對 靑白|對青 白
| | | 中間|哨馬中間|哨馬中間|哨馬中間
擁 着一|擁 着一|擁 着一|擁 着一|擁 着一|擁 着一|擁著 一
个| 个| 個年 | 個年 |箇 年 | 個年 | 個年
少年 |少年 壮|少 壮|少 |少 的壮|少 |少
壯士騎| 士騎| 士騎|的壯士騎| 士 |的壯士 |的壯士
| 匹| | 一匹|坐在一 |坐在一匹|坐在一
疋 白馬| 白馬|疋 白馬| 雪白馬|疋雪白馬| 雪白馬|疋雪白馬
|手執銀鎗| | | | |
| | |上全付披|上全付披|上全付披|上全付披
| | |掛了弓箭|掛了弓箭|掛了弓箭|掛了弓箭
----------------------------------
(2)第50回
再用“版本比对”软件对第50回《京本忠义传》的残页和其他六个典型版本进行比对,即三个简本的刘
兴我本、黎光堂本、评林本,三个繁本的容与堂本、天都外臣本和郁郁堂本(郑藏本缺第50回)。
刘兴我 | 黎光堂 | 评林本 | 残页 |容与堂本|天都外臣|郁郁堂本
————|————|————|————|————|————|————
道哉 | |道哉 |道哉早晚|道哉早 |道哉早晚|道哉早
| | | 也要望|望也要望| 也要望|望也要望
| | |朝奉提 |朝奉提携|朝奉提 |朝奉提携
| | |攜指 敎| 指 敎|攜指教 | 指教
祝家 三| 三|祝家 三|祝 氏三|祝 氏三|祝 氏三|祝 氏三
傑相請衆|傑相請衆|傑相請衆|傑相請衆|傑相請衆|傑相請 |傑相請衆
位尊坐| 位尊坐| 位尊坐| 位尊坐| 位尊坐|眾位尊坐| 位尊坐
| | |孫立動問|孫立動問|孫立動問|孫立動問
| | |道連日相|道連日相|道連日相|道連日相
| | |殺征陣勞|殺征陣勞|殺征陣勞|殺征陣勞
刘兴我 | 黎光堂 | 评林本 | 残页 |容与堂本|天都外臣|郁郁堂本
————|————|————|————|————|————|————
祝龍 | 祝龍 | 祝龍 |神祝龍 |神祝龍 |神祝龍答|神祝龍答
動問 |動問 |動問 | 荅道| 荅道| 道| 道
| | |也未見勝|也未見勝|也未見勝|也未見勝
衆 位| 衆 位| 衆 位|敗衆 位|敗衆 位|敗 眾位|敗衆 位
| | |尊兄鞍馬|尊兄鞍馬|尊兄鞍馬|尊兄鞍馬
| | 来| 遠 |勞神 |勞神 |勞神
來歷 | 來歷 |歴 | 來 不| 不| 不| 不
孫立指| 孫立指| 孫立指|易孫立 |易孫立 |易孫立 |易孫立
| | |便呌 顧|便呌 顧|便 叫顧|便呌 顧
| | |大嫂引了|大嫂引了|大嫂引了|大嫂引了
| | |樂 大娘|樂 大娘| 欒大娘|樂 大娘
| | |子叔伯姆|子叔伯姆|子叔伯姆|子叔伯姆
| | |兩個 去|兩個 去|兩個 去|兩 箇去
| | |後堂拜見|後堂拜見|後堂拜見|後堂拜見
| | |宅眷 換|宅眷喚 |宅眷喚 |宅眷喚
孫新 | 孫新觧| 孫新觧|過孫新觧|過孫新觧|過孫新 |過孫新
解珍解| 珍 |珎 | 珍 | 珍 | 解珍解| 解珍解
宝 |觧宝 |觧 寳 |觧 寳叅|觧 寳叅| | 寳叅
| | | 見了| 見了|寶參見了| 見了
這| 這| 這| 便道這|說 道這|說 道這|說 道這
三个 |三个 |三 個 |三 個 |三 個 |三 個 |三 箇
是我兄弟|是我兄弟|是我兄弟|是我兄弟|是我兄弟|是我兄弟|是我兄弟
指 |指 |指 樂|指 著樂|指着 樂|指 著樂|指着 樂
楽和曰 |楽和曰 | 和曰 | 和 便| 和 便| 和 便| 和 便
這 是| 這 是| 這 是|道這位是|道這位是|道這位是|道這位是
登| 登| 鄆 |此間鄆 |此間鄆 |此間鄆 |此間鄆
州差來 |州差來 |州差 来|州差來 |州差來 |州差來 |州差來
公吏| 公吏| 公吏|取的公吏|取的公吏|取的公吏|取的公吏
指 鄒|指 鄒|指 鄒|指著 鄒|指 着鄒|指著 鄒|指 着鄒
淵鄒潤 |淵鄒潤 |淵鄒潤 |淵鄒潤道|淵鄒潤道|淵鄒潤道|淵鄒潤道
曰這 |曰這 |曰這 | 這兩個| 這兩個| 這兩個| 這兩
是登州| 是登州| 是登州| 是登州| 是登州| 是登州|箇是登州
差來| 差來| 将 來|送 來|送 來|送 來|送 來
軍官祝| 軍官祝| 軍官祝|的軍官祝|的軍官祝|的軍官祝|的軍官祝
朝奉 |朝奉 |朝奉 |朝奉 並|朝奉并 |朝奉 並|朝奉并
雖是| 雖是| 雖是|三子雖是|三子雖是|三子雖是|三子雖是
聰明 |聦 明 |聦 明 |聦 明卻|聦 明 | 聰明卻| 聰明
見他又| 見他又| 見他又| 見他又|却見他又| 見他又|却見他又
有老小 |有老小 |有老小 |有老小 |有老小并|有老小 |有老小并
許多 | 許多 | 許多 |並許多行| 許多行|並許多行| 許多行
刘兴我 | 黎光堂 | 评林本 | 残页 |容与堂本|天都外臣|郁郁堂本
————|————|————|————|————|————|————
軍仗| 軍仗| 車 仗|李車 仗|李車 仗|李車 仗|李車 仗
人馬又是|人馬又是|人馬又是|人馬又是|人馬又是|人馬又是|人馬又是
廷 | 廷 | 廷玊| 欒廷 | 欒廷 |樂 廷 | 欒廷
玉敎 師|玉 教師| 教師|玉敎 師|玉敎 師|玉 教師|玉 教師
兄弟並| 兄弟並| 兄弟並|的兄弟 |的兄弟 |的兄弟 |的兄弟
无 | 无 |無 | 那裏| 那 | 那裏| 那
疑心| 疑心| 疑心| 有疑心|里有疑心| 有疑心|里有疑心
| |只顧 |只顧殺牛|只顧殺牛|只顧殺牛|只顧殺牛
| | 筵|宰馬做筵|宰馬做筵|宰馬做筵|宰馬做筵
便設席 |便設席 | 席欵| 席 | 席 | 席 | 席
管待庄客|管待庄客| 待 |管待 |管待 |管待 |管待
报 |报 | 庒 | 衆 | 衆 | 眾| 衆
| | |人且飮 |人且飮 |人且 飲|人且飮
| | |酒食過了|酒食過了|酒食過了|酒食過了
| | | 兩日到|一兩日到|一兩日到|一兩日到
| | | 苐三日| 苐三日|第 三日| 苐三日
| | 兵報 |莊兵報 |莊兵報 |莊兵報導|莊兵報
曰 宋江|曰 宋江|曰 宋江| 道宋江| 道宋江| 宋江| 道宋江
又 有軍|又 有軍|又調 軍|又調 軍|又調 軍|又調 軍|又調 軍
馬殺 |馬殺 |馬殺 逩|馬殺 逩|馬殺 逩|馬殺奔 |馬殺 逩
奔庄| 奔庄| 庒 |莊 |莊 |莊 |莊
上來 |上來 |上 来 |上來 了|上來 了|上來 了|上來 了
| | |祝彪道我|祝彪道我|祝彪道我|祝彪道我
| | |自 出上|自去 上|自去 上|自去 上
| | |馬拏 此|馬 拿此|馬 拿此|馬 拿此
| | |賊便出莊|賊便出莊|賊便出莊|賊便出莊
| | |門放下吊|門放下吊|門放下吊|門放下
| | | 橋引一| 橋引一| 橋引一|弔橋引一
| | |百餘騎馬|百餘騎馬|百餘騎馬|百餘騎馬
| | |軍殺 出|軍殺將出|軍殺將出|軍殺將出
| | |來早迎 |來早迎見|來早迎見|來早迎見
| | | |一彪軍馬|一彪軍馬|一彪軍馬
| | | |約有五百|約有五百|約有五百
| | | |來人當先|來人當先|來人當先
| | | |擁出那 |擁出那 |擁出那箇
| | | |個頭領彎|個頭領彎| 頭領彎
| | | |弓 挿箭|弓插 箭|弓 挿箭
| | | |拍馬輪鎗|拍馬輪 |拍馬輪鎗
| | | 小| 乃是小|槍乃是小| 乃是小
| | |李廣花榮|李廣花榮|李廣花榮|李廣花榮
刘兴我 | 黎光堂 | 评林本 | 残页 |容与堂本|天都外臣|郁郁堂本
————|————|————|————|————|————|————
| | | |祝彪見了|祝彪見了|祝彪見了
| | | |躍馬挺 |躍馬挺槍|躍馬挺
| | | |鎗向前來| 向前來|鎗向前來
| | | |閗 花| 鬥 花| 鬬花
| | | |榮也縱馬|榮也縱馬|榮也縱馬
| | | 領軍|來戰 |來戰 |來戰
| | |五百出與| | |
| | |祝彪兩 |祝彪兩 |祝彪兩 |祝彪兩箇
| | |個 |個在獨龍|個在獨龍| 在獨龍
| | | | 崗前約|岡 前約| 崗前約
| | |閗 了|閗 了| 鬥 了| 鬬了
| | |十數合不|十數合不|十數合不|十數合不
| | |分勝敗花|分勝敗花|分勝敗花|分勝敗花
| | |榮賣 了|榮賣 了|榮賣 了|榮賣箇
| | |個破綻撥|個破綻撥|個破綻撥| 破綻撥
| | |回 馬便|回 馬便|回 馬便| 囘馬便
| | |走引他 |走引他赶|走引他 |走引他
| | |趕來祝彪| 來祝彪|趕來祝彪|趕來祝彪
| | |正待要縱|正待要縱|正待要縱|正待要縱
| | |馬追去背|馬追去背|馬追去背|馬追去背
| | |後有認 |後有認得|後有認得|後有認得
| | |的說道將|的說道將|的說道將|的說道將
| | |軍休要去|軍休要去|軍休要去|軍休要去
| | |趕 恐防| 赶恐防|趕 恐防|趕 恐防
| | |暗器此人|暗器此人|暗器此人|暗器此人
| | |深好弓箭|深好弓箭|深好弓箭|深好弓箭
| | |祝彪 聼|祝彪 聼|祝彪聽 |祝彪聽
| | |罷便勒轉|罷便勒轉|罷便勒轉|罷便勒轉
| | |馬來不 |馬來不赶|馬來不 |馬來不
| | |趕領囬 | 領囬 |趕領 回|趕領
| | | 人馬投| 人馬投| 人馬投|囘人馬投
| | |在莊上來| 莊上來| 莊上來| 莊上來
| | |拽起吊 |拽起吊 |拽起吊 |拽起 弔
| | |橋看花榮|橋看花榮|橋看花榮|橋看花榮
| | |時也引軍|時也引軍|時也引軍|時也引軍
| | |馬 回去|馬 回去|馬 回去|馬囘 去
| | |了祝彪直|了祝彪直|了祝彪直|了祝彪直
| | |到 廰前|到 廰前|到廳 前|到 廰前
| | |下馬進後|下馬進後|下馬進後|下馬進後
| | |堂來飮 |堂來飮 |堂來 飲|堂來飮
刘兴我 | 黎光堂 | 评林本 | 残页 |容与堂本|天都外臣|郁郁堂本
————|————|————|————|————|————|————
| | |酒孫立動|酒孫立動|酒孫立動|酒孫立動
| | |問道小將|問道小將|問道小將|問道小將
| | |軍今日 |軍今日拿|軍今日拿|軍今日拿
| | |拏得甚賊| 得甚賊| 得甚賊| 得甚賊
| | |祝彪道 |祝彪道這|祝彪道這|祝彪道這
| | | | 厮們夥|廝 們夥| 厮們夥
| | | |裏有個 |裏有個什|裏有個
| | | | 甚麽小|麼 小| 甚麽小
| | | 今日|李廣 |李廣 |李廣
| | |陣與花榮| 花榮| 花榮| 花榮
| | | |鎗 法好| 槍法好|鎗 法好
| | | 閗|生了得閗|生了得 |生了得
| | | 了五| 了五|鬥 了五| 鬬了五
| | |十 合吃|十餘合 |十餘合 |十餘合
| | |那廝 走|那 厮走|那廝 走|那 厮走
| | |了我 卻|了我却 |了我 卻|了我却
| | |待要趕 |待要 赶|待要趕 |待要趕
| | |去追他軍|去追他軍|去追他軍|去追他軍
| | |人 每道|人們 道|人們 道|人們 道
| | |那廝 |那 厮|那廝 |那 厮
----------------------------------
3、《京本忠义传》上海残页文字差异的统计分析
《京本忠义传》上海残页只有两页,字数只有几百字,本来很好分析,但学者分析结果却大相径庭。其
原因何在?到底《京本忠义传》上海残页属于什么性质的版本?在《水浒传》版本中应属于什么地位?
本来,《水浒传》的繁本、简本的分辨标准除了文字的繁简之外,最重要的是,是否有田虎王庆故事。
但可惜残页只有两页,没有田虎王庆故事部分,因此无法用田虎王庆故事判断,只好用文字繁简进行判
断。
对字数统计可以利用数字化进行,既可靠、准确,也迅速。具体实施有有两种方法:
(1)只计算字数,不管文字是否相同:这种方法只机械地统计字数,有可能字数相同,但文字改写。因
此只统计字数,可能不反映内容差异。
(2)考虑文字是否相同,计算相同的文字所占比例:这种统计考虑了文字的内容,应该比较可靠。但由
于录入时保留了异体字和俗体字,这样统计结果与事实也会有差距。
综合两种方法是比较可靠的,这样得出的统计数据,比人工统计更快速和准确,再进行分析就容易了,
结论也比较可靠。
(1)第47回文字分析统计:
对《水浒传》第47回11个版本的文字分析统计,以容与堂本为比对对象。结论如下:
11个版本可分为繁本、简本和中间本三类。
简本的评林本、黎光堂本、刘兴我本,字数只有容与堂本的43、40和39%;相同字数比例只有
34和28%。确实是简本。
繁本的容与堂本和郑藏本、钟伯敬本、天都外臣本、遗香堂本、郁郁堂本、金圣叹本字数几乎
完全相同;相同字数的比例在81—91%之间。确实都是繁本。
上海残页的字数在繁本和简本之间,字数比容与堂本略少,为86%,大大高于简本的39—43%。
相同字数的比例为79%,和其他繁本的81—91%接近,也大大于简本的28和34%。
字数和相同字数的两种方法,统计结果一致。
第47回上海残页和繁本、简本比较,没有情节差异,只有个别句子的叙述有差异。
表2 《水浒传》第47回对应“上海残页”各版本字数统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版本 刘兴我 黎光堂 评林本 上海
残页 郑藏本 容与堂 钟伯敬 天都外臣 遗香堂 郁郁堂 金圣叹
字数 202 207 224 448 520 521 522 522 523
523 523
方法1 39 40 43 86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方法2 28 28 34 79 84 100 91 82 84
85 81
字数比例:
图4 《水浒传》第47回对应“上海残页”各版本字数统计图
(2)第50回文字分析统计:
《水浒传》第50回文字统计了10个版本(郑振铎藏本缺第50回),以容与堂本为比对对象。结果如下。
表3 《水浒传》第50回对应“上海残页”各版本字数统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版本 刘兴我 黎光堂 评林本 上海残页 容与堂 钟伯敬 天都外臣 遗香堂 郁郁堂
金圣叹
字数 114 115 115 419 483 483 486 482 482
477
方法1 24 24 24 87 100 100 100 100 100
99
方法2 17 19 19 73 100 93 81 86 89
83
字数比例
图5 《水浒传》第50回对应“上海残页”各版本字数统计图
统计结果有如下特点:
10个版本和第47回一样,也可分为繁本、简本和中间本三类。
简本的评林本、黎光堂本和刘兴我本,字数都只有容与堂本的24%;相同字数比例只有19和
17%。和第47回一致。
第50回繁本的容与堂本和其他五种版本(钟伯敬本、天都外臣本、遗香堂本、郁郁堂本、金圣
叹本)(郑藏本缺第50回)字数几乎完全相同。相同字数比例在83—93%之间,只有天都外臣本比例为
45%,是特例。和第47回基本一致。
第50回上海残页和第47回一样,字数也在繁本和简本之间。字数比容与堂本略少,只有其
87%,和第47回的86%几乎完全相同。和第47回一致。
第50回上海残页和简本的文字差异很大,上海残页为87%,而简本只有24%。相同字数比例为73%,也大于
简本的19和17%,其他繁本的83—93%差不多。和第47回一样,第50回字数和相同字数的两种方法,统计
结果一致。《京本忠义传》和容与堂本、评林本的文字差异,各位学者的论文都有所分析 ,其中以刘世
德、中川谕和李永祜先生的分析最详尽,但他们的分析统计也有不同之处。
从以上对第47回和第50回两处文字差异分析来看:第47回《京本忠义传》上海残页和简本,只有个别文
字差异,没有情节差异。第50回《京本忠义传》和简本则不止在文字上有差异,在情节上更有极大差
异。仔细分析,简本字数大大降低,是由于简本删除了祝彪和小李广花荣的交战的大段文字。而上海残
页和容与堂本一样,没有删除祝彪和小李广花荣的交战的大段文字,因此导致上海残页和简本文字差异
很大。
4、《京本忠义传》是繁本,还是简本
以上对《京本忠义传》残页的文字进行了分析,对于《京本忠义传》在《水浒传》版本中的分类,学者
们分歧很大。白木直也、刘世德先生认为是简本,中川谕先生认为是繁本,李永祜先生认为是繁简过渡
本。造成他们结论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评判“繁本”和“简本”的标准完全不相同。
文字的繁简(即文字删节),有不同的程度。有的版本文字删节很多,属于简本毫无异议。但有的版本
文字删节的少,是属于简本,还是属于繁本,就各自会有不同看法了。这样产生三种看法。
(1)简本
按照白木直也、刘世德先生看法,只要对繁本的文字有所删节,就属于简本。这样,上海残页因为相对
其他繁本,文字确实做了一些删节,因此按照上述标准,称其为“简本”。上海残页出自繁本,他们之
间是父子关系。而上海残页和其他简本也是父子关系。
图6 刘世德对上海残页《京本忠义传》的看法
(2)繁简过渡本
李永祜先生考虑到残页文字和简本差异很大,不宜归入简本系统,但也不属于繁本,故称为“由繁到简
过渡性删削本比较适当”,即上海残页属于繁简本之间的过渡本。“过渡本”有两种含义。一种“过
渡”的含义,是认为残页是繁简本之间的中间环节,即上海残页和繁本祖本是父子关系,而上海残页和
简本也是父子关系。另一种“过渡”的含义是指,残页是繁本的删节,与简本没有直接关系。简本是参
照残页的删节,对繁本进行更大规模删节后的版本。即上海残页和繁本祖本是父子关系,但上海残叶和
简本没有直接关系。李先生观点属于后者。
(3)繁本
第三种看法是认为,删节要看删节的程度,删节不多,仍可以归于繁本。因为上海残页相对于繁本,文
字删节并不多,因此仍称其为“繁本”。刘冬和欧阳健1985年就指出,上海残页是地地道道的繁本,而
不是简本。
中川谕先生也认为上海残叶的字数虽然比容与堂本略有删节,但和简本的字数差距更大。因此它不是简
本,而应该是一种简略的繁本,本质还是属于繁本。它和容与堂本等繁本有共同的祖本,即上海残页和
容与堂本是兄弟关系,和评林本等简本不是父子关系,而是远房亲戚关系。
图7 中川谕对上海残页《京本忠义传》的看法
各自有各自的评判标准,都有道理,到底应如何判断呢?
《水浒传》繁本、简本准确称呼是“文繁事简”和“文简事繁”。繁简本的分类标准公认有两条:故事
情节和文字繁简。下面根据以上两个标准来分析上海残页。
(1)故事情节:一般是根据田虎王庆故事,但上海残页没有田虎王庆部分,无法判别。但还可以根据其
他小情节来判断。第47回故事情节各本没有很大差异。但第50回中,简本删除了祝彪和小李广花荣的交
战故事。而上海残页和容与堂本一样,没有删除祝彪和小李广花荣交战故事。因此从故事情节看,上海
残页似乎应归属繁本。
(2)文字繁简:根据前面做的详细统计和分析,很明显,无论是第47回,还是第50回,上海残页的文字
都接近繁本,而与简本差距很大。
综合故事情节和文字繁简,《京本忠义传》都不属于简本。因为上海残页在故事情节和文字繁简上,都
接近繁本,因此,《京本忠义传》上海残页属于繁本是合理的。
5、《京本忠义传》是繁本中的简本
刘世德和李永祜先生对于《京本忠义传》的地位有不同看法。刘世德先生虽然认为属于简本,但他也认
为《京本忠义传》是“介于繁本和简本之间的一个简本”,“应是第一次删节本”。李永祜先生认为
《京本忠义传》不属于简本、也不属于繁本,是“繁简过渡本”。但对于“繁简过渡本”没有进一步详
细论述。
《京本忠义传》只是从形式上看,似乎是繁简本之间的过渡本。但本质上,《京本忠义传》并不是繁简
本的过渡本,而是繁本中一种后来消亡、被淘汰的版本。简本并不来自《京本忠义传》,《京本忠义
传》和简本也没有演化关系。
根据前述的情况,可以认为:《京本忠义传》的确是《水浒传》刻本中的早期刻本之一,是从繁本略加
删节而来,文繁事简,可能没有田虎王庆故事。但书商推出后,效果并不好,由于删节字数不多,页数
下降不多,成本下降也不多。因而这种删节本,很快就被文字更加简略、又插增了田虎王庆故事、上图
下文的简本所取代。这样,《京本忠义传》不是繁简本的过渡本,而是书商早期推出的一种繁本删节
本。但由于市场不好,很快就消亡了。后面出现的简本,不是来自《京本忠义传》,而是来自其他繁
本,与《京本忠义传》无关。
这种看法基本和中川谕先生看法是一致的,中川谕先生1996年发表了有关《京本忠义传》的论文,但可
惜,中国学者没有看到。
《京本忠义传》保存很少,这也是《京本忠义传》是一种不成功的繁本删节本的一个证据。《京本忠义
传》至今还没有发现任何完整的版本,保存下来的只有上海图书馆的两个残页。这充分说明,这种版本
在当时是价值不高的通俗读物,且印刷量肯定很少。刊刻这种版本的目的本来是为降低价格,它的文字
是简略了,但价格降低不多,又没有插图和新故事情节,因此这种少量删节的版本,在和其他繁本、简
本的竞争中,很快就被淘汰了,因此流传下来的极少。
证明简本绝不是来自《京本忠义传》,而是直接来自繁本,有一个有力的证据,即第47回中“来路”一
词,中川谕先生早已注意到。
对三个版本这段文字仔细研究,可以看出其差异和来历:
容与堂本为:“人見他走得差了,來路蹺蹊,報與莊上大官來捉他。”
评林本删节为:“人見他走差了來路,众人拿了。”
《京本忠义传》删节为:“人見他走得差了,即報與莊上大人。”
图8 版本演化中 “来路”的变化示意图
三个文本相比,很明显,评林本和《京本忠义传》都做了删节,但删节后的意思发生了很大改变。容与
堂本和评林本都有“来路”一词,但意思略有不同。而《京本忠义传》却完全没有“来路”一词,意思
也不完全相同。
由此来看,《京本忠义传》和容与堂本有共同的祖本,评林本而不可能来自《京本忠义传》。如果评林
本来自《京本忠义传》,怎么会出现“来路”一词呢?因此,《京本忠义传》不可能是繁简本之间的过
渡本,而是一个消亡了的版本,和简本无关。当然这也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如果《京本忠义传》保留更
多的文字,也许可以找到更多的例证。
另外,查简本的刘兴我本和黎光堂本,这一段文字全部被删除,因此无法进行判断其来源。至于映雪草
堂刊本、文杏堂本等简本,因为没有看到,无法判断。
按照上述分析,《京本忠义传》和容与堂本是兄弟关系,他们都来自一个共同的繁本祖本。容与堂本和
评林本是堂兄弟关系,《京本忠义传》和评林本等简本没有父子关系。
从《京本忠义传》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版本演化研究中,要特别注意“父子关系”和“兄弟关系”的分
析。
图9 版本演化中的“父子”和“兄弟”关系示意图
学者对于《京本忠义传》属于繁本还是简本的争论,实际是争论《京本忠义传》和其他繁本、简本是父
子关系,还是兄弟关系。刘世德先生认为《京本忠义传》是介于繁本和简本之间的过渡版本,和简本是
父子关系。而中川谕先生却认为,《京本忠义传》和其他繁本、简本是兄弟关系,而不是父子关系。
古代小说版本演化是多线条的演化,因此各种版本的关系是复杂的“父子”关系,和“兄弟”关系。因
此在版本演化研究中,一定要分清楚是“父子”关系,还是“兄弟”关系。
6、《三国演义》版本分析
以上对《水浒传》的版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版本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中
川谕的论文中对此做了分析。 下面利用分析《水浒传》相同的数字化分析方式,分别对《三国演义》和
《西游记》版本进行分析。
首先对《三国演义》15种建阳“志传”本中第10回的字数进行两种统计,以叶逢春本为比对对象。结果
如下:
15个版本和《水浒传》一样可分为繁本、简本和中间本三类。
简本7个版本,字数都只有叶逢春本的35—42%;相同字数比例只有38—47%。
繁本7个版本,字数都只有叶逢春本的100—106%;相同字数比例只有86—69%。
刘龙田本是个拼凑混合本,有些采用繁本文字,有些采用简本文字,第10回属于繁本。
汤宾尹本是个特殊的版本,根据“花关索”故事,汤宾尹本属于《三国演义》志传系统有“花关索”故
事“繁本”,这是公认的结论。但在文字繁简方面,从字数统计看,汤宾尹本的文字占叶逢春本字数的
94%,是比较接近繁本。但从相同字数统计看,它只有51%,即只有叶逢春本的一半。因此,汤宾尹本文
字繁简上,却接近简本 。所以汤宾尹本和《水浒传》中的《京本忠义传》一样,也是繁本中的简本。从
汤宾尹本的例子可以看出,不能简单根据文字繁简判断版本的归属。
表4 《三国演义》各种建阳“志传”本第10回字数统计
繁本 叶逢春 余象斗 余评林 杨闽斋 种德堂 郑少垣 刘龙田 汤宾尹
字数 1628 1628 1631 1728 1626 1628 1629 1529
方法1 100 100 100 106 100 100 100 94
方法2 100 86 85 84 83 81 69 51
简本 熊清波 黄正甫 天理图 熊佛贵 朱鼎臣 杨美生 刘荣吾
字数 579 587 579 576 569 679 674
方法1 36 36 36 36 35 42 41
方法2 47 46 46 46 43 39 38
7、《西游记》版本分析
对《西游记》第20回统计了10个版本,以世德堂本为比对对象。结果如下。
表5 《西游记》第20回各版本字数统计(%)
2 1 4 9 5 8 3 6 7
10
版本 朱鼎臣 杨致和 证道书 西游真诠 闽斋堂 唐僧西游 杨闽斋 世德堂 李卓吾
西游原旨
字数 983 1155 3269 4517 4693 4857 4874 5706 5693
5201
方法1 17 20 57 79 82 85 85 100 100
91
方法2 13 15 35 34 63 66 67 100 79
32
字数比例
图11 《西游记》第20回各版本字数统计图
对以上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对10个版本用字数和相同字数两种分析方法,统计结果有差异。
由于不同版本增加了很多不同文字,因此采用相同字数统计比较合理。
按照相同字数统计,10个版本可分为繁本、简本和两种中间本,合计四类。
李卓吾本和世德堂本接近,都属于繁本。
简本的杨致和本、朱鼎臣本文字和世德堂本文字相同的只有15—13%,都明显属于简本。
西游正道书、西游原旨、西游真铨等版本文字和世德堂本文字相同的有35—32%,属于简化较
多的中间本。
杨闽斋本、闵斋堂本、唐僧西游记等版本,文字和世德堂本文字相同的有67—63%,属于繁
本,还是属于简本有不同看法。这和《京本忠义传》很相似,也可以认为它们属于繁本中的简本。
《西游记》的版本远比《水浒传》复杂很多,需要仔细分析。
8、《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综合比较
以上对《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版本分别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
点。
表6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版本比较
版本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比对版本 容与堂本 叶逢春本 世德堂本
中间版本数量 1 1 3
中间版本 京本忠义传 汤宾尹本 杨闽斋本等
繁本相同字数统计 86% 84% 79%
简本相同字数统计 18% 43% 14%
中间本相同字数统计 73% 51% 65%
三部小说都可以分为繁本和简本两种。
在繁本和简本之间都有一些中间版本。
这种中间版本的特点是,相对于繁本,其文字作了少量的删节。相对于简本,其文字又有很大
差异。
这种中间版本可以认为是繁本中的简本。
《水浒传》版本的中间版本只有《京本忠义传》一种,而且没有保存完整的版本,只有两个残
页。和容与堂本相同文字占73%,和繁本的86%接近,而和简本的18%差距很大。
《三国演义》版本的中间版本也只有汤宾尹本一种,文字繁简和《京本忠义传》很相似。但有
完整版本保存。和叶逢春本相同文字占51%,和简本的43%接近,而和繁本的84%差距很大。
《水浒传》的《京本忠义传》属于早期版本,而《三国演义》的汤宾尹本属于晚期版本。
《西游记》版本的中间版本有杨闽斋本、、闵斋堂本、唐僧西游记等多种版本,和《水浒传》
《三国演义》只有一种完全不同。对于这类版本(尤其是杨闽斋本),是属于繁本,还是属于简本,有
争论。和世德堂本相同文字占65%,和繁本的79%接近,而和简本的14%差距很大。
由于《三国演义》简本文字删节不多,因此《三国演义》中间版本文字接近于简本。而《水浒
传》和《西游记》的中间版本文字更接近于繁本。
9、页标题和标目本
前面介绍各种观点时曾提到,《京本忠义传》的版式有个特点是,每页都有标题,被称为“标目本”,
这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很常见。有关“页标题”分两部分分析,首先分析“页标题”和“上图下文”的关
系,然后分析《京本忠义传》和《三国演义》夏振宇本“页标题”的关系。
(1)“页标题”和“上图下文”
刘世德文章指出,《京本忠义传》完成了两种过渡。一种是前面所介绍的,文字从繁本到简本的过渡,
这已经被学界基本公认。另一种是从白文本到上图下文的过渡,似乎还需要仔细讨论。
每页加标题的标目本是古代小说的一种版本形式,目前所见的《水浒传》版本中,采用“页标题”方式
的只有《京本忠义传》一种。
《水浒传》简本多采用上图下文形式,按照标题类型,又可分为两种。
1) 标题分在每幅插图两侧,如评林本和各种插增本。
2) 标题在每幅插图上方,如黎光堂本、刘兴我本、李渔序本和插增本中的慕尼黑本等。
从表面看,上图下文的标题,特别是插入上方的标题,和《京本忠义传》的页标题有些类似,因此上图
下文形式似乎有可能来源于“页标题”。
表6 《京本忠义传》页标题和简本插图标题比较表
第47回 第50回
京本忠义传 评林本 刘兴我本
黎光堂本 京本忠义传 评林本 刘兴我本
黎光堂本
石秀见杨林被捉 石秀卖柴打听路径 石秀卖柴打探路径 祝彪与花荣战 花荣与祝龙(祝彪)
大战 廷玉出庄迎孙立
石秀假哭拜老人 老人指引石秀出庄 孙立阵前捉石秀 孙立阵前诈捉石秀
石秀拜问老人去路 石秀指引白杨路径
第47回:《京本忠义传》页标题为“石秀见杨林被捉”,评林本为“石秀拜问老人去路”,刘兴我本和
黎光堂本为“老人指引石秀出庄”,三版本都是简本,标题接近。而《京本忠义传》与两简本差异很
大。从中看不出两者有关系。
第50回:《京本忠义传》为“祝彪与花荣战”,评林本为“花荣与祝龙(祝彪)大战”,二者比较接
近。而刘兴我本和黎光堂本没有对应的插图。
第50回评林本的文字里已经删除了花荣和祝彪大战,但其插图标题却奇怪地仍为“花荣与祝龙(祝彪)
大战”。这说明评林本的插图是沿袭了其底本,而没有注意文字中已经删除了这部分文字。评林本的底
本文字和插图都应该有花荣和祝彪大战,与《京本忠义传》一致。由插图标题看,评林本的底本和《京
本忠义传》一致。刘兴我本可能发现这个问题,因此将插图更换了。而下一幅插图两简本就比较一致
了。
在《三国演义》建阳刻本中也发现文字和插图不一致的现象,这说明,建阳本的插图和文字是分别进行
的,因此会发生这样的差错。
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插图的差异可以看出,除可利用文字差异分析版本演化之外,还可以利用
插图分析版本的演化。为此已经专门开发了“插图比对软件”,用于版本插图的分析。将来有条件时,
可以将所有带插图的简本的插图,用插图比对软件,如上图逐一排列,从中可以探寻简本的版本演化。
李永祜对《京本忠义传》和上图下文带标题的看法似乎与刘世德不同。他认为:“至于万历前期诸多简
本上图下文、图有标题这种形式的出现,远有元代虞式刊刻的上图下文的《全相平话》可资借鉴,近有
明弘治间刊刻的上图下文、图有标题的《西厢记》、正德间建阳书林刊刻的上图下文的《剪灯新话》可
作参考,无待《京本忠义传》文上小标题的启示。”
李永祜先生看法有一定道理,《三国演义》各种简本的上图下文形式,肯定是来自《三国志平话》,而
与《三国演义》夏振宇本的页标题似乎关系不大。但《京本忠义传》和《三国演义》夏振宇本都有页标
题,是否有关联?
(2)《京本忠义传》和《三国演义》夏振宇本的“页标题”
每页加标题的标目本是古代小说的一种版本形式,除《京本忠义传》和外,《三国演义》版本中也有类
似的标目本,即“演义”系列的夏振宇本。
《京本忠义传》和《三国演义》夏振宇本版式相似,可能不是偶然的。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史上,每
个时期有每个时期流行的版式。《三国演义》夏振宇本和《京本忠义传》都采取这种版式,可能是有关
系的。和上图下文一样,这种形式应该流行于同一个时期。
10、字体
分析上海残页的一种重要依据是字体,最初研究上海残页的学者很多都是根据其字体,判断其属于《水
浒传》早期版本,甚至是《水浒传》的祖本。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流行字体,这是规律。因此仔细
比较其字体,对于判断刊刻时期是重要依据。
将目前收集到的《水浒传》版本相同文本的字体列表比较,可得出如下初步看法:
《京本忠义传》的字体和郑藏本比较接近。
《京本忠义传》的字体和各种简本(评林本、刘兴我本)很接近。
《京本忠义传》的字体和万历年以后的繁本(容与堂本、钟伯敬本、遗香堂本)及全传本(郁
郁堂本)有明显差异。
从字体看,《京本忠义传》和郑藏本及各种简本的字体接近。《水浒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认的嘉
靖年间的《水浒传》版本。郑振铎藏本是否刊刻于嘉靖年间,还有争论。如果承认郑藏本是嘉靖年间刻
本,则说明《京本忠义传》很可能刊刻于嘉靖年间。至于《京本忠义传》和各种简本的字体接近,可能
是由于它们都是建阳刻本的缘故。
表7 《水浒传》版本字体比较表
版本 上海残页 郑藏本 评林本 刘兴我本 容与堂本 钟伯敬本 遗香堂本 郁郁堂本
分类 ? 繁本 简本 简本 繁本 繁本 繁本 全传
年代 ? 嘉靖 万历 崇祯 万历 天启 清 崇祯
字体
11、《京本忠义传》研究结论
以上的数字化分析表明,前人对《京本忠义传》的研究很多是正确的,对《京本忠义传》可以得出如下
结论:
《京本忠义传》不是简本;
《京本忠义传》是一种文字略作删节的繁本;
《京本忠义传》可能是《水浒传》早期刻本;
从“来路”一词在《京本忠义传》和《水浒传》繁简本中出现的情况来看,简本不太可能来自
《京本忠义传》;
《京本忠义传》只是在形式上似乎是繁、简本之间的过渡本,但本质上并不是繁简过渡本;
《京本忠义传》是一种没有后续发展的消亡版本,其推出后,由于销路不好,很快就被淘汰;
《京本忠义传》在《水浒传》版本演化中是昙花一现不太重要的版本;
在《西游记》《三国演义》的繁本中,也有类似《京本忠义传》这样的删节本,因此繁本中的
简本可能是古代小说版本演化中的一个共同点。
由于条件所限,还有很多《水浒传》版本没有进行比较,如映雪草堂刊本、文杏堂本等。以上分析和结
论多数属于推理,只是诸多可能性之中的一种。今后如有条件,当再收集其他版本做比较,再深入研
究。希望对此有兴趣的学者做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京本忠义传》只有两页,从八十年代到新世纪,国内外很多知名学者都进行了仔细深入的研究,似乎
再没有深入的可能。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方式对这只有两页的《京本忠义传》,再做了
进一步仔细、深入的分析,基本验证前人人工研究的很多结论是可靠的,并且得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从
《京本忠义传》的数字化研究中可以看出,数字化对于版本研究还是很有帮助的。短短两页纸的版本都
可以利用数字化进行再研究,并取得新成果,众多的《水浒传》版本,肯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有
时间和条件,将仿照对《京本忠义传》的研究方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各种版本数字化,利用数
字技术,对《水浒传》版本逐一再进行仔细的研究,肯定会推动《水浒传》版本的深入。
本文参考了刘世德、李永祜和中川谕等先生已经发表的论文,中川谕先生针对《京本忠义传》提出了一
些新看法,对本文的写作启发很大。本文的研究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吸收了他们的很多研究成
果,文中尽量予以注明。恐还有疏忽未注明之处,敬请谅解,为此向先行者们表示敬意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