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锡山说水浒
武松怕虎和打虎等1-8则
作者:周锡山 @ 2011-03-08
前言(写在前面的话)
《水浒传》是与《红楼梦》并列的两大经典小说,还有许多人,例如胡适、钱穆等,对《水浒传》
的评价还高于《红楼梦》。在韩国、日本,《水浒传》的声誉和影响至今仍都远大于《红楼梦》,读者
非常多。
《水浒传》的研究,自明清到当代已经出版了许多成果,最精彩的是金圣叹的评批(见拙编《金圣
叹全集》)。但《水浒传》和金批的精彩,可以挖掘之处还很多。还有不少分歧,如《水浒》是否描写
农民起义,即造反之书等,与理解《水浒》的精彩在何处也有很大的关系。
《水浒传》最精彩的是前半部林冲、鲁智深、武松、杨志、宋江、李逵“逼上梁山”的动人曲折经
历,和“智取生辰纲”这一重大事件;后半部分描写梁山义军发起的战争,其中最精彩的是“三打祝家
庄”,及其有关的石秀、卢俊义等人上梁山的故事。
《水浒传》自问世以来,家喻户晓,人人喜读,是因其艺术成就极高,又因此书精彩地表现封建专
制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即人生的艰难:贫困缠绕着底层民众的一生;还缺乏人身和财产安全——这又是
各个阶层共同面临的困境。天下大治之时,社会和谐,生产发展,生活平安。当统治者腐败无能,造成
社会经济发展停滞、秩序混乱之时则盗贼横行,乱世为王。不要说普通老百姓缺乏安全保障,连当官的
也如此。有一次一位官员在半路上被强盗拦住,这是一位清官,两袖清风,没有什么可以抢的。强盗
说,那么你就做一首诗送给我们吧。这批强盗倒也风趣,没有什么可抢,“抢”一首诗也比空手而归要
好。这位清官见了强盗一丝不慌,冷静理智,就当场吟诗一首相赠:“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旧知
闻。相逢不用(一作何必)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唐代李渉《赠盗》)钱钟书《管锥编》(第
一册第31页)提及封建时代流行的“湖州歌”(“胡诌歌”),全诗为:“老爷生长在江边,不怕官司
不怕天。昨夜华光来趁我,临行夺下一金砖。”《水浒传》中张横抓住宋江要谋财害命之时,也唱了这
首歌,只是将第二句改成“不爱交游只爱钱”。钱先生认为这首歌反映一颗心灵在遇到盗匪时所表现的
“畏惧不安之貌”。在《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狼狈逃到浔阳江头,在惊恐万状之际,匆匆搭上一
条破船,船至江心时,船上的艄公,即船伙儿张横,一边摇橹一边就唱起了这首使宋江心胆俱裂的强盗
歌。钱钟书形容有过此类遭遇的人,心中是“震索索”的,吓得浑身“瑟瑟抖”、“都酥软了”的。
与盗贼横行和恶势力凶狠的社会状况相关,中国民众历来还有一个侠的情结,侠客、剑客和他们“路见
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总是令人钦敬和神往。唐代贾岛有《剑客》(一作《述剑》)诗云:“十年磨
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一作“示”)君,谁为(一作“有”)不平事?”描绘剑客的一腔豪
情。《水浒传》中的绿林好汉助人危难的故事,精彩动人,更是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水浒传》的三大主角是绿林好汉林冲、宋江和武松,全书以最大的篇幅给以详尽、精细的描绘,
称为林十回、宋十回和武十回,生动写出了他们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武松,我们
就从他身上谈起。
一、武松怕虎和打虎
武松打虎,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但很少有人想到武松是很怕虎的。
武松在“三碗不过冈”的酒店喝了18碗酒,已经醉得踉踉跄跄,步履不稳,可是他不信酒家山上有
虎的警告,坚持要连夜翻山越岭赶回故乡。武松冒失上山后,“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心中
已有怯意。所以他第一个心理反应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是“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
来”。但又怕店家耻笑,“存想了一回”,嘴里给自己打气说:“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实是
心存侥幸,认为不会这么倒楣,真的就与虎冤家路狭、对面相遇了。正因如此,当虎真的出现时,武松
还是缺乏心理准备,不禁失声惊呼“啊呀!”吓得从青石上翻将下来,毡笠儿滚落,酒都作冷汗出了。这
是第二次强烈地露出怕虎的心理。金圣叹批道:“叫声‘阿呀’,翻下青石来,一时手脚都慌了,不及
知毡笠落在何处矣,写得入神。”正因怕虎,所以心慌意乱,这才会哨棒打不着大虫,而是打着枯树,
折做两截,他失去了手中唯一的武器。金圣叹忙批:“吓杀人句。”这不仅是“看官”而且更是当事人
武松的“吓杀”心态。这是第三次露出怕虎的心理。武松好不容易打死此虎,下山时又遇“二虎”,他
至此不禁失声哀叹:“阿呀!我今番罢了!”这已是他第四次暴露怕虎的心理了。圣叹连批:“吓杀”。
还多次批道:“有此一折,反显出武松神威”,“不然,便是三家村中说子路,不近人情极矣。”金圣
叹仍觉言犹未尽,在回前总评一面赞颂景阳岗上“人是神人,虎是怒虎,风沙树石是真正虎林”,一面
进一步分析说:
读打虎一篇,而叹人是神人,虎是怒虎,固已妙不容说矣。乃其尤妙者,则又如读庙门榜文后,欲
待转身回来一段,风过虎来时,叫声“阿呀”,翻下青石来一段;大虫第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时,
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一段;寻思要拖死虎下去,原来使尽气力,手脚都苏软了,正提不动一段;
青石上又坐半歇一段,天色看看黑了,惟恐再跳一只出来,且挣扎下岗子去一段;下岗子走不到半路,
枯草丛中钻出两只大虫,叫声“阿呀,今番罢了”一段。皆是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
武松打虎,是被动的,他并没有主动徒手打虎的实力和勇气。但是武松却先在酒店里,错将酒家的
好意当作恶意,责怪酒家骗他留宿,半夜可以谋财害命,夸下海口说自己不怕老虎。他将话讲尽说绝,
这种为硬撑面子而说大话,不留退路的言行,本是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性格表现。他上山后真知有虎,
心里害怕,本想回店,又怕:“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金圣叹批道:“以性
命与名誉对算,不亦异乎?”即对其死要“好汉”面子,不肯认错,乃至用性命来赌名誉的冒险行为颇露
讥讽。古人是反对徒手打虎的,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
成者也。”(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而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我要共
事的,必须是面临任务便恐惧谨慎,善用谋略而求得成功的人。)(《论语•述而第七》)
二、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
武松打虎能够获胜,还有运气的成分。当武松打断哨棒,处境极为狼狈之时,“那大虫咆哮,性发
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只是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月答儿揪住,一按按将下来”,拳打脚踢,好不容
易打死此虎。
武松初遇老虎时,他远不是老虎的对手。所以老虎四次主动进攻,武松都只能躲避。第一次武松闪
在大虫的背后,第二、三次,闪在一边。第四次,武松已来不及闪开,在慌忙中,只好尽量往后跳,结
果跳了十步远,而凶横的大虫扑下来时,“恰好”把两爪搭在武松面前,老虎落地时虎头的位置比较
低,而且向下的冲力余势未尽,老虎的头还在往下冲,又正好冲在武松的面前,武松才能“就势”将虎
头按住予以痛打。这样巧的、对武松有利的形势,是武松运气好,才能得到的。大虫是动物,不会思
维,所以有此失误。所以英雄的成功,往往并不全靠自己的本领和智慧战胜,有时也须敌手出现失误,
对方的失误,就是己方的运气。当然,善于发现和抓住对方失误,还要靠智慧和本领,武松就是如此。
他这时胆大力大,进攻的方向正确:对着老虎的门面和眼睛踢了许多脚,使它头昏眼花,丧失反击的能
力,又打它的头顶五七十拳,击中要害,才能制其死命。老虎死时,武松也“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软
了”。武松就正好只有这一点力气,必须要老虎自己凑到他的面前挨揍,才能打死它。《水浒》就这样
真实、精细地写出武松与大虫的力量的对比,描绘武松打虎的艰难和侥幸,在这个基础上表现武松大难
不死、战胜强敌的智慧、胆量和勇力。
武松打虎之后,《水浒》又描写了李逵杀虎。金圣叹说:“景阳冈打虎一篇,奇绝了,后面却又有
沂水县杀虎一篇,一发奇绝:真正其才如海。”“劫法场、偷汉、打虎,都是极难题目,直是没有下笔
处。他偏不怕,定要写出两篇。”从《水浒》将极难的题目不但写得精采绝伦,而且还能连写两篇,各
呈千秋的角度,揭示了《水浒》极高的艺术成就。
《水浒》中李逵杀虎和武松打虎一样,都是激动人心的壮烈文字。李逵在老娘被虎吃掉后,怒不可
遏,深入虎穴,奋勇杀虎,除恶务尽。(当今虎种面临灭亡,要尽力保护。古今的自然环境完全不同,
理当别论。)金圣叹又将李逵和武松斗虎的不同行为风格做有趣比较:
写武松打虎,纯是精细;写李逵杀虎,纯是大胆。如虎未归洞,钻入洞内;虎在洞外,赶出洞
来,都是武松不肯做之事。
武松有许多方法,李逵只是蛮戳,绝倒。
武松文中,一扑、一掀、一剪都躲过,是写大智量人,让一步法。今写李逵不然,虎更耐不
得,李逵也更耐不得,劈面相遭,大家使出全力死搏,更无一毫算计,纯乎不是武松,妙绝。
李逵杀死子母四虎后,又到虎窝边,复看一遍,只恐还有大虫,他非要斩草除根,杀尽斩绝不可,
圣叹感叹说:“是何等大胆,武松不肯。”圣叹就这样通过两位打虎英雄的奇妙而精确的比较,分析李
逵与武松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行为风格,并巧妙地突现了这位连假名也叫“张大胆”的孤胆英雄的神威。
三、武松的仁慈与残忍
众生平等,虎的生命也值得尊重。武松和李逵残忍地打虎杀虎,是人类史上特定历史条件限定的阶段性
的行为。当时难以抓住活虎,无法建立动物园,让人们隔着笼子欣赏虎的英姿、妩媚和活虎虎皮的光亮
美丽。当然武松、李逵遇到的这些虎吃了人,他们杀虎带有复仇和除害的性质。但是,武松和李逵的打
虎、杀虎行为都是高于真实生活的浪漫主义的描写,因为武松和李逵都是贫困家庭子弟,在幼少年时代
一定缺少肉类食物,连粮食也难以吃饱,所以他们不可能练出一身威风雄壮的肌肉,和百万里挑一的无
穷气力;也不可能出得起学费,而且在他们的身处底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也不可能遇到武林高手做自己
的教练,从而经过规范、严格和持久的训练,调教出超人的武艺。所以武松和李逵这两个艺术形象和打
虎杀虎的描写都是《水浒传》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高明地糅合的产物。
武松此人对人,既忠厚仁德,善良仁慈,也有狠毒过头的一面。
武松因打虎而受赏时对知县说:“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责罚,何不就把这一千贯给
散与众人去用?”“知县见他忠厚仁德”,就抬举他一个都头之职。圣叹批道:“一篇打虎天摇地震文
字,却以‘忠厚仁德’四字结之,此恐非史迁所知也。”圣叹于人们不注意处发现原作精义,此语既高
度评价武松雍容大度推己及人的美德,又赞叹《水浒》变幻莫测出神入化的笔力,有画龙点睛之功。后
来武松在张青店中不肯让孙二娘杀害无辜的解差,圣叹又表扬他:“武松仁慈。”
在古代一千贯是很大的一笔钱,我们知道著名昆剧《十五贯》中,十五贯钱的得失就已经闹出了人命。
武松并非是富人,但他受赏时首先想到的是那些猎户兄弟,他们因为抓不到老虎,受了许多苦,还被责
打,所以知县大受感动,还立即抬举他为都头。都头即县侦缉队长。不少贪婪凶残的公差,捉贼无方,
害民有术,骚扰乡民,甚于盗贼。这位知县有识人的眼光,知道武松如此慷慨散财,对盗贼既有威慑,
又必能清廉自守,让他当都头,自己可以非常放心。对比韩信,他曾受胯下之辱,汉朝平定天下后,他
竟对将士们介绍“这是位壮士”,还任用他做了中尉。为显示自己大度,让这个流氓无功受禄,做官发
财,这种慷国家之慨,沽名钓誉,败坏吏治的做法,是极其愚蠢而有害的。
可是金圣叹在《读法》中评价武松有“林冲之毒”。何谓“林冲之毒”?圣叹在《读法》中总评林冲时说
过:“只是太狠,……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武松在鸳鸯楼上、张氏府
内所杀十九人中,有多人是善良的马夫、丫环,与武松无怨无仇。武松诛及无辜,的确狠毒。圣叹在具
体情节的评批中,为避免冲淡正义复仇的气氛,抓住主线而不涉此义,是高明的,他在回前总评中则批
评其“心粗手辣,逢人便斫”之过,坚持了正义和人道的应有立场,其认识又是全面的。报仇雪恨,却
伤及无辜良民,这种杀害罪不当诛者的过火行动,也败坏了社会正义、道德和法治,这就伤害了国家和
社会的“元气”,也即动摇了国家法治和社会正义的根本。
四、武松的端庄和风趣
武松的性格既端庄严肃,又机灵幽默,两者各有表现,又统一在他的性格整体中。这突出地反映在
武松对妇女的态度中。武松对亲嫂潘金莲谦恭有礼,不苟言笑。同桌喝酒时,金莲的一双眼直看着武
松,武松吃她看不过,只低了头,不予理會,用敬而远之的手段抵制她勾引、调笑的轻狂举动。金莲勾
引武松不成,还遭到武松的斥责,于是她在武大处反咬一口,说武松欺负她,“用言语来调戏我”。武
松知道哥哥对自己的信任,故而对哥哥只不做声,只是将行李从武大家搬走,回到县里去住。武大询问
原由,他道:“哥哥不要问。说起来,装你的幌子。你只由我自去便了。”金莲此时在旁喃喃呐呐地
骂,武松一声不啃,由她疯骂。他为了哥哥的名声,为了不扩大事态,不使哥哥家庭破裂,不做任何解
释,用严肃端庄和庄严沉默,遏制金莲的风骚轻狂和老羞成怒的猖狂,还尽量给金莲留下脸面,给她改
过自新的机会,顺利止住了紫石街小窝内的风浪。
在张都监府中的中秋夜宴时,看到有女眷在场,他吃了一杯酒就想离席回避。张都监挽留他,又令
玉兰唱曲、斟酒,“武松哪里敢抬头?起身远远地接过酒来……”他在彬彬有礼之中夹着拘谨慎远的神
态,小心翼翼,局促不安,唯恐失礼失态。
可是他在十字坡酒店初会孙二娘时却一再用言语调戏、挑逗说:“我见这馒头馅内有几根毛,一象
人小便处的毛一般……”“娘子,你家丈夫却怎地不见?”“凭地时,你独自一个须冷落。”接着又用勾
引的语气说,希望酒色“越浑越好”,“只宜热吃”,“我从来吃不得寡酒,……”这与武松平时庄重
的风度截然相反,因为武松早就多听得人说道:“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
的却把去填河。”深知此妇居心不良,故意用风话麻痹对方,避过暗算,克敌制胜。他假装蒙汗药发
作,直挺挺躺在地上,孙二娘自以为得计,不断笑骂武松:“这个贼配军正是该死!”“那厮当是我手
里的行货。”“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脚水!”双方格斗时,武松恶作剧地耍弄孙二娘。他暗中施
力,两个汉子扛他不动,引孙二娘来,让她轻轻地将自己提起来。武松就势抱住这个妇人,把两只手一
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压在那妇人身上,只见她杀猪般也似叫
将起来。他要用这种调笑的方法教训这个张狂凶狠地杀人越货、卖人肉馒头的黑店老板娘。
在快活林为施恩报仇时,他故意假装酒醉,寻衅闹事。他一进酒店,见到柜内女子,就坐在柜身相
对的一付坐头上坐了,把双手按着桌子上,不转眼地看那妇人。还调戏这位女店主——蒋门神的小妾
说:“过卖,叫你柜上那妇人下来,相伴我吃酒。”酒保喝道:“休胡说!这是主人家娘子。”武松
道:“便是主人家娘子,待怎地?相伴我吃酒,也不打紧!”用此法激怒蒋门神,逼令他前来打斗,达
到复仇的目的。圣叹在此等处强调:“写武松便幻出无数风话,于是读者但觉峰回谷转,又来到一处胜
地。”提请读者欣赏武松滑稽诙谐的幽默感,赞扬《水浒》作者刻划人物个性的婀娜多姿变化多端的艺
术手段。
五、武松的粗野和变化
像武松这样的非凡英雄,有一个成长过程。
武松原先为人如何?武松与兄长武大重逢后,武大曾埋怨他说:“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
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他于
初识宋江时也自我介绍说:“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怨起,只一拳,打
得那厮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迳地逃来,寻奔大官人处来躲灾避难……”到柴进庄上后,积习
难改,“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管顾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
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 宋江因在暗处而不小心踏龇了火锨柄,火星溅
到武松面上,武松不分青红皂白,马上跳起来打人,其平日性格之粗暴和急躁,由此可知。可见武松起
初的行迹,雷同于古今中外所常见的为人们一致嫌恶的市井闲汉、闹事醉鬼而已。
宋江结识武松后,“每日带挈他一处饮酒相陪,武松的前病都不发了。”圣叹接批:“何物小吏,
使人变化气质’。”《水浒》描写武松,在这里的精彩之处是,人们极易一眼滑过而不予应有注意的
“相陪”两字背后,却大有文章。宋江在“相陪”中加紧对武松开导、教育,让武松受到从未有过的人
生教诲。金圣叹灵眼觑见“相陪”一词中的丰富含义,短短一语批出其中奥妙,同时高度评价宋江的赤
诚、热情、平等待人和体贴入微,温暖了多年备受冷落、被社会歧视抛弃的武松的寂寞、孤独、苦闷的
心。武松激发了原有的善良本性,从此不再随便急躁、发怒、打人,变得稳重、知礼、识理和处事冷
静。圣叹之意,武松并非天生就是英雄,是宋江的友情、启蒙和教育,改变了武松的气质,这就揭示了
英雄成长和性格发展的必然过程。圣叹“变化气质”一语虽短短几字,却有力能扛鼎之功。
几百年来,一般读者和多数研究家所认识的武松,都是单一性格的人物形象,即他是英勇打虎的英
雄、杀人报仇的义士、爱打不平的好汉,梁山义军的主要头领之一,后来又加上一条,他又是反对宋江
投降路线的坚定革命派。有的论者还认为:武松的性格,他的勇武,是通过其他各种正面的性格特征的
合力而构成,这样,他的勇武与一般的简单的勇武就不同。甚至还提出:武松的英雄性格是多种英雄性
格的集合。这些见解抄自金圣叹在二十五回总评中的一个观点:
……然则《水浒》之一百六人,殆莫胜于宋江。然而此一百六人也者,固独人人未若武松之绝
伦超群。然则武松何如人也?曰:“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
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断曰第一
人,不亦宜乎?
圣叹将武松看作是集梁山群英优秀性格之大成的人物,同时他的性格又有复杂的两面性:仁慈而又
残忍,勇敢而又怯弱,端庄而又风趣,有时智慧过人却有时糊涂愚蠢透顶等等。
当然,由于受到的教育还是不够,他的野性未能彻底根除,故而有时伤及无辜、杀人过多,有时还因酗
酒而闯出大祸。
六、武松的勇武和怯弱
武松虽然勇武,却因心灵的怯弱,有时便会用错地方。
武松喜欢听人家的好话,这是他心灵怯弱的一个重要表现。正因有此性格弱点,老奸巨滑的张都监
对症下药,对他大捧特捧,在一迭声甜言蜜语背后,设巧计陷害武松。
张都监一见武松,对武松道(括弧内是金圣叹的夹批):“我闻知你是个大丈夫,(一样好名
字。)男子汉,(又一样好名字。)英雄无敌,(一样好说话。)敢与人同死同生。(又一样好说话。
〇甚矣,小人之巧也,凡君子意之所在,彼色色能知之,又色色能言之,而其心殊不然也。独世之君
子,既已心知其人,而又不免心感其语,于是忽然中其所图,遂至猝不可救,则独何耶?)我帐前现缺
恁地一个人,不知你肯与我做亲随梯已人么?”武松跪下,称谢道:“小人是个牢城营内囚徒;若蒙恩
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随镫,服侍恩相。”张都监大喜,便叫取果盒酒出来。张都监亲自赐了酒,叫武
松吃得大醉,(投之以所好,小人之巧真有如此,写得活画。)次日,又差人去施恩处取了行李来,只
在张都监家宿歇。早晚都监相公不住地唤武松进后堂与酒与食,放他穿房入户,把做亲人一般看待;又
叫裁缝与武松彻里彻外做秋衣。(君子所以不敢轻受人之解衣推食者,其心诚疑之也。)武松见了,也
自欢喜,心里寻思道:“难得这个都监相公一力要抬举我!”
武松被阿谀奉承捧昏了头脑,受迷魂药麻醉,不辨真伪好坏,死心塌地甘愿为“知己”者效犬马之
劳,结果落入对方陷井,遭了暗算。圣叹批道:
武松平生一片心事,只是要人叫声“好男子”,乃小人图害之者,早已一片声叫他做“好男子”
矣,千古多有此事,君子可不慎哉!
一针见血地指出阴谋家惯施的两面派故伎,批评武松喜听好话的性格缺陷,并引伸出处世哲理,令
一般被人一捧便头脑昏昏然忘乎所以的读者深长思之。
中秋良夜,张都监请武松与内眷一起喝酒,令玉兰唱苏东坡的名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说要将玉兰许配武松为妻。当夜后堂大喊有贼,武松献勤,提了一
条哨棒,迳抢入后堂里来。只见那个唱的玉兰慌慌张张走出来指道: “一个贼奔入后花园里去了!”结
果武松自己反而被当贼捉拿,张都监看了大怒,(小人面皮风云转换,其疾如此。)变了面皮,喝骂
道:“你这个贼配军,本是贼眉贼眼贼心贼肝的人!(前文一连叫出许多义士,此处一连说出许多贼
来,小人口何足为据也。)押送到官府,武松刚要辩护,那牢子狱卒拿起批头竹片,雨点的打下来。武
松情知不是话头,生性刚烈的他,只得屈招做贼。马上押进死牢,手脚都被钉住。武松的勇武就无用武
之地,只能任人宰割了。
幸亏张都监小看了武松的江湖经验,谋害他的计谋略有漏洞,给武松寻机逃脱。金圣叹批道:“张
都监令武松在家出入,所以死武松也,而不知适所以自死。祸福倚伏不测如此,令读者不寒而栗!”揭
示了生活的辩证法和害人必害己的真理。又说:“看他写武松杀嫂后,偏写出他无数风流轻薄,如十字
坡、快活林,皆是也。今忽然又写出张都监家鸳鸯楼下中秋一宴,娇娆旖旎,玉绕香园,乃至写到许以
玉兰妻之,遂令武大、武二,金莲、玉兰宛然成对,文心绣错,真称绝世也。”分析《水浒》高明巧妙
的写作手段,非常精彩。
七、武松的精明和愚钝
武松每逢受到武力威胁的时候,显得万分精明。武松在孙二娘黑店不吃蒙汗药,很精明;他在十字
坡对付杀手谋害时,也很精明。可是武松在对付成套的阴谋诡计时,十分愚钝。在上流社会的场面中,
如在张都监中秋家宴上,则手足无措,不敢言语。他在张都监之流的恭维面前不识歹人的面目。
他在恭维加收买结合的攻势面前,更是丧失原则和立场,马上入了对方之彀。如在孙二娘黑店,他
本要惩罚这个伤害了无数无辜者的蛮横凶手,却因及时赶到的张青一番吃软好话而放手,又因张青、孙
二娘的一番恭维赞美而与他们结义为兄弟。起先因为自己要受伤害,所以嫉恶如仇,后来因为对方的示
软、赞美和热情提供帮助,就结下生死之交,让他们继续危害过路客商和旅人。
后来在孟州牢营,囚犯都要领教一百杀威棒,否则必须交上银子,才可过门。武松深恨牢头压榨囚
犯的钱财,宁愿挨打也不付钱。可是在小管营施恩有目的的收买和恭敬之下,竟然甘愿挑战蒋门神,为
他们黑吃黑斗争卖命。小恶霸施恩霸占快活林,连张青孙二娘放过的妓女和囚犯也要压榨欺凌。张青
说,因为“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还结果了
他,那厮们你我相传,去戏台上说得我等江湖上好汉不英雄”,“各处犯罪流配的人,中间多有好汉在
里头,切不可害他。”而施恩对这些最可怜的人也毫不放过,“路过妓女要先参见小弟,然后许她趁食
物”。
帮助施恩夺回霸权之后,武松又被孟州守御兵马都监张蒙方的花言巧语和金钱收买所欺骗,甘愿为
他卖命效力。结果效劳的机会果真来了,武松半夜听到有贼,他奋不顾身卖命捉贼,结果反给当贼而
抓。这也证明了天下奇事无所不有,“贼(张都监)喊捉贼(武松)”,是真正的千古名言。武松像所
有少读史书的人一样:只有在中了奸计、吃了大亏后才又恢复精明,智慧长进。
武松毕竟只是一个草莽英雄,所以他虽然在江湖上富于历练,精明过人,但他没有读过孔孟老庄的经典
著作,所以缺乏认识社会、人生和各种人士的基本原则,显得颇为愚钝。儒、道经典教诲人们以仁义为
本,尊重人的生命和自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力维护社会正义等等,武松和李逵都是不懂
的,也没有人对他们进行这样的教育。所以他们只是以自己眼前的安全和利益为准则,以此观察和认识
社会和人事,这就难免失误,难免交错朋友,难免走上人生的歧途。但是武松毕竟天性善良,又有灵心
和悟性,所以在经过多次大小教训之后,他不做朝廷招安后的芝麻绿豆小官,摘下假头陀的帽子,毅然
在杭州真的出家,过起清苦宁静的修行生活,为普天下受苦人思索解脱的可能和途径,以此安度余生。
武松没有读过史书,所以对前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知道得很少。譬如酒能误事,他不懂,还反认为酒
的好处极大,在施恩面前为了吹嘘酒的威力,甚至将景阳冈打虎的功劳也一半算到酒的头上:“若不是
酒醉后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忘记或者歪曲了当初吓得酒都做了全身的冷汗、滚下青
石的狼狈经历。
八、武松醉酒时的大胜和大败
武松此人喜欢喝酒,有时还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金圣叹在“武十回”的最后,即第三十一回
“武行者醉打孔家庄”的回前总评中评价武松痴迷于酒说:
此回完武松,入宋江,只是交待文字,故无异样出奇之处。然我观其写武松酒醉一段,又何其寓意
深远也。盖上文武松一传,共有十来卷文字,始于打虎,终于打蒋门神。其打虎也,因“三碗不过岗”
五字,遂至大醉,大醉而后打虎,甚矣,醉之为用大也!其打蒋门神也,又因“无三不过望”五字,至于
大醉,大醉而后打蒋门神,又甚矣,醉之为用大也!虽然,古之君子,才不可以终恃,力不可以终恃,权
势不可终恃,恩宠不可终恃,盖天下之大,曾无一事可以终恃,断断如也。乃今武松一传,偏独始于大
醉,终于大醉,将毋教天下以大醉独可终恃乎哉?是故怪力可以徒搏大虫,而有时亦失手于黄狗,神威可
以单夺雄镇,而有时亦受缚于寒溪。盖借事以深戒后世之人,言天人如武松,犹尚无十分满足之事,奈
何纭纭者,曾不一虑之也!
酒要误事,因为酒力壮胆,人在酒后思维迟钝,胆子却特别大,容易做出格的事。武松因酒醉后冒
险上山,终于与虎狭路相逢。这次是侥幸的险胜。后来大醉后痛打蒋门神,则因双方实力悬殊。而此回
描写武松因在路过的乡村小酒店中买不到肉吃,打店闹事,狠打邻桌自带鸡、肉享用的客人,打走邻桌
客人后,他抢来邻桌的酒肉大快朵颐。酩酊大醉后出店,步履踉跄,还和路上相遇的狗呕气,结果立脚
不稳,跌入浅溪,被狗夹屁股盯住,狂吠“嘲笑”;又被刚才被打走的孔氏兄弟捉去,捆绑拷打,处境
极其狼狈。最后如未巧遇宋江而得救,武松难逃死于非命的可悲下场。小说如是描写,表面看起来仅想
在转折过渡处造成情节跌宕起伏,圣叹则已巨眼洞见内中的深意,并推论出又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人
生绝不会是圆满无缺的,天下之人事也绝不会完美到顶的,即如盖世英雄和奇才,也有其局限性,不可
终恃无恐,必须戒骄戒躁,处事处世小心谨慎,勿过大江大海无虞而因掉以轻心或固执己见而跌入沟
壑。而且指出:才华、力气、权势、恩宠,任何东西都不可有恃无恐。
圣叹又在此回中描写武松“恨那只狗只管吠”,就手持戒刀追赶时批道:“皆喻古今君子,有时忽
与小人相持,为可深痛惜也。夫狗岂足恨之人,戒刀岂赶狗之具哉。”
武松砍狗砍个空,自己反而倒撞下溪去,圣叹说:“其力可以打倒大虫,而不能不失手于黄狗,为用世
者读之寒心。”
武松“再起不来,只在那溪水里滚”。圣叹又批:“此段不止活画醉人而已。喻君子用世,每每一
蹶之后,不能再振,所以深望其慎之也。”
此皆以小见大,以武松为教训,告诫“用世”诸君即正派的当权者勿有恃无恐,固步自封,骄躁冒
失,或经不起财、色的诱惑而贪赃枉法,并于一篇之中三致意焉。这些发挥和引伸,是紧密结合分析武
松的性格缺陷和具体表现而得出的警世通言,因此毫不离题且又寄意深远,至今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这个典型事例充分说明了武松性格中的勇武和虚弱的两面性,真实描绘了这个复杂动人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