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锡山 @ 2011-06-14
评点文学的最高峰金圣叹(讲座讲稿)
周锡山
按:此为2010年2月4日,周锡山在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系给研究生所做的讲座讲稿
这篇讲稿的摘要发表于上海:《新民晚报》“国学论坛”专刊(2010年3月14日)
金圣叹和王国维是继先秦孔孟、老庄之后,为明清、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
重要的人物。
在文学、美学领域,儒(孔孟)、道(老庄)、《文心雕龙》、金圣叹、王国维是中国文学批评
史、美学史最重要的五大家,从揭示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塑造和改造人的灵魂、宏观与具体结合
地总结和指导创作与鉴赏实践这三个角度看,这五大家的成就远超过西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
黑格尔、叔本华五大家。
这是我在上海高校(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戏剧学院)讲课的体
会。又为同济大学开过校级讲座《史记》、汉匈之战,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在职研究生讲过《史记精
讲》,为上海交大“西方经典与国学高级研修班”讲《资治通鉴》,写作“历史新观察”书系(已经出
版3种),体会到金圣叹、王国维在史学和历史文学研究上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文学评点是中国文艺理论家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艺批评形式、美学著作的特殊体裁,是中国文艺理
论家、美学家对世界美学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评点文学的形式和批评方式,文学评点的杰出成就。
评点文学一般认为是南宋刘辰翁首创,到晚明开始风行。但近年已有学者提出最新的意见:中国小说评
点起源于何时?有人认为滥觞于北宋刘斧的《青琐高议》,有人认为起源于南宋刘辰翁的《世说新语》
眉批。近有学者指出应是梁代萧绮的《拾遗记录》。(凌宏发 胡乐飞《中国小说评点之起源》,光明
日报041211)
评点文学到晚明开始风行。评点的形式一般是正文前后的总批,文中的眉批或夹批。至金圣叹建立
的评点文学最完善的形式,由书前的导读、读法,和正文中的前批(小说每回前、戏曲每折前、每篇文
章或诗歌前的总批),正文中的段落评批(《金批西厢》)、眉批(《金批水浒》)、夹批、旁批(金
批《小题才子书》)组成。
晚明至清代,评点版本最多的是戏曲小说,戏曲是《西厢记》评本最多,小说是《水浒传》评本最
多。《西厢记》和《水浒传》是戏曲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两部伟大作品,后来的《红楼梦》与之
鼎足而三。金圣叹一人完成《水浒传》(1641,3年后明亡)、《西厢记》(1656)两书的评批,兼及诗
歌、古文(历史散文、记叙文、论说文、抒情文)、时文,涵盖了整个文学领域的四大体裁;评批极为
深刻、生动、细腻、独到,文字流畅、灵动、精美且变化多端、引人入胜;建立了文学评点的完整的写
作体裁和评论体系;全面、完整分析、揭示和总结了经典诗文、戏曲、小说的写作方法和创作理路,极
大地提高了文学评点的水平,对诗人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文学艺术鉴赏,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在征服
了明末和整个清代的读者群的同时,金批在清代拥有众多的继承者,从而使清代的文学评点的水平大大
超过明代。但金圣叹的文学评点则居于无可争议的最高峰,人所远不能及,至今依旧具有巨大的指导意
义。
一、 金圣叹生平和《金圣叹全集》简介
金圣叹(1608-1661),名人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末诸生。
从小即喜欢读《水浒传》,喜欢读《离骚》、佛经。15岁因从事扶乩而震动四方,钱谦益为之撰文,與
之唱和。第一次参加秀才考试,捣乱,当然名落孙山。后来改名再考,当然考中了。但他因目睹明末政
治黑暗和明清鼎革时深恶清军的残酷杀戮,放弃科举仕途,一生以批书为乐,同时从事诗歌创作。最后
因反对贪官而被杀。他借顺治国丧,以哭送大行皇帝为名,聚集秀才控诉贪官,被被誣陷為聚衆倡亂,
抓往南京杀头。
他立志评批中国最杰出的六部文学著作,他称之为“六才子书”,按时代顺序排列为《庄子》、《离
骚》、《史记》、杜诗、《西厢记》和《水浒传》。他因惨遭杀害,而仅完成《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金批水浒》)和《第六才子书西厢记》(《金批西厢》),还有《第三才子书史记》和《第四才子
书杜诗解》的部分评批。另有古文评批《天下才子必读书》、唐诗评批《唐才子诗》、时文评批《小题
才子书》共3部;《古诗(十九首)》评批、《孟子四章》评批和《欧阳修词十三首评批》(皆收录于
《唱经堂才子书汇稿》中)等。他的全部著作由我汇编成《金圣叹全集》。
《金圣叹全集》是我在读研究生时,于毕业前夕(1980年代初期)开始收集、汇编的,1983年联系出
版,于1985年出版4卷220万字(江苏古籍出版社),次年台湾长安出版社出版据江苏古籍版影印的盗版
本。2009年出版增订、导读解读本,小16开软精装7册320万字(万邦公司策划,万卷出版公司出版)。
本书初版后,极受读者欢迎,整套的全集很快即销售一空,京沪大报、名报的好评不断。问世至今的四
分子一世纪以来,研究金圣叹及其相关内容的有关专著和论文绝大多数征引的是此书,至今犹然。学术
界公认“1985年排印问世的《金圣叹全集》,是上个世纪最后20年金圣叹研究勃兴的一个坚实基础”。
国务院古籍出版整理领导小组《建国40年古籍整理和研究总结报告》(1990)认为此书是“有价值
的”、“很有份量,具有相当水平的古籍项目”之一,给予很高的评价。新版增订本还增加了我撰写的
总篇幅达45万字的导读和解读,分析、评论和总结原作和金批的杰出成就和写作手法等,发表了一系列
的新观点,在学术上取得领先性的成就。
《金圣叹全集》是中国文学史、美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经典巨著之一,是每一位有文艺和文化
修养的读者的必读书。
《金圣叹全集》的经典性,有两个层次:
其一,本书所评批的著作,是中国文学艺术中诗、文、戏曲、小说的成就最高的典范之作;人人都应该
学习、熟读,甚至背诵的。
其二,评批,又称评点、评点文学,是中国文论家、美学家所创造的独特的文艺评批和鉴赏的方法,为
世界文学、美学史作出了独创性的伟大贡献,金圣叹代表了评点文学的最高峰,并和《文心雕龙》的作
者刘勰、20世纪中国人文学科第一权威和最杰出的美学家王国维鼎足而三,是中国美学史、文学批评史
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自成体系的三位理论大家之一,也是世界美学史上成就最高的划时代的大家、
巨匠之一。《金圣叹全集》中的评批文字是指导作家和读者认识宇宙、历史和人生,指导文学创作和欣
赏的典范之作。
二、 金圣叹和其评点名著的崇高地位和极大影响
《金批水浒》(1641)、《金批西厢》(1656)和金批的其他著作出版后,风行天下,影响极大:“一
时学者,爱读圣叹书,几于家置一编。”当时论者赞誉其“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读
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作者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清代七百名人传•金人瑞
传》说他:“纵横批评,明快如火,辛辣如老吏。笔跃句舞,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
《金批水浒》和《金批西厢》,以其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学术成就,创造了三个奇迹:
其一,金批《水浒》和金批《西厢》成为清代至民国初之三百年间唯一流传之权威版本,使其他版本都
湮没不彰,创造了版本史上的奇迹。这是读者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书商适应读书市场的自觉选择。
其二,以金批诸书为典范,不仅毛声山、毛宗岗父子的《第七才子书琵琶记》和《三国演义》评点本
(毛批《三国》,还伪造了一篇金圣叹的序,使众多读者专家包括鲁迅,都以为此书也是金批)(鲁迅
错将《三国演义》毛批当作金批:汉末总算还是人心很古的时侯罢,恕我引一个小说上的典故:许褚赤
体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而金圣叹还笑他道:“谁叫你赤膊?”(《空谈》,《鲁迅全集》第3卷第
28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这是毛批《三国演义》里的话,所以是毛宗岗的言论。)、张竹坡《金瓶
梅》评点本、《聊斋志异》的诸家评本,脂砚斋、哈斯宝、姚燮等多种《红楼梦》评批本的名家评批无
不以金圣叹为楷模,多照金批的体例评批;而且,《红楼梦》的创作也受金批《西厢》的重大影响。
其三,金批诸书风靡天下,凡是略有文化、稍能读书者,都读金批《西厢》尤其是金批《水浒》;加上
其继承者名家迭起,影响到有清一代之读者已养成非评批、评点本不读的需要和习惯,各类文学评批本
大量涌现,盛况空前。
面对《金批西厢》和《金批水浒》,《红楼梦》的名声最大地位最高的评批者脂砚斋不胜感叹:
“(《红楼梦》)写尽宝、黛无限心曲,假使圣叹见之,正不知批出多少妙处。”“噫,作者已逝,圣
叹云亡,愚不自谅,辄拟数语,知我罪我,其听之矣。”对圣叹极表钦佩。
五四反传统思潮和49后大陆极左思潮都将金圣叹视为大敌,力图打倒,不再出版金著。1920年,在胡适
的支持下,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整理过的”新式标点本《水浒传》,全部删掉了金圣叹的序和评语,
又说:“圣叹生在流贼遍天下的时代,眼见张献忠李自成一般强盗流毒全国,故他觉得强盗是不能提倡
的,是应该“口诛笔伐”的。……圣叹又亲见明末的流贼伪降官兵,后复叛去,遂不可收拾。所以他对
于《宋史》候蒙请赦宋江使讨方腊的事,大不满意,故极力驳他,说他‘一语有八失’。所以他又极力
表彰那没有招安以后事的70回本。其实这都是时代的影响。”还批评金圣叹用八股文的方法评批《水
浒》。胡适对《金批水浒》有赞扬有否定,但否定的意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鲁迅则对之全盘否定,
于是造成被鲁迅称为“最有名的金圣叹”以及风行天下3百年的金批诸书在两岸三地都埋没无闻。
但不少学者和研究家对金圣叹依旧怀着极大的敬意,还经常在著作中引用或论述,例如陈寅恪著作中多
次谈及金圣叹:
继而思之,尝亦能读金圣叹之书矣。其注水浒传,凡所删易,辄曰:“古本作某,今依古本改正。”夫
彼之所谓古本者,非神州历世共传之古本,而苏州金人瑞胸中独具之古本也。由是言之,今日治先秦子
史之学,与先生所为大异者,乃以明清放浪之才人,而谈商周邃古之朴学。其所著书,几何不为金圣叹
胸中独具之古本,转欲以之留赠后人,焉得不为古人痛哭耶?
《刘叔雅庄子补正序》,《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58页,北京:三联书店2001。
文思贯澈钩结如是精妙,特为标出,以供读者之参考。寅恪于此,虽不免有金人瑞以八股文法评西厢记
之嫌疑,终不敢辞也。
《第一章长恨歌》,《元白诗笺证稿》第1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最后说:
草此稿竟,合掌说偈曰:刺刺不休,沾沾自喜。忽庄忽谐,亦文亦史。述事言情,悯生悲死。繁琐冗
长,见笑君子。失明膑足,尚未聋哑。得成此书,乃天所假。卧榻沉思,然脂瞑写。痛哭古人,留赠来
者。(刺刺,多言貌。《管子•白心》:“孰能弃刺刺而为愕愕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
子,语刺刺不能休。”)
最后用金圣叹语的这段偈语,是陈寅恪对己作《柳如是别传》的恰切评价,略删数语后,也完全适用于
金圣叹,或者说,可以移赠给金圣叹。
三、《金批水浒》的伟大成就
对于《金批水浒》,胡适在其一代名著《<水浒传>考证》开首就说:“金圣叹是十七世纪的一个大怪
杰”胡适晚年對金聖嘆的評價極高。他于1952年,台湾大学演讲《治学方法》时,極力强调:金圣叹砍
去《水浒》后半,是因为“他以文学的眼光,”“又有文学的天才”,“这是文学的革命,思想的革
命,是文学史上大革命的宣言”。“他把《水浒》批得很好”,“因此,金圣叹的《水浒》,打倒一切
《水浒》”。在1961年1月17日写给苏雪林和高阳的信中又说:“最后得到十七世纪文学怪杰金圣叹的大
删削与细修改,方可得到那部三百年人人爱赏的七十一回本《水浒传》。”“(金圣叹)真是有绝顶高
明的文学见地的天才批评家的大本领,真使那部伟大的小说格外显出精彩!”其修改的细处,他感叹:
“这真是‘点铁成金’的大本领!”“是《水浒传》的最大幸运。”“《红楼梦》有过这样大幸运
吗?”
钱穆说:“自余细读圣叹批”《水浒传》之前,“读得此书(《水浒传》)滚瓜烂熟,还如未尝读。”
“读其批《水浒》,使我神情兴奋”,后来一再读金批《水浒》,“每为之踊跃鼓舞”。他进而认为他
是通过《金批水浒》学到了读书、尤其是读一切经典著作的方法。(《中國文化與文藝天地》按此文通
篇全評金批的好處,錢穆《中國文學論叢》第144頁,北京:三聯書店2002)钱穆只有小学学历,他通过
自学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学术大师之一,从他对《金批水浒》的评价和亲身体会,可见此书对指导青年
学习和欣赏经典著作的重大意义。
《水浒》金批精采之处的举例。
金圣叹的《读第五才子书法》、会前总评和具体的评批(眉批和夹批),分析和总结《水浒传》的伟大
成就:
1、分析和总结《水浒传》的高明写作方法:
《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
有。
“《水浒传》有许多文法,非他书所曾有。”共列举了15种:
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大落墨法,绵针泥刺法,背面铺粉法,弄引法,獭尾法,正犯法,略犯
法,极不省法,极省法,欲合故纵法,横云断山法,鸾胶续弦法。圣叹于每法都有解说,并举例说明。
2、分析高明写作方法所取得的罕与伦比或无与伦比的成就。
“劫法场、偷汉、打虎,都是极难题目,直是没有下笔处。他偏不怕,定要写出两篇。” “江州城劫法
场一篇,奇绝了;后面却又有大名府劫法场一篇;一发奇绝。潘金莲偷汉一篇,奇绝了;后面却又有潘
巧云偷汉一篇,一发奇绝。景阳冈打虎一篇,奇绝了;后面却又有沂水县杀虎一篇,一发奇绝。真正其
才如海。”极难的题目还能够写2篇,写出同中之异,各自的风采。
例如武松打虎之后,《水浒》又描写了李逵杀虎。金圣叹说:“景阳冈打虎一篇,奇绝了,后面却又有
沂水县杀虎一篇,一发奇绝:真正其才如海。”从《水浒》将极难的题目不但写得精采绝伦,而且还能
连写两篇,各呈千秋的角度,揭示了《水浒》极高的艺术成就。
《水浒》中李逵杀虎和武松打虎一样,都是激动人心的壮烈文字。李逵在老娘被虎吃掉后,怒不可遏,
深入虎穴,奋勇杀虎,除恶务尽。(当今虎种面临灭亡,要尽力保护。古今的自然环境完全不同,理当
别论。)金圣叹又将李逵和武松斗虎的不同行为风格做有趣比较:
写武松打虎,纯是精细;写李逵杀虎,纯是大胆。如虎未归洞,钻入洞内;虎在洞外,赶出洞
来,都是武松不肯做之事。
武松有许多方法,李逵只是蛮戳,绝倒。
武松文中,一扑、一掀、一剪都躲过,是写大智量人,让一步法。今写李逵不然,虎更耐不
得,李逵也更耐不得,劈面相遭,大家使出全力死搏,更无一毫算计,纯乎不是武松,妙绝。
李逵杀死子母四虎后,又到虎窝边,复看一遍,只恐还有大虫,他非要斩草除根,杀尽斩绝不可,圣叹
感叹说:“是何等大胆,武松不肯。”圣叹就这样通过两位打虎英雄的奇妙而精确的比较,分析李逵与
武松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行为风格,并巧妙地突现了这位连假名也叫“张大胆”的孤胆英雄的神威。
3、极细微处的精采描写
金批既从大处着眼,也做细微分析。例如,分析强盗母亲的共同缺点。
强盗母亲的共同缺点是对孩子从小溺爱、纵容,不懂、不做严加管教,于是孩子长大后都任性,都懒于
生计。
吴用来到阮小二家时,阮小二叫道:“老娘,(夹批: 突然叫声老娘,令人却忆王进母子也。〇试观王
进母子,而后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斯言为不诬也。三阮之母,独非母乎?如之何而至于有三阮也?
积渐既成。而至于为黑旋风之母,益又甚矣。其死于虎,不亦宜乎!凡此等,皆作者特特安排处,读者
宜细求之。)五哥在么?”那婆婆道:“说不得!鱼又不得打,(夹批: 此五字乃通篇之纲,却在其母
口中提出。)连日去赌钱,输得没了分文,却才讨了我头上钗儿(夹批: 特写三阮之为三阮,非一朝一
夕之故,其母之纵之者久矣。)”做赌资,继续去赌钱。
阮母说“鱼又不得打”,这事她最关心,因为儿子没了经济来源,家庭无法过活,母亲最忧心;而吴用
能够说动他们一起抢劫,则三阮不能打鱼,正愁没有活路,正是他们入伙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金批
严斥三阮之母,没有严格教育好儿子,还放纵儿子学坏。儿子不仅不懂仁义道德,对社会上的人事没有
正确的是非观,又没有养成严谨的生活作风,还赌博堕落,从而更其羡慕强盗的杀人劫财,不懂安分守
己的人生原则,是他们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和教唆,彻底堕落,成为强盗的内因。所以圣叹进一步批评:
“三阮之为三阮,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母之纵之者久矣”。这种母亲一味放纵儿子,儿子就更其放肆,
连母亲头上的钗儿也讨去做赌资,母亲照旧姑息放纵。对照王进,其母从小对他严格教育,所以能够做
孝子,做忠臣;对照李逵之母,则更差,所以李逵做人凶狠蛮横,酗酒赌钱,不顺心就打,这样的母亲
给老虎吃掉,真是活该!
金圣叹的以上看法,从教育学的总体上来说,是正确的。我们再对照史进的母亲,史太公对王进介绍
说:“老汉的儿子从小不务农业,只爱刺枪使棒;母亲说他不得,一气死了。(夹批:将母而去,此其
所以为王进也。呕死其母,此其所以为史进也。两两写来,对照入妙。)老汉只得随他性子,不知使了
多少钱财投师父教他。”史进的母亲对儿子的教育是坚守正道,也是严格的,但丈夫不配合,不能行严
父之责,儿子坚不学好,她又坚持己见,所以被活活气死了。史太公则放任自流,遂儿子心性。其结果
是,史进即使不做强盗,他也不事生产,坐吃山空,家业败完,自己沦落为穷汉为止。他即使有王进这
样的师父,也只有学了半年,技业还是不精,即使有人收留,只能终身做一个没有出息的底层军官而
已;如无人收留,只能流落江湖了。家里有这么好的条件,最后竟然穷愁沦落,这是非常失败的人生道
路。史大郎天性善良,如果史太公配合其妻严格教诲、甚至责打儿子,强令其学习农务,他也就能够继
承家业了。现在他烧光了房子、庄院,放弃了自家的田地,外出流浪,最后做了强盗,在任何社会都会
被认为是非常没有出息的堕落子弟。
4、精采的表面描写之下的深层意味和深长意义
例如鲁达做和尚。由于《水浒》非凡艺术魅力和高超的写作手段,小说竟将鲁达军官论为和尚,和尚变
为强盗这一每况愈下的人生三部曲表现得轰轰烈烈。鲁达本人因其自觉的人生选择原则而毫无怨尤,还
反而感到无比痛快。理应旁观者清的读者也受主人公本人情绪的强烈感染而感到淋漓痛快。
当小说热闹地写出鲁达出家时仪式的隆重,盛况的热烈,物品准备之丰富,“长老叫备斋食,请赵员外
等方丈会斋。斋罢,监寺打了单帐,赵员外取出银两,教人买办物料。一面在寺里做僧鞋、僧衣、僧
帽、袈裟、拜具。……”圣叹指出:“特详之语,写得鲁达出家可涕可笑。要知以极高兴语,写极败兴
事,神妙之笔。缝匠攒造新进土大红袍,新嫁娘嫁衣裳,极忙。攒造新死人大敛衣衾,新出家袈裟拜
具,也极忙。然一忙中有极热,一忙中有极冷,不可不察。”此批联想丰富,对比强烈,笔力犀利地指
出鲁达的人生悲剧。
5,建立人物性格的理論和精當運用
性格理论领先西方2百年:
《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
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水浒传》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
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
具体人物的分析,精彩纷呈,我们略举几例。
林冲的忍劲和狠劲
金圣叹对林冲的总评是:“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
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指出其先忍为了后发,忍劲中饱含了非凡毅力及雄浑
刚劲之力。
林冲被判配后,为了“挣扎回来厮见”妻子,事事尽量忍耐。这个目标顽强地支配着他的言行,使他能
正确估量形势和处境,为了活下去和重见亲人而忍气吞声,是一种强者的表现。他和妻子的深厚感情和
外柔内刚的顽强精神,受到古今读者的同情和尊敬。
林冲平时待人接物儒雅敏慎彬彬有礼,遇到洪教头这样狂妄自大盛气凌人的蹩脚教师爷,他也谦恭有礼
(金批“儒雅之极”)。两人开打时,洪教头咄咄逼人,来个“把火烧天势”(金批:“棒势也骄愤之
极。”)林冲则吐个“拨草寻蛇势”,圣叹赞道:“棒势亦敏慎之至”,显示了“大智量人退一步法”、
先礼后兵的为人器度和斗争风度。待正式交量时林冲一棒就将洪教头扫倒地上,这时才真正反衬出林冲
忍让中所含的力量。
林冲到沧州牢营后,被差拨“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答应”,“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
子,陪着笑脸告道”,——圣叹急批:“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作为陷入任人宰割绝境
的囚徒,如果反抗,被折磨或暗害而死,是不值得的。
后在火烧草料场时,林冲看到陆谦等奉命来追杀,知道忍耐求活已经绝无可能时,林冲就不必忍耐了,
他的所有狠劲一起爆发。他毫不犹豫地将其斩尽杀绝。
他初上梁山,要想落草,结果被王伦一再坚拒,最后只好接受一个条件,三日之内杀得一人,弄个“投
名状”来。三日内,林冲与小喽罗住在一起,向他们讨饭吃,受尽冷落。金批一再说他“可怜”,林冲
勉强留在梁山后,甘愿屈居末位头领。可是当晁盖等七人劫了生辰岗同上梁山又遭王伦拒绝时,林冲看
到时机成熟,就主动联络晁盖、吴用等消灭王伦,夺了梁山的权。林冲还主动承担手刃王伦的任务,此
时,他的言语行动智勇双全,虎虎有威。他严厉批评王伦:“这梁山泊是你的,你这忌贤妒能的贼,不
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接着“林冲把桌子只一脚踢在一边,抢起身
来,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来”,圣叹赞美:“有山崩海立,风起云涌之势。”小说形容林冲持刃
之雄姿“囗(扌+若)的火杂杂”林冲又宣布:“我今日以义气为重,立他(指晁盖)为山寨之主’”金
批:“不是势利,不是威胁。不是私恩小惠,写得豪杰有泰山岩岩之象。”盛赞小说完美写出林冲为复
仇、造反而善于长期忍耐的“一生大胸襟”和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大气魄,从忍耐中透出坚韧不拔的力量
和精神。
武松怕虎和打虎
武松打虎,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但很少有人想到武松是很怕虎的。是金批揭示了这个真相。
武松在“三碗不过冈”的酒店喝了18碗酒,已经醉得踉踉跄跄,步履不稳,可是他不信酒家山上有虎的
警告,坚持要连夜翻山越岭赶回故乡。武松冒失上山后,“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心中已有
怯意。所以他第一个心理反应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是“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但
又怕店家耻笑,“存想了一回”,嘴里给自己打气说:“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实是心存侥
幸,认为不会这么倒楣,真的就与虎冤家路狭、对面相遇了。正因如此,当虎真的出现时,武松还是缺
乏心理准备,不禁失声惊呼“啊呀!”吓得从青石上翻将下来,毡笠儿滚落,酒都作冷汗出了。这是第二
次强烈地露出怕虎的心理。金圣叹批道:“叫声‘阿呀’,翻下青石来,一时手脚都慌了,不及知毡笠
落在何处矣,写得入神。”正因怕虎,所以心慌意乱,这才会哨棒打不着大虫,而是打着枯树,折做两
截,他失去了手中唯一的武器。金圣叹忙批:“吓杀人句。”这不仅是“看官”而且更是当事人武松的
“吓杀”心态。这是第三次露出怕虎的心理。武松好不容易打死此虎,下山时又遇“二虎”,他至此不
禁失声哀叹:“阿呀!我今番罢了!”这已是他第四次暴露怕虎的心理了。圣叹连批:“吓杀”。还多次
批道:“有此一折,反显出武松神威”,“不然,便是三家村中说子路,不近人情极矣。”金圣叹仍觉
言犹未尽,在回前总评一面赞颂景阳岗上“人是神人,虎是怒虎,风沙树石是真正虎林”,一面进一步
分析说:
读打虎一篇,而叹人是神人,虎是怒虎,固已妙不容说矣。乃其尤妙者,则又如读庙门榜文后,欲待转
身回来一段,风过虎来时,叫声“阿呀”,翻下青石来一段;大虫第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时,被那
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一段;寻思要拖死虎下去,原来使尽气力,手脚都苏软了,正提不动一段;青石
上又坐半歇一段,天色看看黑了,惟恐再跳一只出来,且挣扎下岗子去一段;下岗子走不到半路,枯草
丛中钻出两只大虫,叫声“阿呀,今番罢了”一段。皆是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
武松打虎,是被动的,他并没有主动徒手打虎的实力和勇气。但是武松却先在酒店里,错将酒家的好意
当作恶意,责怪酒家骗他留宿,半夜可以谋财害命,夸下海口说自己不怕老虎。他将话讲尽说绝,这种
为硬撑面子而说大话,不留退路的言行,本是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性格表现。他上山后真知有虎,心里
害怕,本想回店,又怕:“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金圣叹批道:“以性命与
名誉对算,不亦异乎?”即对其死要“好汉”面子,不肯认错,乃至用性命来赌名誉的冒险行为颇露讥
讽。古人是反对徒手打虎的,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者也。”(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而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我要共事
的,必须是面临任务便恐惧谨慎,善用谋略而求得成功的人。)(《论语•述而第七》)
武松醉酒时的大胜和大败
武松此人喜欢喝酒,有时还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金圣叹在“武十回”的最后,即第三十一回“武行
者醉打孔家庄”的回前总评中评价武松痴迷于酒说:
此回完武松,入宋江,只是交待文字,故无异样出奇之处。然我观其写武松酒醉一段,又何其寓意深远
也。盖上文武松一传,共有十来卷文字,始于打虎,终于打蒋门神。其打虎也,因“三碗不过岗”五
字,遂至大醉,大醉而后打虎,甚矣,醉之为用大也!其打蒋门神也,又因“无三不过望”五字,至于大
醉,大醉而后打蒋门神,又甚矣,醉之为用大也!虽然,古之君子,才不可以终恃,力不可以终恃,权势
不可终恃,恩宠不可终恃,盖天下之大,曾无一事可以终恃,断断如也。乃今武松一传,偏独始于大
醉,终于大醉,将毋教天下以大醉独可终恃乎哉?是故怪力可以徒搏大虫,而有时亦失手于黄狗,神威可
以单夺雄镇,而有时亦受缚于寒溪。盖借事以深戒后世之人,言天人如武松,犹尚无十分满足之事,奈
何纭纭者,曾不一虑之也!
酒要误事,因为酒力壮胆,人在酒后思维迟钝,胆子却特别大,容易做出格的事。武松因酒醉后冒险上
山,终于与虎狭路相逢。这次是侥幸的险胜。后来大醉后痛打蒋门神,则因双方实力悬殊。而此回描写
武松因在路过的乡村小酒店中买不到肉吃,打店闹事,狠打邻桌自带鸡、肉享用的客人,打走邻桌客人
后,他抢来邻桌的酒肉大快朵颐。酩酊大醉后出店,步履踉跄,还和路上相遇的狗呕气,结果立脚不
稳,跌入浅溪,被狗夹屁股盯住,狂吠“嘲笑”;又被刚才被打走的孔氏兄弟捉去,捆绑拷打,处境极
其狼狈。最后如未巧遇宋江而得救,武松难逃死于非命的可悲下场。小说如是描写,表面看起来仅想在
转折过渡处造成情节跌宕起伏,圣叹则已巨眼洞见内中的深意,并推论出又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人生
绝不会是圆满无缺的,天下之人事也绝不会完美到顶的,即如盖世英雄和奇才,也有其局限性,不可终
恃无恐,必须戒骄戒躁,处事处世小心谨慎,勿过大江大海无虞而因掉以轻心或固执己见而跌入沟壑。
而且指出:才华、力气、权势、恩宠,任何东西都不可有恃无恐。
圣叹又在此回中描写武松“恨那只狗只管吠”,就手持戒刀追赶时批道:“皆喻古今君子,有时忽与小
人相持,为可深痛惜也。夫狗岂足恨之人,戒刀岂赶狗之具哉。”
武松砍狗砍个空,自己反而倒撞下溪去,圣叹说:“其力可以打倒大虫,而不能不失手于黄狗,为用世
者读之寒心。”
武松“再起不来,只在那溪水里滚”。圣叹又批:“此段不止活画醉人而已。喻君子用世,每每一蹶之
后,不能再振,所以深望其慎之也。”
此皆以小见大,以武松为教训,告诫“用世”诸君即正派的当权者勿有恃无恐,固步自封,骄躁冒失,
或经不起财、色的诱惑而贪赃枉法,并于一篇之中三致意焉。这些发挥和引伸,是紧密结合分析武松的
性格缺陷和具体表现而得出的警世通言,因此毫不离题且又寄意深远,至今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这个典型事例充分说明了武松性格中的勇武和虚弱的两面性。
对武松,在金批的启发下,我们还可以分析他的仁慈与残忍、端庄与风趣、粗野与文雅、勇武与怯弱、
精明与愚钝,如此多种双重性格,深切体会文学巨著《水浒传》真实深刻全面描绘这个复杂动人的人物
形象所取得的无与伦比的伟大成就。
四、《金批西厢》的伟大成就
《西厢记》,是中国文学艺术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巨著之一,是戏曲中艺术成就最杰出、无与伦比的最高
之作。王实甫《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最为巨大的影响。元末明初贾仲明说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成为定评。明代王骥德认为王实甫《西厢记》“令前无作
者,后掩来哲,遂擅千古绝调。”与金圣叹同时代的著名戏曲、小说创作家和理论大家李渔于其一代名
著《闲情偶寄》中总结宋元明三代戏曲的艺术成就,结论是:“吾于古曲中,取其全本不懈,多瑜鲜瑕
者,惟《西厢》能之。”
《西厢记》评本数量之多和评论的名家之多,皆遥遥领先于其它戏曲、文学名著,不仅在中国文艺史上
而且在世界文艺史上也是罕有伦比的,共有十数家评本,荟萃明清一流文艺理论家,其中尤以金批《西
厢》的成就为最高,乃代表中国评点文学的高峰著作之一,与金批《水浒》同为后世之楷模。
其同时之著名戏曲、小说创作家和理论大家李渔甚至认为:“读金圣叹所评《西厢记》,能令千古才人
心死。”“自有《西厢》以迄于今,四百余载,推《西厢》为填词第一者,不知几千万人,而能历指其
所以为第一之故者,独出一 金圣叹。是作《西厢》者之心,四百余年未死,而今死矣。不特作《西厢》
者心死,凡千古上下操觚立言者之心,无不死矣。人患不为王实甫耳,焉知数百年后,不复有金圣叹其
人哉!”“圣叹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发,穷幽极微,无复有遗义于其间矣。”生动形容了《金批西
厢》的极高成就,说明此书是学者研究文艺经典和名著的楷模,是读者欣赏名著、作家学习创作方法和
经验的最佳教材。
《西厢》金批精采之处的举例和讲解。
第一折张生上场时,在自我介绍姓名身世之后,交代自己此行的目的,先访友,后上京赶考。谈访友时
介绍杜确,为后之照应;谈进京赶考則叙自己的高远志向。路过黄河之滨,他把眼前景色用[油葫芦]、
[天下乐]二曲描绘出来,金圣叹评曰:“张生之志,张生得自言之;张生之品,张生不得自言之也。”
“于是顺便反借黄河,快然一吐其胸中隐隐岳岳之无数奇事。呜呼!真奇文大文也。”由于古代戏曲在演
出时不用实景,戏曲作者将剧中景物借人物的眼光,用曲词唱出。此处则不仅用曲词唱出黄河的雄奇险
峻的宏伟景色,而且借用曲词中的黄河及其两岸的辽远、开阔和奇逸、壮丽的气势和境界,黄河泽被西
北、中原的气魄和功绩,来生动比喻张生的胸襟和怀抱,充分显示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江山之助”的美
学原理。
金圣叹在这段批语中强调張生是一个专心读书,眼光高远,胸怀大志的优秀青年,他的大志是报国为
民,并分析黄河景色对于塑造張生形像的高明作用,这是金本《西厢》特出的一个新创造。
第二折《借厢》第十一节,金批分析红娘用眼梢偷瞧张生,“鹘伶渌老”(元代人对眼睛的昵称)“不
寻常”,即眼力非凡。而张生偷偷捉住红娘的这种偷瞧的灵活眼神,可见张生的“鹘伶渌老亦不寻
常”,“一笔下,写四只渌老,好看杀人。”段落金批中赞扬这里“又用别样空灵之笔,重写阿红一
遍”,红娘的眼光不仅是用眼角偷抹张生,而且对张生是“抹倒也,抹杀也,不以为意也”,她虽是侍
妾,但具有的是大家小姐的心态——不会随便被一个男子所吸引。侍妾已具有大家小姐的心理高度,那
么,她的主人——小姐的眼光就更高了。这就是金圣叹所说的衬托法。但是张生的妙眼不仅捉住红娘的
偷抹,还捉住了这个偷抹的眼神中所表达的“抹倒,抹杀,不以为意”的意味,可是张生却不计较红娘
的轻蔑和傲慢,他在内心自言自语:“你自抹杀我,我定不敢抹杀你。”他不仅不计较红娘的这种态
度,还准备在追求莺莺得逞后,让红娘从良,不舍得再让她继续做侍妾。根据唐宋的惯例,小姐嫁人,
她的侍妾如果丈夫看得中,一般也取来做小夫人,不再做一般的丫环。红娘的美丽、灵慧、乖巧,已经
让张生爱煞馋煞,他已经得陇望蜀,连红娘也算计入内。但妙在“心到而笔不到”,《西厢记》如此刻
画张生的这个心理活动,真是“文之灵幻,全是一片鬼斧神工,从天心月窟镂出來”。平庸的读者只知
“写阿红眼好”,只能体会描写红娘的眼睛写得好,不知其中的动作与心理的丰富内涵和高明的匠心之
所在,读了等于没有读。
五、诗文评点的杰出成就
此外,金圣叹所评点的《杜诗解》、《唐才子诗》(唐诗七律评批)和《天下才子必读书》(古文评
批)、《小题才子书》(时文评批)等,亦皆为评论精当深刻,观点新颖独到,行文优美畅达之作。专
家研究证明,最著名的《古文观止》是抄袭和篡改金批《天下才子必读书》之作,而且后来居下,其选
目不及金批原书精审,其批语抄袭金批,且乱作删改;又证明中学课本中常选的林嗣环《口技》亦抄袭
金批《水浒》第六十五回之回前总评;《唐诗三百首》也是模仿金批唐诗的产物。
诗文评点中金批精采之处的举例和讲解。
金圣叹关于杜诗《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评批亦犹似一篇见解卓特的美学论文。此诗凡三节,第一节
有六句:“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
之素壁。”金批:
六句看他先向自己意中撰出突兀。四句说王宰画之难得,然后亟承二句,说此高堂素壁,
乃得挂王宰画邪,可谓壮哉! “壮哉”二字,是赞高堂得挂王宰真迹,非赞所画昆仑方壶图势也。盖守
之以十日,仅得一水,又守之以五日,仅得一石。然则毕此大幅,时日何限!不难在王宰经营心苦,正难
在贤主人死心塌地,到底不敢促迫。终竟时到功成,妙画入手,高堂素壁,俨然独挂。向时旁观不耐,
因而请去者,至此日瞪眼并睹,莫不叹息。以此思“壮哉”,“壮哉”可知也。须知十日一水,五日一
石,王宰原无此事,却是求王宰作画者必须办此一副深心静气,方与妙画少分相应。此是先生未出題
前,凭空发此极奇极怪、不顾人笑之四句,先为王宰占身分。然舍下“壮哉”二句,通共六句,一气读
之,却悟此并不是赞王宰,全是赞主人。寄语天下万世贤主人,宜日日吟此六句,莫促迫人妙画也。
“真迹”,“真”字妙。何处不挂王宰画? 然我只问破几日工夫得来,不辨可知。
唐诗大家转折之妙,犹如“象王回身”,既气顺又有力。如刘禹锡《金陵怀古》之前半:”王濬楼船下
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浔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写得气势极盛。下半首说:“人生几回
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圣叹评曰:“看他如此转笔,于律诗
中真为象王回身,非驴所拟。而又随手插得‘几回’二字,便见此后兴亡不止孙皓一番,直将六朝纷
纷,曾不足当其一叹也!结用无数衰飒字,如‘故垒’,如‘萧萧’,如‘芦获’,如‘秋’,写当今
四海为家,此又一奇也。”极赞其五六转笔力大无穷;其力大,表现在诗人将上半首的磅礴气势举重若
轻地转折而下,更且顺势织进历史的沧桑;还写出腐败政权倒台的政治现象在历史上的多次重复性,这
都形象地反映出其转笔不仅力大,而且力大无穷。
古文评点:《天下才子必读书》全书共十六卷,352篇。篇目按时代先后排列,分先秦、汉晋、唐宋三大
部分。选自历史著作的有《左传》48篇、《国语》28篇,《战国策》37篇,《史记》98篇,《汉书》1
篇,《新五代史》4篇,共有217篇段,已近全书总数352篇的三分之二。
唐宋部分,唐文中,韩愈30篇,柳宗元17篇,其他作家4篇,卷末补遗1篇,共52篇。宋文中,欧阳修18
篇,苏洵2篇,卷末补遗还有1篇,共3篇;苏轼19篇,苏辙2篇,王安石3篇,范仲淹2篇,其他作家4篇。
宋文中,有欧阳修《新五代史》4篇。
历代古文的优秀篇章已经收罗齐全。评语有总批和夹批。
例如《史记》诸文的评批,司马迁评选和描写人物的精心构思和锤炼语言的匠心,圣叹体会特深,他认
为《孔子世家赞》“笔态淋漓无限。”“赞孔子,又别作异样淋漓之笔,一若想之不尽。说之不尽也
者,所谓观海难言也。”
《留侯世家赞》“总是不能定留侯人物,意在笔外。”“留侯脚色奇,此赞亦写得恍惚甚奇。前叙老父
予书,不信又信,后叙状如妇女,信又不信,总是照此一人脚色。”张良是汉初将相中最富于传奇色彩
的人物,司马迁写出这个历史人物的风格特点,圣叹用“恍惚甚奇”一语概括之,无疑已抓住了要害。
《伍子胥列传赞》却“无头无尾,凡作十数叹。逐叹逐叹,俱宜沉思。”与此篇不同,《樗里子甘茂列
传赞》“笔有余叹,其叹不尽。”“断三人毕,忽然发叹,叹秦时尤趋谋诈,只一‘尤’字,便是骂尽
天下尽趋谋诈也。”
对于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古文运动领袖韩愈,圣叹评论其名文当然得心应手,即使人们不熟悉的佳篇也
颇为出彩。例如他评《殿中少监马君墓志》说:“殿中君生平事亦,略无可书,却无端忽牵连其祖子孙
三世,写出一段情事婉约,悲叹淋离,真无中生有之笔。”《祭田横墓文》则“以沉郁之气,发悲凉之
音。逐二句抗声吟之,真有天崩海立之势。”
学习金圣叹,我们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本人已作和拟作以下努力:
汇编《金圣叹全集》(270万字),写导读和解读(45万字)(已将《金圣叹文艺美学研究》专著未刊稿
的部分文字编入),另有论文20篇,约15万字。
史学经典《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尤其是《史》《汉》,撰写专著。用其史料,撰写
“历史新观察”书系。已经出版3种:《流民皇帝——从刘邦到朱元璋》《临朝太后——从吕太后到慈
禧》《汉匈四千年之战》。
戏曲经典《西厢记注释汇评》(解读)、《牡丹亭汇评解读》,《长生殿》《桃花扇》专著;(已经基
本完成第一种,第二、三种部分完成)
小说经典《水浒传》《红楼梦》,每种至少出版2种专著。(已经出版《金批水浒》解读、连载《水浒新
说》;已经出版《红楼梦的人生智慧》、《红楼梦的奴婢世界》)。
在阐发经典原著方面,也应有所前进。例如《金批西厢》解读,本剧开首,莺莺唱的一个曲子,拙著的
解读说:
全戏一开场即由老夫人自报家门,简单明了地交代了身世门庭、崔府內的人物关系和来到普救寺的前因
后果。开首第一曲[赏花时]即由老夫人用伤感的语调唱出夫主命终、孤孀途穷的悲凉心境;其中又暗寓
老夫人面对世态炎凉和险恶人情,决心维护家族声望和继续严肃治家的决心。紧接着莺莺亦唱一曲[赏花
时],针对老夫人前白中将她许配郑恒之数言,抒发“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的怨苦心情,用委婉深幽
的语言充分表达她对父母许婚郑恒的不满。徐士范曰:“开卷便见情语。”揭示“闲愁万种”中,既有
对许婚表兄之不满,又有对理想爱情的向往,深情暗寓之意愿。
金圣叹认为《西厢记》所描写的老夫人是一位坚强刚毅的一家之主,不会发出像[赏花时]这样的哀叹;
莺莺本是一个循规蹈矩的窈窕淑女,她的心地天真单纯,所以根本不会想到自己未来的婚姻情况并为此
担忧,所以他认为老夫人和莺莺唱的[赏花时]二曲违背了《西厢记》塑造这两个人物形像的总体构思,
从而认为:“已(同“以”)上[赏花时]二曲,不是《西厢》一色笔墨,想是后人所添也。”这种观点
也值得参考。
但是莺莺唱的[赏花时],感叹:“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无语冤东风”一语既暗用
和反用了欧阳修名诗《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中的名句“莫怨东风当自嗟”,又暗中借用欧阳修名词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意境,回答了“问花”之语,即“问花花不语”,是花儿“无
语冤东风”。冤东风离开,春天即将过去,花儿要凋谢了。欧词和莺莺都表达花儿“无语”,将沉痛隐
埋心中,却使读者更能感受其痛之深沉。《西厢记》这里反用前人名句的意味,拓展前人名句的意境。
在注释学领域,学术泰斗陈寅恪先生提出古典与今典,即原有的典故注释都注意的是古书中的典故,即
“古典”;陈寅恪先生发现了诗词的作者在作品中也常用作者当时的典故,即“今典”,并指出注今典
要难于注古典。我认为《西厢记》中首创了典故的反用方法。诗文词曲一般使用典故,都照前人作品的
原意,是正用,即“正典”;而《西厢记》上例是反用欧阳修词原句的意思,是反用典故,即“反
典”。过去的《西厢记》注释本,这句话都失注,因为都没有想到这里反用了前人的名句。而如用“正
典”的眼光看,更不应该失注,因为“落花无语”即“落花无言”,前人的名句很多。例如:李白《溧
阳濑水贞孝(一作义)女碑铭》:“春风三十,落花无言。”司空图《诗品•典雅》:“落花无言,人淡
如菊。”徐夤《再幸华清赋》:“落花流水无言而但送年。”
欧阳修的名句“莫怨东风当自嗟”,影响很大,所以林黛玉在宝玉生日宴请时抽签,就抽到这句话,其
意味是这个名句在诗中的上句是“自古红颜多薄命”,预示着林黛玉的悲惨结局。《西厢记》的这段唱
词对后世也有影响,明代孟称舜的传奇(昆剧)名作《娇红记》中,主角王娇娘唱的[风马儿]曲:“独
对纱窗人寂寞。打叠起,翠钿窝,向中庭闲步看花朵。东风悄悄,无语怨情多。”(《娇红记》第七出
《和诗》)显然是继承《西厢记》的创新之作。
另以《金批水浒》第三回的解读为例,可见全书解读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