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锡山说水浒
宋江的矛盾心理和严重后果
作者:周锡山 @ 2011-06-25
宋江的矛盾心理和严重后果
宋江等一行兴冲冲上梁山,路过对影上,只见穿红的吕方和穿白的郭盛两个少年壮士正在比武,不
分上下。宋江劝他们一起上梁山,大家兴高采烈继续前行,两日后在官道边的大酒店内歇脚,巧遇前来
向宋江报丧的石勇。宋江听说父亲去世,悲痛欲绝,当即修书一封,给梁山头领,请众人快到梁山聚
义,自己匆忙赶回家中,原来父亲未死,他怕宋江入伙当强盗,所以令宋清唤他回家。宋江问起朱仝、
雷横,宋太公说一个出差,一个调往别处去了。
当夜,郓城县新参的都头,赵能、赵得弟兄两个带着百余人包围宋家庄,宋江只得随他们到县里,
随即刺配江州,宋江又匆匆上路。临行时,宋太公又特地关照:“你如今此去正从梁山泊过;倘或他们
下山来劫夺你入伙,切不可依随他,教人骂做不忠不孝。——此一节牢记于心。”
路过梁山附近,梁山好汉果然派了伏兵,将宋江救上山去。宋江坚拒众好汉的挽留,誓死不肯在山
上入伙。吴用就写信,介绍宋江结识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要他给予照应。
宋江提议并组织花荣、秦明、黄信、清风山三好汉和吕方、郭盛及大批人马投奔梁山,落草入伙。
他自己本也已一起准备上梁山,却因父亲的告诫,情愿刺配当囚犯,决不当“反贼”:“小可不争随顺
了,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虽生何益?如不肯放宋江下山,情愿只就众位
手里乞死!”
宋江的言行如此不一致,不仅对人对己的言行不一致,他本人的前后言行也不一致,可见他在造反
起义这个问题上,内心隐藏着极大的矛盾。
以宋江的本性,他原想发挥才华,为国效劳,自己也有高官厚禄。但现实的情况是,朝廷昏暗不
明,贪官、奸佞当道,德才兼备者深感前途无望。他们身处黑暗的社会,又想有所作为,于是就造反聚
义。可是受过儒家思想教育的社会各层次人士、民众都认为造反是大逆不道之事,宋江深感落草造反,
就会成为愧对祖宗、父母,被社会鄙视的“反贼”。这两种心理在胸中无法平衡,造成极大的矛盾。不
少好汉,已被严峻的现实逼到死路,他们只能义无反顾地上山落草,而宋江每逢无路可走的当口,就起
意造反,而每当形势稍有缓和,尚可活命之时,又想当良民,哪怕屈辱过活,也愿忍耐。这两种心理在
胸中纠结,宋江在任何时候都心情不畅,甚至总是埋伏着痛苦和怨恨,有时便会有意无意地暴露出来,
或影响自己的行动。这就给他和同伙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他应邀来到清风寨做客,却又与清风山强人
结交,这就连累了花荣、秦明等多人陷入绝境,逼令他们毁灭前程,甚至毁灭家庭,只好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