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传秀 @ 2011-06-25
论“四海之内皆兄弟”
刘传秀 梁山县司法局
兄弟,是我国宗法社会的宗法伦理概念,一奶同胞、宗族同辈,称之为兄弟。《水浒传》中的兄弟,不
是宗法伦理概念,而是泛化为一般男子相见后,亲密关系的基本称呼,是普通称谓,兄弟是相互认定
的,不是自然的年龄次序。四海之内皆兄弟,就是天下的人像兄弟一样亲,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表现了《水浒传》英雄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精神,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当代仍然具有重大
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兄弟关系始终牵动着中国文化发展的神经。从现存的史料看,兄弟乃是宗法伦理概念,兄弟关系的
发展史,就是家庭的发展史、社会的发展史。大约在舜帝时期,兄弟还是共妻的所谓的普那鲁亚婚制,
形成兄弟同居公财的大家庭形式。殷商时期,王位存在着兄终弟及的情况。西周时期,嫡长子继承王位
成为主流的王位继承制度,普通家庭仍然是同居公财的大家庭形式。自商鞅变法,强制兄弟分家,家庭
变小,兄弟分居异财。汉初,随着儒学的重新兴起,兄弟同居公财典型得到发展,但家庭偏小。自魏晋
到隋唐,兄弟同居公财现象居多,大家庭再次崛起。宋代,家庭又出现了兄弟分家的小型家庭形式,兄
弟分居分财的普遍现象与兄弟同居公财的特殊现象并存,是宋代家庭的基本形态。两税法实行后,国家
对土地兼并予以实际认可,社会两级分化日益严重,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外出谋生,或者为主户雇
佣,兄弟同居公财已不可能,亲兄弟之间的相互救助,实际上变得十分困难和脆弱。这时,异姓之间、
四海之内的人相互亲善友好,就变得十分重要和可能,成为兄弟就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选择。一般男子相
见后,为了表达相互之间的亲密友好,在打招呼时,往往相互称兄弟;在进一步接触交往中,随着相互
帮助的增多,感情的加深,结拜兄弟也就成为必然,兄弟盟誓这样一种扩张性人伦关系就形成了,不仅
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至今在社会生活中仍然盛行。
二、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承继和发扬。《水浒传》英雄人物口头上的
“四海之内皆兄弟”,有深刻的理论渊源,它源自于儒家思想。据《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记载:司马牛
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之敬而无失,与人
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子夏,是“孔门十哲”之一,姓卜,名商,字子夏,执笔编写了《论语》。子夏具有高远境界和改革创
新思想,在与司马牛的交流中,针对司马牛“没有兄弟”的忧思,突破宗法伦理观念的束缚,提出“四
海之内,皆兄弟也”的非血缘关系的兄弟命题,这极大地拓展了“兄弟”的内含和外延,突破了一家一
族、一宗一姓的狭隘视野,放眼四海,立足天下,天下之人皆爱敬之如兄弟,人格和人性关系就得到了
提升,解决了君子无兄弟之忧。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曰:“行为合为仁义礼节,千里之外都是兄弟。”曾
子曰:“君子立志行仁,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这说明在儒学产生和发展的时代,人们已经
深刻地认识到,一奶同胞、一宗同辈是兄弟,结交天下之人也能变为兄弟之亲关系。东晋著名诗人陶渊
明有诗云:“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在给孩子们的信中写道:“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之内皆
兄弟之义。”《水浒传》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不仅承继了中华优秀文化、主流文化——儒家思想
“四海之内,皆兄弟”,而且传播了“四海之内,皆兄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从孔子师生到历史名人、到水浒英雄好汉而至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句话的儒家思想内涵,发生
了很大变化,它早已从司马牛“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之忧的宗法思想中出走来,变成一种在社会有众
多接受对象和适应对象,并流传至今应用广泛的理念和亲密和谐关系,正如《新华成语词典》对“四海
之内,皆兄弟”的解释那样: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亲。。
三、四海之内皆兄弟,是水浒世界的时代思潮。“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种观念,在《水浒传》中成
为核心人际伦理和最为耀眼的事件,映现了水浒世界的一种时代思潮,具有较为广泛的认同价值和实用
价值。从《水浒传》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山寨强人,还是庄园员外,普遍把它作为联络感情,扩大
交往,争取同盟的思想武器和舆论导向。
“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常常活跃在水浒人物的嘴上。小说第2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
史家村》中交待,少华山三位头领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等人要去华阴县借粮,陈达
执意率人途径史家村,被九纹龙史进率领三四百庄客拦住去路,陈达马上施礼,说道:“四海之内,皆
兄弟也。相烦借一条路。”《水浒传》第4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中交待,鲁智深
打死镇关西郑屠之后,于外逃途中巧遇被他搭救的金老父女,金翠莲的官人赵员外热情款待鲁智深,写
道:“不多时早到庄前下马,赵员外携住鲁达的手,直到草堂上,分宾而坐,一面叫杀羊置酒相待。晚
间收拾客房安歇,次日又备酒食管待。鲁达道:员外错爱,洒家如何报答。赵员外便道:“四海之内,
皆兄弟也。如何言报答之事。”《水浒传》第44回交待:当拼命三郎石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兀自不
歇手,在路口寻人撕打,戴宗、杨林怕误伤人命,便劝石秀且休罢了,并请“壮士酌三杯,到此结
义。”石秀道:“多得二位仁兄解拆小人这场,却又蒙赐酒相待,实是不当。”杨林便道:“四海之
内,皆兄弟也,有何伤乎?且请坐。”
《水浒传》中的英雄能够结为兄弟,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阮小五说的:论称分金银,异样穿绸锦,
成瓮吃酒,大块吃肉,过快乐的生活。最好的兄弟品格是“仗义疏财”,即把钱拿出来共用。第一个仗
义疏财的是晁盖,第二个是宋江。梁山寨是一伙兄弟,兄弟情义上升到一个崇高的境界。梁山泊的兄弟
盟誓说过,要存忠义之心,替天行道,《水浒传》的价值更在于李逵的牺牲,除了情感是没有条件的,
哥哥的话不可背叛,不在于哥哥是保皇帝还是反叛,这是一条基本价值。《水浒传》把兄弟伦理和守信
理念推进到带有宗教意味的境界,也成为后世盟誓行为的教科书。宋元以来的民间组织的建设,大都以
结为兄弟为核心,桃园故事、梁山寨聚义成为这种民间组织建设的蓝本。
四、“四海之内皆兄弟”,是《水浒传》英雄的理想追求和价值选择。水泊梁山,是《水浒传》故事的
发祥地,《水浒传》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体现了作为农民小生产者平等思想、理想追求和价值选
择,使黑暗的中世纪透出一线光明的理想世界。四海之内皆兄弟,展现了《水浒传》理想社会的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社会美好的秩序,在第71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
次》作了生动的描绘: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
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
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歌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妇,与叔侄郎舅,以
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间亲疏。或精灵,或粗卤,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
碍,果然认性同居;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可恨的是假文墨,
没奈何着一个圣手书生,聊存风雅。最恼的是大头市,幸喜得杀却白衣秀士,洗尽酸悭。地方四五百
里,英雄一百八人。昔时常说江湖上闻名,似古楼钟声声传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个个连
牵。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
《水浒传》所描绘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社会的蓝图,充分展现了水浒英雄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至
高无上的品格。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包容天下的兄弟之情怀。在我国古代,说四海也好,说八方也罢,都是指中国各地,意即天下。
《水浒传》中的“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相同”。宋江在忠义堂上盟
誓的“聚弟兄于梁山,结英雄于水泊,共一百八人,上符天数,下合人心。”充分体现了天下一家、兄
弟一样亲的博大胸怀。
(二)政治上平等的兄弟之情操。不论是“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
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充
分体现了政治上的平等,看不到阶级分野,看不到等级界限,不分贵贱,四海之内皆兄弟,人人平等,
没有任何歧视。这是何等的情操?令人敬仰。
(三)经济上平均的兄弟之理想。《水浒传》中“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
主仆,争头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充分展现了有财均分,有福同享,经济权利平等、
经济利益平均分配。如金银财宝之类,大致是“均分一份”。至于吃喝玩乐,更是一样的了。居住条
件,统一住所,没有分什么高低贵贱。这充分展现了《水浒传》英雄平均思想和理想。
(四)个性上自由的兄弟之品格。从《水浒传》“或精灵,或粗卤,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碍,果然
认性同居”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水浒传》英雄的个性自由的品格。
(五)用人上人尽其才的兄弟之谋略。用人之长,人尽其才,是《水浒传》的一大特点。《水浒传》中
描述:“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六)组织上团结的兄弟之
精神。《水浒传》英雄同心协力、团结战斗的精神令人敬佩,“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 相
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宋江在盟誓中说到:“自今已后,若是各人
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请诛,神人共戮,万世不得人身,亿载永沉未劫。”充分展现了《水
浒传》英雄团结一致的精神,而且在行动上梁山英雄是用齐心协力的战斗,争取和保卫自己的自由和幸
福,实际上已经部分地超越了幻想和空想,成为中国农民革命的现实理想。
作者的这些主张,在《水浒传》的故事情节中都是有所表现的,我们可以用心认真地去品味和领略
五、四海之内皆兄弟,深刻影响了毛泽东。《水浒传》几乎伴随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的一
生,即使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也从不间断。毛泽东曾多次对友人及外国记者说过,他就是受到《水
浒传》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的。1958年5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八届二次全会,在5天时间内,毛泽
东三次讲到“四海之内皆兄弟”。可见这句话对他的烙印之深,也可见他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一种思想
的愿望之迫切。5月14日,第二机械工业部党组为转报北京第三工业建筑设计院关于在总路线精神推动下
和苏联专家由两股劲拧成一股劲的经验,向毛泽东、中共中央报告。5月16日,毛泽东为八届二次会议印
发这个报告写了批语,拟定的题目是《四海之内皆兄弟》。批语的内容是:“这是一个好文件,值得一
读。请小平同志立即印发大会同志们。凡有苏联专家的地方,均应照此办理,不许有任何例外。……就
共产主义者队伍说来,四海之内皆兄弟,一定要把苏联同志,看作自己人。大会之后,根据总路线同他
们多谈,政治挂帅,尊重苏联同志,刻苦虚心学习。但又一定能破除迷信,打倒贾桂!贾桂(即奴才)
是谁也看不起的。毛泽东借用《水浒传》中“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强调“社会主义阵营的密切合
作”,强调批判地学习“外国的”东西,强调尊重苏联的同志,把他们看作自己人,刻苦虚心地向苏联
专家学习。当然,在这种尊重、学习和交往中,要独立自主,保持人格国格,而不做奴才气十足的贾
桂。这无论从政治上考虑,还是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考虑,还是从社会和谐稳定考虑,无疑都是必要
的,正确的。5月17日的讲话提纲中有一段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密切合作。学习,辞去主席。四海之内
皆兄弟。”5月20日的讲话提纲中又有一段是:“真理:批判学习一切东西,党中央的,马列的,外国
的,我的,你们的。四海之内皆兄弟。”
六、四海之内皆兄弟,在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水浒传》现已翻译成英、法、德、意、俄、匈牙利、
捷克、波兰、朝鲜、越南、日本、印尼及拉丁文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是共产党人实行国际主义的
理论基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人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初,由于受知识背
景和认识的影响,有人曾把“社会主义”译成“均贫富、等贵贱”;把“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译
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刘少奇就曾经说过,他1921年在莫斯科,看到卢布上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
合起来”的中文翻译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列宁曾指出:“无论你是什么肤色,无论你远在异国他
乡,举目无亲,语言不通,但只要凭着《国际歌》—全世界无产者的歌,你就能找到自己的同志和兄
弟。
介绍和翻译《水浒传》最早而译本最多的,首推日本。 日本国已有20多种翻译文本。在西欧国家,最早
翻译中国这部名著的是法国汉学家巴赞,题目为《水浒传摘译》,发表在巴黎1850年第57期《亚洲杂
志》上。一年之后,在整个欧洲引起轰动。1883年,大兴文艺复新运动的意大利,著名翻译家安德拉
斯,在米兰出版了《佛牙记》,并标明是“水浒的故事”。1904年,德国客尔因出版了《鲁达上山始末
记》。到了1927年,德国柏林爱因斯坦出版了西方最早的70回全书译本,名叫《强盗与士兵》。译的最
好的是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女作家布克夫人赛珍珠1993年在美国出版了根据金圣叹70回本
翻译《水浒传》,译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连鲁迅先生在给友人的信中都赞誉:“近看布克夫人翻
译的水浒,确实不错。”稍后,在苏联也出现了翻译得较好的全译本。前不久,《水浒传》译本在叙利
亚同读者见面。这是第一次译成阿拉伯文字,并在阿拉伯国家出版发行的中国古典小说。目前,我国与
外国合作出版的第一部古典名著英文版《水浒传》也已问世。它由沙博理翻译,并获得全国书籍装帧整
体设计奖。随着《水浒传》在世界各地一个半世纪的传播,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平等和谐精神,已经超出
了国界,成为世界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海之内皆兄弟”,体现的是一种至高的理念,博大的胸怀,伟大的精神,高尚的品质,高贵的品
格,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我们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
强大动力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