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争鸣文库
《水浒传》对主人翁宋江不是歌颂而是批判
作者:赵洪玺 @ 2011-06-25
《水浒传》对主人翁宋江不是歌颂而是批判
赵洪玺 山东省郓城县水利局
根据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120回本拍摄制作的43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1996年开始在中央电视
台播放,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和全国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和喜爱,至今久演不衰。但是也有说不的例
外,如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家乡——郓城及其周边地区梁山、东平、阳谷等地的某些观众,对该
电视局中的宋江形象及其向统治者投降的悲剧结局很不满意,认为丑化了宋江,投降的结局与民间传说
不符等。有的甚至要求重拍《水浒》。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法呢?这是因为,在郓城人民心目中有一个英雄宋江的形象,这个英雄形象是以历
史上真实的宋江和传说中的宋江为底片的:他长相英武,武功高强,文武双全。起义前行侠仗义,抱打
不平,敢于抗争;主动起义后,杀富济贫,攻城掠地,作战英勇,既有指挥才能,又能冲锋陷阵。他领
导的农民起义队伍,以推翻赵宋王朝的黑暗统治为目的,人数虽不多,能量确很大。一时“转掠十郡,
官军莫敢撄其锋”,“横行河朔,震摇京师……”虽然最后起义失败,宋江壮烈牺牲,但他沉重打击、
动摇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宋江的英雄形象和故事在郓城世代相传,越传越神,越传越完美,深深地根植
于人们的心中。宋江成了郓城人的骄傲。郓城人对宋江敬重的感情,与山西人敬重关公、山东人敬重秦
琼是一样的。而《水浒》电视连续剧中的宋江,形象猥琐,对统治者卑躬屈膝,唯唯诺诺,朝见宋徽宗
时,诚惶诚恐,五体投地,山呼万岁,一付十足的奴才相。最使人不能容忍的是,竟采取卑鄙的手段—
—走京城名妓李师师的后门,与经常嫖娼的那个无道昏君取得联系,最终主动投降了朝廷。投降后又带
领梁山义军去打方腊,走进了统治者早已挖掘好的让各路义军自相残杀,他们坐收渔翁之利的陷阱。结
果宋江所领导的义军将士,死的死,伤的伤,散的散,“十去其七、八”。平方腊后,宋江、卢俊义、
李逵又被高俅、童贯等奸贼用药酒毒死,其结局悲惨至极。
《水浒传》是一部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是一部以宋江起义的史实为依托的长篇小说。根据有史实依托
的长篇小说的写作法则,除宋江的名子,起义的时代,最终的结局(失败)不能变更之外,其他的人
物、故事情节、细节都可以虚构,也可以是真,也可以是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全凭作者的意念,
指挥他手中的一枝笔了。历史对宋江起义的史实记载很少,只有廖廖数语,《水浒传》作者在史实的基
础上生发演绎,最后演义成一部长篇巨著,除搜集整理民间的传说故事、话本外,另一个手段就是虚
构。例如,我们从《宋史》中知道的起义者的名子也就是宋江一个,而《水浒传》中起义将领的名子却
有108个。再如投降,《宋史》记载:朝廷派张叔夜率军征讨,“擒其副贼”,宋江不得已而投降。民间
传说说宋江队伍曾诈降,计谋败露,陷入困境,战斗到最后,壮烈牺牲。施耐庵先生可能认为宋江主动
投降更能给人以启发,以警示,就确立了以主动投降为水浒故事的主线,写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率
领义军队伍降宋,为朝廷去征王庆,打田虎,最后平方腊,宋江成了镇压和葬送农民起义队伍的罪魁祸
首,自然而然的成了被批判的对象。《水浒》电视连续剧的编导以及主演李雪健,是根据《水浒传》的
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而精心编导表演的,他们是忠于原著的。郓城的电视观众,我的郓城老
乡,要怪就怪《水浒传》一书的作者施耐庵,大可不必与《水浒》电视连续剧的编导和主演较劲。
施耐庵先生不愧是写章回小说的高手,他写的《水浒传》数百年来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与《红楼
梦》、《三国演义》、《西游记》一起创下了读者人数最多的记录,被评为中国长篇小说类四大古典名
著之一,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和喜爱,水浒英雄的故事,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地步,影响深
远,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别的不敢断言,中国共产党毛主席所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从
《水浒传》中得到了启发和警示,这是肯定的。《水浒传》是毛主席最爱读的书籍之一,在最艰苦的红
军井冈山反围剿时期和长征时期,也不忘读《水浒传》。他这样评价《水浒传》:宋江“只反贪官,不
仅皇帝……”;“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水浒传》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
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很明显,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不搞改良主义,不搞半拉子革命的
思想受到了宋江投降的警示。
以下,让我们看一看施耐庵在《水浒传》里是怎样批判宋江的:
1.宋江把起义(上山落草)看成是上逆天理,下违父命,不忠不孝之绝路,只要有一线之路,也不上梁
山。
在《水浒传》里,宋江多次亮明观点,说上山落草是不忠不孝之举,是人生的绝路。这种观点在第36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里表露得最为突出。书中这样写道:因杀阎婆惜一案,宋江
被断配江州,正从梁山边过,宋江怕梁山好汉劫他入伙,绕道远行,但还是遇上了刘唐等好汉。刘唐对
宋江道:“今番打听得断配江州,只怕路上错了路道,教大小头领分付四路等候,迎接哥哥,便请上
山。”寥寥数语,晁盖等梁山众好汉的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可宋江却道:“这个不是你们弟兄抬举宋
江,倒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说罢,竟“把刀
往喉下自刎。”到山上之后,晁盖等好汉执意挽留,宋江道:“兄弟话休题。这等不是抬举宋江,明明
是苦我。……临行之时,父亲明明教训宋江,小可不争随顺了,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
孝的人,在世虽生何益?如不肯放宋江下山,情愿只就众位手里乞死。”看,宁死不上梁山的顽固劲,
真正可气可恨。
由于宋江宁死不上梁山,施耐庵先生用了大量篇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宋江弄上梁山。从第18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起就开始了,接着20回、21回、22回、23回,然后自32回一
直到41回,共15回,都是为宋江上梁山作文章的。其曲折复杂的历程大体是这样的:晁盖、吴用等七位
英雄好汉劫生辰纲后在晁家庄暂避,不料案发,做郓城县押司的宋江闻讯后快马向其通风报讯,使晁盖
等得以梁山聚义。为报答救命之恩,晁盖派刘唐携书信并黄金百两下山,答谢宋江,宋江留下书信和一
条金子,其余的都退与刘唐。不想此事被刁钻的淫妇阎婆惜知晓,以私通梁山强盗罪名要挟宋江,要宋
江答应她的无理要求,宋江万般无奈,杀了阎婆惜。为了躲避人命官司,宋江四处逃亡,曾投奔沧州横
海郡柴进,又被白虎山孔太公接去住了半年,再投清风寨花荣处,惹出不少是非,九死一生。后刘太公
怕宋江在白虎山落草,谎称自己亡故,骗宋江回家,被官府捉拿归案,判了个刺配江州。在江州充军期
间,一次在浔阳楼吃酒,酒醉后题了“反诗”,被小人告发。也曾装疯自救,被人视破,梁山军师吴用
及戴宗等也曾施“家书调包计”相救,又被视破,判成死罪,秋后问斩。行刑之日,梁山好汉劫了法
场,才把宋江救上梁山。
梁山农民起义将士,大都是因生活所迫,被逼上梁山的,也有的受奸人陷害被逼上梁山的,只有少数几
个像宋江一样是被救上梁山的,
2.缺乏起义的自觉性、主动性,满脑子的名利思想和对封建王朝的愚忠。
宋徽宗是北宋末年一个非常昏庸和荒淫的皇帝,他在位的25年间(公元1101年—1125年)是北宋封建王
朝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他任用蔡京、童贯、高俅等佞臣,对广大人民群众实行残酷地政治压迫和经济剥
削。贪官污吏上下勾结,狼狈为奸,骄奢淫逸,陷害忠良,无恶不作。把国家多年积累的财富挥霍殆
尽,又千方百计地增加苛捐杂税,搜刮民脂民膏。他们新设立了“西城括田所”来掠夺农民的土地,把
梁山泊等水域收为公有,向渔民收取极重的赋税,弄得农、渔民不堪重负,无法生活下去,忍无可忍,
纷纷揭竿起义。
《水浒传》写农民起义领袖宋江,缺乏对黑暗没落的封建统治的正确认识,缺乏对广大劳动人民疾苦的
了解和同情,更缺少彻底改变这种现状的雄心壮志和豪情。没有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胸怀和气度。他对
朋友们的接济,是出于江湖义气;“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是出于积德行善。虽在江湖上享
有“呼保义”、“及时雨”的好名声,但书中并没有几件实实在在地救民灾荒、为民请命的例子。“呼
保义”、“及时雨”,虚名而已。
宋江出身于地主家庭,自幼“饱读诗书”,受的是封建正统教育,满脑子名利思想,经常说的话是:
“尽忠保国”、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封妻荫子”。他的上述理想是想通过做官、效忠朝廷、效
忠皇帝来实现的。朝廷腐败,皇帝昏庸,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宋江却只怪贪官,不怪皇帝。说什么
“奸臣当道”,“蒙敝圣聪”,幻想有朝一日皇帝忽然英明起来。犹如痴人说梦。
3.宋江为梁山义军确立了招安(即投降)的政治路线,自始至终发动、组织、领导了义军招安。
宋江“招安”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在未上梁山前就已根植于脑海里了。《水浒传》第32回,说宋江与
武松在孔太公庄上巧遇,住了数日,后宋江要去清风寨投花荣,武松要去二龙山投鲁智深入伙,二人一
路同行了两日,在三岔路口分手时,宋江嘱咐武松道:“……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
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去边上,一刀一枪,搏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
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的宋江,深知反朝廷、反皇帝犯的是迷天大罪,是要灭门的,今后就
是想招安朝廷也决不会允许的。而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有清君侧之意,罪过要轻得多,性质也大不一
样,招安便有希望。为了达到招安的目的,他上山不久,就为梁山义军制定了“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的政治纲领,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打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宋江上梁山不久,发现义军中的许多将士都反对招安。将领中有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阮氏三雄
等,就连一把手晁盖也反对招安。宋江深知,不掌握义军大权,要实现招安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为捞取
义军大权花费了许多苦心和气力。他争先带领义军去南征北战,攻城掠地,解救危难,筹措粮草,一是
显露自己的领导才能;二是密切与义军将士的关系;三是建功立业,树立威信,为当一把手创造条件。
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加之老天有眼,晁盖攻打曾头市中箭而亡,宋江终于坐上了梁山义军第一把交
椅。
关于晁盖反对招安,施耐庵先生是通过晁天王的临终遗嘱来表现的。当时宋江是义军队伍的二把手,而
且威望很高,如果没有遗嘱,宋江接班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可偏偏晁盖来了个临终遗嘱:“若哪
个捉得射死我的,叫他做梁山泊主!”这就充分表现了晁盖对宋江的不信任、不放心了。可见晁盖对宋
江的投降主义路线是不赞成的,因而不想让宋江接班(宋江武艺稀松平常,又不上阵冲杀,怎么能捉得
史文恭)。在晁盖看来,有本事捉得史文恭者,一定有勇有谋,有勇有谋的人领导义军,就有可能使起
义大业兴旺发达起来。晁天王临终还为起义大业着想,其精神可敬可赞。
高俅是《水浒传》中反面人物的代表,他小人得志,残害忠良,专权误国,蒙敝“圣聪”,并且始终与
梁山义军作对,处处事事算计义军。后来高俅带领大队人马去攻打梁山,被义军大败三次,最后一次当
了俘虏。宋江本应为国除奸,为民除害,杀掉这个奸贼,以平民愤。可他为了不绝招安之路,不但不
杀,而且宾客相待,大筵三日,送其下山还朝。将令森严,义军将士敢怒不敢言。
后来,宋江煞费苦心,疏通与宿太尉的关系,并不惜利用京城名妓李师师与宋徽宗赵佶取得联系,终于
实现了梁山义军招安。凡读过《水浒传》的读者,对此都有深刻印象,我这里就不赘述了。
正象前面所述,这种主动谋求得来的招安,竟换来了一个悲残的结局。这种结局,使人们看到了实现美
好理想社会的艰难,体会到在那样黑暗的时代,不可能通过妥协的办法使国家走向大治,没有对社会的
彻底改造,是不可能实现美好的社会理想的。如此说来,悲剧的结局倒是比大团圆的结局更能给人震
憾,令人深思。从这方面我们也看到了《水浒传》这部古典长篇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刻。
可能是出于感情的原因,或这样那样的原因,总有一些评论家为宋江投降开脱。说“宋江投降是好人办
了坏事,情由可原”就是一例。我意大可不必为其大费口舌、大伤脑筋。因为中国人是非常看重结果
的,坏人办坏事也罢,好人办坏事也罢,如果其结局是一样的,那么其危害也是一样的。我国有句古话
叫做“一失足成千古恨”,意思是说,在人的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大的失误,就足可以造成千古的悔
恨,是无法挽回的。例如吴三桂,相当年为大明把守北部边关,防止外族入侵,立下汗马功劳。尤其令
人敬佩的是:一次,其父率少数人马孤军深入敌境,不料被清兵大军包围,几次突围均未成功,情况万
分危急。吴三桂闻讯,毅然率50骑勇士,自己赤膊上阵,带头冲入敌围,救起父帅,又冲出重围,其孝
心,其胆识,其勇武,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就是这样一个忠孝两全,勇武可嘉的吴三桂,后来竟引
清兵入关,铸成大错,成了地道的汉奸,既没有得到善终,又落了个千古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