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 萍 @ 2011-06-25
《水浒传》中的婚嫁风俗
赵 萍
自古以来,男婚女嫁被视为人生头等大事。
因为男女经过结婚,才能组建家庭,传宗接代,因此,人们称此为“喜事”、“红事”。围绕它,有着
十分严肃、隆重的社会生活礼仪,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都是以不同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为前提的,男女双方个人爱情这一重
要因素基本上不予考虑。其一整套婚姻制度、礼俗都贯穿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从一而终”的伦
理观念。父母老一辈认为,给子女找配偶乃是自己的神圣责任,也是一种当然权力。这种状况世代相
传,被视为“祖宗家法”,是“天地之常经,不可易也”。这在《水浒传》对婚俗礼仪的描写中也得到
了一定反映。
宋时的婚礼习俗,基本上是承袭唐代,它的实际意义是把婚姻关系合法化,舆论上公开化,即通过所谓
“花红彩礼”、“明媒正娶”地操办喜事,让亲戚、朋友、邻居、同事统统知晓,予以承认。另外,则
是人们通过某些礼仪对新婚夫妇进行祝福,盼望他们婚后生活美满,发家致富,子孙兴旺,传宗接代等
等。举行婚礼,还有一个意义,就是确定新娘在新郎家中成员资格和地位。举行过婚礼,新娘才算新郎
家中的正式成员,她在家庭中的尊卑地位才能明确下来。
中国古代的婚礼主要有六项,故被称为“六礼”。据《大雅.大明》说,六礼在周文王时期已经萌芽。秦
汉之后,全国统一,六礼逐渐成为定制。六礼的主要内容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男婚女嫁的事,在《水浒传》也有描述,我们就观感所及,略述几点:
婚 礼 风 俗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过去男子择妻,女子嫁夫,家庭首先考虑的是门当户对,自己根本无权选择。
《诗经》说:“娶妻之如何?必告父母。”《白虎通?嫁娶》中也说:“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有
父母,须媒,为何?远耻防淫佚也。”除去有父母权衡家庭整体利益而外,还要防止淫佚,古人之父母
为儿女操心可是海了。
所谓父母之命,主要是父兄之命;关于“媒妁之言”,《诗经》又说:“娶妻之如何,匪媒不得”。近
世谚语也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据说我国古代媒人,分官媒、私媒两种。官媒有地方官府设置,从周代开始,历代都有。官媒主要是为
朝廷宗室与有钱富户联姻。官媒人戴盖头(即帷帽),拖裙到颈,着紫色套服,打扮如同贵妇人一般。
中等门户,所需媒人则着冠子,黄包髻,手把青凉伞儿。
再次之就是头挽一窝丝,身穿粗布衣,混迹于市井城镇上的王婆之流。
她们做媒为生,练就巧舌如簧。媒婆又分职业媒婆和临时媒婆。一般人结婚,多有私媒撮合。下面,我
们以出场顺序,说说《水浒传》中娶嫁的事。
花容妹子嫁与秦明 秦明祖是军官出身,任青州指挥司总管本州兵马统制,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
之勇。说到秦明娶亲,还要得从清风寨讲起。宋江、花荣、燕顺、王英等人杀了清风寨知寨刘高,并将
青州慕容知府派去捉拿花容的都监黄信围困在清风寨。秦明从知府手中看过黄信教人飞马送来的申报后
大怒:“红头子敢如此无礼!不需公祖忧心,不才便起军马,不拿这贼誓不再见公祖!”即刻点起五百
马步军官,大刀阔斧,浩浩荡荡,径奔清风寨。
宋江、花荣等人久闻秦明骁勇善战,于是在清风山挖下陷坑,将秦明连人带马攧下陷坑,剥下衣甲、头
盔、推到宋江面前。
宋江、花荣等人宾客相待,轮流把盏,将秦明灌了个一塌糊涂。次日早晨秦明醒来,向宋江讨了衣物,
骑上马奔青州而去。
走到青州城外,见路上空无一人,再向前走,见原来就有的数百人家,都被大火烧成一片瓦砾,地上横
七竖八,被杀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秦明大惊,打马飞奔青州城下大叫“开门”,城墙上的军士一见秦
明,却将吊桥高高拽起,并擂鼓大喊。秦明叫道:“我是秦总管,如何不放我入城?”
只见慕容知府立在城墙上大喝道:“反贼,你如何不识羞耻!昨夜引人马来打城子,把许多百姓杀了,
又把许多房屋烧了,今日兀自又来赚哄城门!朝廷须不曾亏负了你,你这厮倒如何行此不仁!已自差人
奏闻朝廷去了,早晚拿住你时,把你这厮碎死万段!”
秦明大叫冤枉,慕容知府却说:“我如何不认得你这厮的马匹、衣甲、军器、头盔……你如今指望赚开
城门取老小,你的妻子,今早已都杀了。你若不信,与你头看!”说完让军士将秦明妻子的首级挑在枪
上,让秦明看。
秦明惊痛之中,方知中了宋江、花荣等人的计谋,恨不得找个死处。他纵马回身走了十几里,只见前面
树林子里涌出一队人马,当先五匹马上,正是宋江、花荣、燕顺、王英、郑天寿五条好汉。宋江好言劝
慰,并将花荣的妹妹说给秦明:“知寨自说有一令妹,甚是贤惠,他情愿赔出,立办装 奁 ,与总管为
室如何?”
秦明见众人如此相敬相爱,只得放心归顺了。
次日,花荣请宋江、黄信主婚,燕顺、王矮虎、郑天寿做媒执伐,把妹子嫁与秦明,一应礼物,都是花
荣出备。吃了三五日筵席。
我们以北宋时期喜事程序为例,来想像一下秦明与花荣之妹的婚礼。
尽管时间有限,花容还是要按当时的风俗来操办此事。
男女定亲之后,男方要给女方“下财礼”,这意味为着婚姻已完成“定论”。男女双方,都要倾其所
有。像秦明这等出身,送聘礼要以送“三金”为时髦,即金钏、金 、金帔坠。还送销金大袖或红素罗大
袖缎、黄罗销金裙、缎红长裙、珠翠团冠、四时髻花,上细杂色彩锻匹帛、花茶果物、团圆饼羊酒等
等,这叫备采,纳问名之礼。
倘若城市中的富户,一次新婚要“有半千质具”。王安石嫁女到蔡家,慈寿宫赐一珠褥,就值数十万
钱。
受了聘礼的女方还要用双匹绿紫罗、金玉文房玩具等礼物答回。媒人也冷落不得,需奉上缎匹、盘盏、
纸币、花红礼盒等。花荣之妹送媒人的礼物,当时大约是节省下来了。
迎亲前,男家开始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花粉盘、画彩线果等物品,女家则回送罗花幞头、绿
袍、靴笏等。一直到成亲的前一天,“下彩礼”才告一段落。书中特别提出“一应礼物,都是花荣出
备”,虽然时间急促,花荣又是一身兼两家,发嫁妹妹的彩礼是段段不肯含糊的。
迎娶这天,自然少不了布置新婚礼堂,及广奏音乐、歌舞喧哗,在乐队吹吹打打的喜悦声中,男家陪伴
人各拿花瓶、灯烛、香球、纱罗、妆盒、照台、裙箱、交椅等物,跟着送“迎客”的车子或花担子前往
女家。女家在男家来人迎亲前,叫出嫁的女儿先拜家堂并祖宗,以保过门平安,并且要有一大套吉利
语:
今朝我嫁,未敢自专。
四时八节,不断香烟。
告知神圣,万望垂怜。
男婚女嫁,理之自然。
有吉有庆,夫妇双全。
无灾无难,永葆百年。
如鱼似火,胜蜜糖甜。
带迎亲队伍到女家门口,女家用酒礼款待来人,并散“利市钱”,乐官奏乐催妆,待嫁的女子“房中巧
妆画,铺两鬓,黑似鸦,调和脂粉把脸搽。点朱唇,将眉画,一对金环坠耳下。金银珠翠插满头,宝石
禁步身边挂”。
这时,有“克择官”报时辰,茶酒司仪互念诗词,促请新人出屋登车。新人登上车,众人却不肯起步,
此刻,有人念这样的诗句:
高楼珠帘挂玉钩,香车宝马到门头。
花红利市多多赏,富贵荣华过百秋。
新人家只得赏了这一求利钱酒的,担才起了,迎至男家。北宋时,迎娶的人先回男家门口,吵吵嚷嚷向
男方要钱物,这叫“拦门”。旁边还有人吟诵《拦门》诗,以推波助澜:
仙娥飘渺下人寰,咫尺荣归洞府间。
今日门阑多喜事,花箱利市不须悭。
绛绡银烛拥嫦娥,见说有蚨办得多。
锦绣铺陈千百贯,便同萧史上鸾坡。
拦门礼物多为贵,岂比寻常市道交。
十万缠腰应满足,三千五索莫轻抛。
这时,由男方以答《拦门诗》回敬:
从来君子不怀金,此意追寻意转深。
欲望诸亲聊阔略,毋烦介绍久劳心。
洞府都来咫尺间,门前何事苦遮拦。
愧无利市堪抛掷,欲退无因进又难。
拦门过后,该进行“本宅亲人来接宝,添妆含饭古来留”这一习俗。是有媒人拿着一碗饭,叫道:小娘
子,开口接饭。这是表示新人入门之初,吃夫家饭,成夫家人。
新媳妇下轿后,由阴阳先生拿着盛五谷豆钱彩果的花斗像门首撒去,孩子们争着捡拾。撒豆谷的用意是
在压青羊、乌鸡、青牛这“三煞”。习俗认为,三煞在门,新人不能入,若入则会损尊长及无子。撒豆
谷,三煞则自避,新人方可入门。
以下的仪式就与前文相似了。
花荣、宋江、燕顺等人既有对使秦明失去妻小的愧疚,又有匆忙嫁妹的歉意,婚礼肯定是极尽隆重的。
王英娶扈三娘 第48回,宋江在带兵两打祝家庄时,扈三娘被林冲生擒,宋江吩咐道:“将一丈青过
来,唤二十几个老成的小喽啰,着四个头目,骑四匹快马把一丈青拴了双手,也骑一匹马。连夜给我送
上梁山泊去,交与我父亲宋太公收管,便来回话。待我回山寨,自有发落。”众头领都只道宋江自要这
个女子,尽皆小心送去,不敢造次。
宋江攻破祝家庄回到山寨后,将王英换到面前说:“我当初在清风山时,许下你一头亲事,悬挂在心
中,不曾完得此愿。今日我父亲有个女儿,招你为婿。”
王英正自纳闷,见宋江亲自去请出宋太公来,引着那美貌如海棠花的一丈青扈三娘同到筵前,宋江亲自
陪扈三娘说话:“我这兄弟王英,虽有武艺,不及贤妹。是我当初曾许下他一头亲事,一向未曾成得。
今日贤妹你义认我父亲了,众头领都是媒人,今朝是个良辰吉日,贤妹与王英结为夫妇。”
那一边王英自是喜从天降,兴高采烈。
扈三娘虽然心中抱屈,无奈已认了宋太公为义父,宋江则为义兄,若推脱,一是有碍情面张不开口,二
是有违家规祖训,只好含羞应允。王英乐不可支地当场拜谢了宋太公为泰山老大人,拜谢了宋江众头
领,扈三娘也只好随王英一起拜了,晁盖等众人皆喜欢不尽,都成松宋江乃有德有义之士。
当时山寨中尽皆筵宴,笙歌燕舞,洞房花烛,王英与扈三娘结为百年之好。他们是梁山大寨上第一对成
亲的夫妻。
婚后,上战场夫妻双双披挂,并马而行。无战事时,宋江为王英夫妇在山后建了庭院新房,监督看管马
匹,夫唱妇随,属于先结婚后恋爱,日子倒也优哉游哉。
娇秀嫁与蔡京之孙 娇秀是枢密使童贯之弟童贳之女,且是杨戬的外孙女,自幼被童贳收养为义女,又
许配给当朝太师蔡京的孙子为媳,可谓门第显赫,金枝玉叶的千金之体。
可怜娇秀空有盛名,将要嫁的丈夫蔡攸之子却是个憨子,娇秀闻讯,心情郁闷,终日价愁肠百转。一日
她在皇家园林艮岳游玩时不期与浮浪子弟王庆相遇。那王庆一见美若嫦娥下九天的娇秀,立刻心旌摇
荡,千方百计接近娇秀。娇秀见王庆生的风流倜傥,一表人才,遂也春心荡漾。她厚贿侍婢,将王庆从
后门引上绣楼,成就了一对野鸳鸯。
后来此事被王庆酒后失言传扬出去,蔡攸闻听,父子商议,若将王庆性命结果,倒是易如反掌,但愈显
此事是真,丑闻越发传播,于是快刀斩乱麻,一边将王庆刺配远恶军州,一边择日迎娶娇秀成亲。
娇秀成亲的过程书中没有具体描写,但依着娇秀娘家、婆家皆为官为宦的钟鸣鼎食之家,无论娶新妇或
嫁女都会不同凡响。因为他们是政治上对等,童贯、杨戬、蔡京都是朝廷大员,集党、政、军大权于一
身。政治得失,恐怕是他们缔结婚姻时首要的考虑,目的是通过联姻,巩固自己的政权或是提高自己的
地位,不然像娇秀那样千娇百媚的贵族小姐,找什么样的丈夫不行,为何偏要找那个蔡攸的“半傻儿”
呢?
其实不光是他们,连太祖皇帝赵匡胤同样也把缔结婚姻当做巩固自己政权的筹码。他黄袍加身之后,对
掌握重兵的官吏不放心,欲削其权,收其兵,于是设下酒宴,对他们说:
人生如白驹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穷乏尔。尔曹何不释去兵权,
出守大藩,择便好田灾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
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大臣听了这番话,“皆称疾,请罢”。
赵匡胤把三个女儿皆嫁功臣之子。一个嫁给王审琦之子左卫将军王承衍,一个嫁给石守信之子左卫将军
石保吉,一个嫁给魏仁浦之子右卫将军魏咸信。
收其兵而嫁以女,软硬兼施,可算是利用婚姻巩固政权的典型事例。
宋代家庭之间的联姻有着鲜明的等级色彩,即所谓“人各有偶,色类须同”。宋律规定,杂户、官户不
得与平民结婚,违者,杖一百。平民如娶官户,罪加二等。奴婢如将女儿嫁给贫民为妻妾,要按照盗窃
论罪,并规定如犯以上各条,除受到惩处外,还要强制离异,并各恢复本来的身份地位。后来官至参知
政事的蔡杭在审理案件时,依据良贱不婚的法律,还写下了这样的判词:“公举士人娶官妓,岂不为名
教罪人?岂不为士友之辱?不可不可大不可!”
宋代还有婚姻论财的风气。明朝李昌祺的《剪灯余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
元朝有一人名叫贾虚中,任国史检诗。他的隔壁也是官宦之家,主人叫上官守愚,任奎章阁授经郎。两
人官职对等,财力相当,经媒人撮合,贾虚中之女蓬莱与上官守愚之子缔结婚约。后来,贾虚中遭人陷
害,罢官回乡,家境一落千丈,自感家不如人,与上官家不配,便把蓬莱许给一个较穷的姓林的公子。
只是蓬莱不改初衷,姓林的公子又因病早殇,蓬莱与上官守愚之子才遂愿结为夫妇。
娇秀恐怕不会为一生的衣食发愁了,因为宋代“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已成为风气。南宋景定年间,一小小九品郑姓侍郎之女,许嫁给万知县之子,仅资装费就高达十万五千
贯,随嫁五百亩土地尚不算在内。由此可以想象,娇秀的嫁娶之资会奢侈到何种地步!
入 赘
女子不出嫁,找男子入家的婚姻形式,叫赘婚,俗语叫“招女婿”。
“招女婿”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因女子没有兄弟,父母乏人照料,需要招婿接嗣传代上门;二是女
家境况穷困,家口又单,故招女婿以防穷养老;三是有女不忍离开父母,求侣有心,故招婿以入赘者;
还有男家因兄弟众多,或无力婚娶,故愿就赘与女家的。在封建社会入赘的男子地位是比较低下的,入
赘婚被视为下贱,长遭富贵人家的轻视,所谓“小子无能,随妻改姓”。不过在宋代,已有“赘婿补
代”之说,男子入赘到女家生活,在宋代大约是很平常的。再说尽管在婚俗上宋代因袭着唐代以前的风
俗,有些不好的陋习,但宋朝的前期国富民强,工、农、商业都得到飞速发展,是比较开明的。
请看第5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中,桃花山山大王周通看中桃花村刘太公之女,撇
下二十两金子,一匹红锦作定礼,选着今夜好日子,扔下话晚间便来入赘。
鲁智深听完刘太公的诉说,便将自己能劝说山大王回心转意,不去娶她女儿。刘太公将信将疑,按鲁智
深的说法将他引到权作新房的屋里,脱了衣服,钻进了销金帐。
那边刘太公与众庄客安排酒席,点了香花灯烛。
约莫出更时分,只听到山边锣鸣鼓响……只见远远地四五十个火把,照耀如同白日,一簇人飞奔庄上
来。刘太公看见,便叫庄客大开庄门,并来迎接。只见前遮后拥,明晃晃的都是器械旗枪,尽把红绿绢
帛缚着。小喽啰头上乱插着野花。前面摆着四五对红砂灯笼,照着马上那个大王,头戴撮尖乾红凹面
巾,鬓旁插一支罗锦象生花,上穿一领围虎体挽绒金绣绿罗袍,腰系一条称狼身销金包肚红搭膊,着一
双对掩云跟牛皮靴,骑一匹高头卷毛大白马。那大王来到庄前,只见众小喽啰齐声贺道:“帽儿光光,
今夜做个新郎;衣衫窄窄,今夜做个娇客。”
那刘太公向前迎接,将大王迎到大厅上,小喽啰把鼓乐就厅前擂将起来。
大王吃了一盏酒,便叫刘太公带他去看新妇人,刘太公只得把他引到新房面前。
周通摸到销金帐前,吃了鲁智深一顿好揍。
周通等人丢盔弃甲逃到桃花山,那大头领一听周通吃了亏,马上纠集喽啰来找刘太公报仇。
鲁智深出来迎战,方认出大头领原来是自己的朋友李忠,于是化干戈为玉帛。鲁智深、刘太公等随李
忠、周通来到桃花山上,鲁智深对周通说:“周家兄弟,你来听俺说,刘太公这等亲事,你却不知,他
只有这个女儿养老送终,承祀香火,都在她身上,你若娶了,叫他老人家失所,他心里怕不情愿。你依
着洒家,把来弃了,别选一个好的。原定的金子缎匹将在这里。你心下如何?”
周通碍着鲁智深的面子,只得收了定金缎匹,答应不再娶刘太公之女,了却了这一桩婚事。
这是入赘的婚礼过程。刘太公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又要她养老送终承祀香火,看来还要招一个上门女婿
的,只不过不想找一个占山为王的强人罢了。
第98回《张清缘配琼英 吴用计鸠邬梨》中,宋江奉旨带兵去山西平定自称为王的田虎作乱,在襄垣(今
山西襄垣)地面,遭遇田虎大舅哥邬梨及女儿琼英的兵马。年方二八,美丽出众的女先锋琼英用飞石连
伤宋江部下林冲、李逵、王英、扈三娘等几员大将,横扫千军,威风八面。
原来这琼英并非邬梨亲生,且与田虎有杀父之仇,只是琼英尚蒙在鼓里。宋江得知此事后派大将张清和
神医安道全改扮化名全羽与全灵深入襄垣,为邬梨医治箭伤,渐渐接近了琼英,告知真相,共同定下里
应外合攻打襄垣的计谋。
琼英与张清原有“宿世姻缘”,今生相见,郎才女貌,一见钟情。张清佯装打退宋兵后深得邬梨信赖,
又加上有琼英家总管叶清夫妇的撮合,于是邬梨应允,“择吉三月十六日,备办各项礼仪筵宴,招赘张
清为婿”。
结婚这天,邬梨府上笙歌细乐,锦堆绣簇,筵宴酒肴之盛,洞房花烛之美,自不待言。
下面是婚礼进行的仪程:
一、傧相赞礼。
二、张清与琼英披红挂锦。
三、双双交拜神祗。
四、拜邬梨岳丈。
五、鼓乐喧天。
六、引入洞房,男左女右,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为“合髻”,又名“结
发”,是表示二姓合一,生死相随,患难与共,白头偕老的信物。然后喝“交杯酒”,也叫“合卺
酒”。张清在灯下看新娘琼英,与教场内的英姿飒爽又有不同,犹如梨花带雨,天仙下凡。
张清与琼英有情人终成眷属,洞房之夜,自是心甜如蜜,柔情万种,如胶似漆。
当夜,张清向琼英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二人互相袒露心怀,备细诉说。
这是《水浒传》中描写比较细致的一个婚礼。
王庆入赘段家庄 王庆因和千金小姐娇秀私通被察觉后刺配陕山(今河南省陕县),又因杀了牢中的张
官营一家,仓皇逃命,路遇姨表兄范全,将他藏匿到房州城外的定山堡。
这天,王庆听说山下段家庄段氏从西京略来一个能说唱诸般品调的粉头,在庄上搭戏台唱戏,耐不住寂
寞的王庆也凑上去瞧热闹。王庆在戏台下边赌博赢了钱,段氏不给,二人厮打起来。这是人丛中闪出一
个粗壮的女子,当众便于王庆撑开架式,被王庆抱起来摔倒在地。众人这时都为王庆捏了一把汗,因为
这女子便是段氏虎狼兄弟的妹妹段三娘。
谁知那段三娘不仅不恼怒,还口口声声夸王庆好拳脚。
王庆回到定山堡,被表兄范全一顿训斥,细说段氏一门的横行霸道,说的那王庆也哑口无言。
第二日一早,只见庄客来报:“段太公来看大郎。”
王庆忐忑不安地到外面迎接,只见是皱面银须一位老叟,坐下后便将王庆从头顶看到脚后跟儿,口里直
夸王庆魁伟,还问他是否娶妻。王庆见问得蹊跷,随口用假话支吾一番,老叟问了王庆的年庚八字后告
辞。
过不多时,卖卦的李助又找上门来。恰逢范全也在,于是李助便说段三娘因摔跤看上王庆,特遣父亲段
太公前来相看。那段太公回去后,把王庆的生辰让李助推算,结果是非常好的八字,段三娘与段太公大
喜,欲招赘大郎为婿,特请李助做月老来此说亲。还说三娘的八字十分旺夫,铜盆铁帚,正是一对好夫
妻。
王庆、范全听说段三娘对此亲事一百个满意,又怕不答应段家会生出事端,于是应允下来。范全拿出五
两重一锭银子,谢了李助。
李助得了银子欢天喜地,往来两边说合,范全恐事情传扬出去,讲过两家一概都省。
段太公更是喜欢,在家中杀猪宰羊,布置新房,择吉日成亲。
结婚这日,段太公请了男亲女戚来吃喜酒。
范全替王庆做了一身新衣裳,送到段家庄上。
接着王庆与段三娘交拜合卺礼成后便结为夫妻。
段太公在草堂上摆上酒席,同亲戚、媒人、儿子、女儿、女婿吃酒,至暮方散。
新房中,王庆与段三娘尽享鱼水之欢,被在新房外听房的段二、段三老婆,件件听了个仔细。
说到听房,北宋的习俗是等闹房的走后,新郎、新娘于洞房垂流苏压银蒜,掩帐上床。但灯烛需彻夜长
明,俗谓“长命灯”,意在白头到老。此时,窗外听房的人手中要有一人手拿数尺长的红绸带,蹑手蹑
脚静立窗外,侧耳细听房内动静。时值新婚燕尔,男贪女恋,也在情理之中,听房的每闻男女新人床上
动作,便随手结上一个疙瘩,意谓:“结子孙疙瘩”,直至新房无交欢声,听房的人才散。
这也是《水浒传》中描写比较完备的一个婚礼,从说媒到迎娶,再到入洞房、听房等。另外,还有李小
二入赘在王家酒店,张青入赘孙二娘家等等。由此看来,男子入赘到女子家中,在当时大约是不稀罕
的。
纳 妾
男人纳妾一般不会像娶妻一样,举行盛大婚礼。妻只能有一个,而妾却可以是一个几个,甚至十数个。
一旦男人看中了,约定时日,一顶青轿将女人抬回来。小妾进门一定要在午刻时分,那妾下轿后,首先
要来到客厅拜见正室。正室早已端坐在那里,等着小妾跪见,这叫下马威,免得小妾得宠不把正室放在
眼里。小妾见了正室便要下跪,而正室则首先要赐个名字给她,这叫改名,并把一枝银花管插在她头
上,这叫管住她,然后说些教诲之类的话。俗话说“有子是妾,无子为婢”,可见小妾在家中的地位。
渭州的经略府提辖鲁达,一日在潘家店与友人吃酒,听得隔壁有人哭泣,搅得鲁达心烦,叫来酒保问
讯,酒保说是绰酒座儿的,是串酒楼卖唱的父女二人。
鲁达将二人叫来,前面一个十八九岁的妇人,背后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鲁达问父女因何啼哭,那妇人
便说,她叫金翠莲,本是东京人氏,随父母来渭州投亲不遇,母亲病死,父女流落到此地,被郑大官人
看上。请看:
一、郑屠强媒硬保。郑屠本是渭州一霸,看上了金翠莲的姿色,不问他父女是否同意,硬要她给自己做
妾 。
二、写下文书。文书上写用三千贯钱买金翠莲做妾,是“虚钱实契”,并未给金翠莲父女分文。
三、金翠莲嫁到郑家不足三个月,可以想象她在丈夫霸道,正室鄙视的情况下,不会有好日子过。妻居
正寝,即家屋的正房,所以妻又被称为“正房”、“正室”。妾只能居于侧室。金翠莲这样地位低贱的
妾,既要做妾,又要服侍正妻,所以习惯上称“通房”。吃饭时,妻子陪丈夫坐于正席,妾只能坐侧
席。如果家有数代夫妻,遇到重要节庆,或有内宾,下代正妻则要象征性地侍奉长辈吃饭,妾连侍奉的
份都没有。即使像《金瓶梅》中西门庆那样不重礼仪的暴发户之家,妻与妾的等级也是颇为森严的,西
门庆给吴月娘买东西,从来都比孟月娥、潘金莲之类要贵重得多。
四、郑家大娘子厉害,自己人老珠黄自然无法与年轻貌美的金翠莲相比,二人公侍一夫,郑大娘子肯定
处于劣势。在过去,即使大娘子心里容不下丈夫的小妾,大多数也是忍气吞声,不敢反抗的,因为他们
怕惹恼了丈夫而危及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尽管恨得眼睛出血,也不敢出大气儿,心眼小的死在上面的也
不稀罕。正如《改良女儿经》所说:“最不孝,先斩脉,夫无嗣,劝娶妾。即宗祀,最为切。”《红楼
梦》中的王熙凤只生了个女儿,就成为贾琏娶尤二姐的借口。宋朝有个叫沈伦的官员,地位低下时,娶
阎氏,无子。妾田氏生了一子,沈为官后,便立田氏为正室。郑大娘子或是性情憨泼,或是娘家有财,
总之在家中是有地位的,眼中容不下沙子,金翠莲很快就被郑大娘子打将出来。
五、郑屠还不放过金家父女,派店主人盯住父女要三千贯钱。金老父女是外乡人,又不敢和他理论,只
得每日以泪洗面。
从以上可以看出纳妾的主要程序:也要说媒、下聘礼、迎娶这些过程,只不过是一切从简,不似娶妻那
样明媒正娶、大操大办、豪华张扬就是了。
赵员外纳妾 金翠莲父女逃离渭州地面,来到代州雁门县(今山西省代县),此间遇上在东京时一位邻
居,正在此地做买卖,她热心地为金翠莲做媒,结交此地一个大财主赵员外,金翠莲被养作外宅,也就
是被纳为侍妾。
赵员外给金翠莲父女买了一座楼房,并丫鬟仆人,金翠莲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时鲜菜蔬。赵员外对
金翠莲的救命恩人鲁达也是高看一眼,厚待一层,可以看出赵员外的敦厚、体贴。他先是留在自家庄上
殷勤相待,后来因鲁达被人告发,无法再住下去,赵员外又收拾衣物、盘缠、缎匹礼物,亲自送他上五
台山,请智真长老剃度了鲁达,赐名智深。从此鲁达便成了花和尚鲁智深,直到在杭州六和寺圆寂。
由此看来,赵员外对金翠莲可谓是情深意重,同是为人侍妾,金翠莲在郑家是人下人,跟了赵员外则是
到了福地洞天了。
宋江纳妾 阎婆惜一家三口自东京来郓城投亲不遇,父亲染病身亡,母女二人无钱掩埋。宋江从县衙出
来,遇见做媒的王婆,王婆知道宋江乐善好施,特地请宋江帮助她们母女一把。
宋江果然心善,施舍一口棺木,又赠给她们十两纹银料理后事,阎婆母女感激不尽。
掩埋了丈夫,阎婆去宋江处道谢,见宋江家中无有妇人,于是托王婆做媒,将女儿婆惜嫁给宋江。
宋江起初不肯,但架不住王婆软缠硬磨,便应允下这门亲事。
宋江在县西巷内,买了一所楼房,置办些家伙什物,安排阎婆惜母女居住。
半月之内,宋江将阎婆惜打扮得满头珠翠,连阎婆也有若干头面衣物,丰衣足食。
纳妾在封建社会是很寻常的事。所以郑屠和赵员外可以先后纳金翠莲为妾,而西门庆则养张西西、李娇
娇为外宅,连一向不以女色为念的宋江,也在王婆的怂恿下,养了阎婆惜为外室。
女子给人家做妾,拿了一笔身价银子,便写一张卖身契。文契在人家手中,便一辈子不得自由,所以阎
婆惜拿到晁盖的书信以后,首先是胁迫宋江还它的典身文书,郑屠霸占金翠莲,定要写三千贯虚钱的契
约。
妾与外室的身份,其实与奴婢一般无二,只不过她们的主要任务是陪男主人淫乐罢了。
休 妻
男人可以休妻,女人却不可以休夫,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律例。男子休妻可以有很多理由,所谓有“七
出”之罪,即中国古代丈夫离弃妻子的七种原因。七出,也称七去。《大戴礼.本命》说: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不顺父
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不可与粢盛也;口
多言,为其离亲也;盗窃,为其反义也。
“七出”条文,自唐代始定为律条。《中国古代的婚姻》解释:其一,不顺父母。其二,无子。其三,
隐僻。其四,嫉妒。其五,恶疾。其六,多言。其七,盗窃。
《水浒传》第8回,便写了林冲休妻。
林冲夫妇一向恩爱甚笃,那该死的高衙内看上林娘子之后,设计陷害林冲,将他远远刺配到沧州。
临行前,林冲在州桥下的酒店中对送行的泰山张教头说:“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高衙内,吃了一
场屈官司。今日有句话说,上禀泰山: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有三载,不曾有半些差池。
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耳赤,半点相争。今日小人遭这场横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
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
张,非他人所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的心稳,
免得高衙内陷害。”
张教头不依,说:“你是天年不齐,遭了横事,又不是你作将出来的。今日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
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
林冲执意不肯,对岳父说:“若不依允小人之时,林冲便挣扎得回来,誓不与娘子相聚。”
张教头无法,只好说:“权且由你写下,我只不把女儿嫁人便了。”
当时叫酒保寻个写文书的人来,林冲说,那人写。休书是这样写的: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因身犯重罪,断配沧州,去后存亡不保。有妻张氏年少,情愿立此休书,任
从改嫁,永无争执。委是自行情愿,即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
照。 年 月 日
林冲当下看人写了,借过笔来,去年月押个花字,打个手模。在阁里写了,交给泰山收着。
林冲休妻虽然另有苦心,但毕竟是休妻,所以张氏甚怨:“丈夫!我不曾有半点儿点污,如何把我休
了!”一直哭得晕倒在地。
通过这件事,说明当时丈夫可以无端把妻子休掉,并无需惊动官府,只需一张休书罢了。
过去休妻或夫妻离异的原因多种多样,“七出”算是最主要的,还有违律为婚、义绝、色衰被弃、富贵
出妻等。如居丧娶嫁,则为法律所禁;夫妻双方恩断义绝,如殴打或杀害对方父母近亲;有些男子喜新
厌旧,妻子年老体衰,便予离弃。“贵易交,富易妻”,是说人贵之后,就更换朋友,人富之后,就会
更换妻子。家喻户晓的《秦香莲》便是一例。
从上面离异的理由看,离婚职权主要操在男子之手,有时妻子决意离婚,或妻子的父母决意让女儿同其
丈夫离婚,但女方无权写休书,仍要逼男方写休书。
改 嫁
北宋时期,当时社会上还是不讳妇女改嫁的。就是在宋室,士大夫阶层,妇女改嫁的事例也很多。两
宋的法律也规定,丈夫外出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准予妻子改嫁或离婚。北宋初宰相薛居正的儿媳蔡
氏,早寡无子,蔡氏就打算尽携货财改嫁别人,当时朝中有一官员向敏中也曾向蔡氏求婚。德高望重的
大臣范仲淹,幼年丧父,其母谢氏改嫁淄州长山县朱氏,范亦改姓朱。范仲淹做官后,才奏请朝廷准其
恢复本姓。女人夫死再嫁,便可以选择,是不受人干涉的。
《水浒传》描写的是宋朝末年的事,所以改嫁的事相对宽松。
《水浒传》第44回,蓟州两院押狱杨雄在长街遇石秀,二人很是投缘,石秀拜杨雄为兄长,杨雄大喜,
领石秀回家,唤妻子潘巧云出来相见。
原来那妇人是七月七日生的,因此小字唤作巧云。先嫁了一个吏员,是蓟州人,唤作王押司,两年前身
故了,方才晚嫁得杨雄,未及一年夫妻。
第25回,王婆设计潘金莲害死武大,同西门庆做长久夫妻,虔婆就劝潘金莲说:“出嫁从亲,再嫁有
身,阿叔如何管得?”
第102回王庆因调戏娇秀事发,被刺配陕州,出的开封府衙,只见王庆的丈人牛大户接着,同两个公人到
衙前南街酒店里坐定。牛大户叫酒保搬取酒肉,吃了三杯两盏,牛大户向身边取出一包散银两,递与王
庆道:“白银三十两,把与你路途中使用。”王庆用手去接道:“生受泰山!”牛大户推着王庆的手
说:“这等容易!我等闲也不把银两与你,你如今配去陕州,一千余里,路远山遥,知道你几时回来?
你调戏了别人家女儿,却不耽误了自己的妻子!老婆谁人替你养?又无一男半女,田地家产可以守你,
你须立纸休书,自你去后,任从改嫁,日后并无争执。如此,方把银子与你。”王庆平日会花费,思想
如今又身无分文,要那银两使用,叹了口气道:“罢,罢!只得写纸休书。”
牛大户一手接纸,一手交银,自回去了。
牛大户一是为女儿终生有靠,二是为了让女儿再嫁后有人所养,三是为王庆那厮太不争气,于是逼迫王
庆写下休书,以后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了。王庆这一劫可不折不扣是自己作将出来的。
以上就是《水浒传》中的几种婚嫁风俗,它对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显示了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