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佘大平 @ 2011-10-21
为什么要让晁盖早死?
佘大平
在《水浒传》中,晁盖死于第60回的“曾头市中箭”。
此时梁山刚刚开创,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怎么会让大头领中途夭折?况且《水浒传》的故事从上梁
山造反到受招安、到征辽国,一百单八位好汉无一伤亡,怎么偏偏要让晁盖早死?——这里面隐藏着
《水浒传》作者的一个极大的奥秘,一个创作意图的奥秘。
这还得从宋、元水浒故事说起。
在早期的水浒故事中,龚开的《宋江三十六赞》所列举的宋江三十六人中,虽然有“铁天王晁
盖”,但是他不是象后来的《水浒传》所安排的是梁山的首领,而且其位置排在第三十四位;《宋江三
十六赞》中三十六人是按照宋江、吴学究、卢俊义、关胜……的顺序排列的。很明显,这种排列不是随
意的。这说明晁盖在三十六人当中的地位是很低的。
在早期的水浒故事当中,凡是说到“三十六人”的,都包括了晁盖。这说明这个人物的产生是比较
稳定的,都没有说晁盖不久就死了。只有《大宋宣和遗事》说宋江“及到梁山泊上时分,晁盖已死”。
但是,《大宋宣和遗事》却只字不提晁盖死亡的原因和细节。当然,《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梁山泊聚
义本末”一段不过是一种故事大纲。其特点是提纲挈领、要言不烦,以极其简练的文字容载尽可能多的
故事情节。可是,用几个字,最多十几个字来说明晁盖的死因与细节,总是可以的吧。何况“梁山泊聚
义本末”中并不乏类似细节性的描写。如“智取生辰纲”,其中连“未吃酒时,万事俱休;才吃酒后,
便觉眼花头晕,看见天在下,地在上,都麻倒了,不省人事”这样的细节都写到了。《大宋宣和遗事》
一字不说,正表现了处于流传过程中的水浒故事那种不稳定、不周密的特点。
具体地说,可能有这样两种情况:
一种可能是,在当时流传的众多水浒故事中,关于晁盖的故事可能比较杂乱,尤其是这个产生于历
史事实之外并且是纯由民间创造的人物的生死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还没有发展成为周详而统一
的内容。面对这种漫无头绪的情况,《大宋宣和遗事》的编纂者虽然选择了晁盖已死的说法,却难于选
定其死亡的细节,干脆付诸阙如。反正是故事大纲,写与不写都无关宏旨。
另一种可能是,《大宋宣和遗事》的编纂者在收集材料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恐怕主要在于这部书
的历史性,在于如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警世人。“梁山泊聚义本末”这一大段水浒故事在编纂者
看来,不过是发生于北宋末年的一则历史故事,将它编进书中,可以用来说明“官逼民反”的道理和
“反贪官”的正义性,可以从中引出一条历史的经验教训。至于这样一则材料的故事性,以及这些故事
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许多问题,都与他们的关系不大。也就是说,“梁山泊聚义本末”中的晁盖坐第
几把交椅,他是什么时候死的,怎么死的,等第问题,编纂者不仅不感兴趣,而且心中茫然,最多也不
过是一些模糊朦胧的印象。所以,要不要把晁盖的死因及细节也写上一笔,恐怕连他们也弄不明白,或
者根本就未加考虑。
“梁山泊聚义本末”第一次撇开了历史上宋江率众起义这一最根本的事实,改而敷衍以晁盖为头的
一伙人,劫取了不义之财生辰纲之后,逃上梁山聚众造反,将造反头领由宋江换成了晁盖。其中九天玄
女的天书将晁盖排在最后,那是因为他“已死”。水浒故事的这一发展变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
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来写宋江,把他放在梁山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上,让他率领众人打家劫舍、起义造
反,固然是一件顺理成章、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再要在他的身上增添一层忠义思想的色彩,却是比较
麻烦的。因为要让一个聚众造反的“强盗”头子去口谈忠义,这个弯子无论如何是不好转的。
于是,水浒故事的创造者和改造者们想出了这个主意: 梁山事业的初期,先让晁盖出面领头造反,如有
不忠不义之罪,当然都是晁盖的;等宋江来到梁山上时,就可以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以新的面目在众
好汉面前创导忠义了。
既然晁盖是一个过度性的人物,在必要的时候,就必须让他死去,好腾出头领的位置,迎候宋江上
山,因为梁山不可能同时有并列的两个坐第一把交椅的人。这就是“梁山泊聚义本末”为什么匆匆忙忙
地将晁盖拔高为梁山的首领,又稀里糊涂地让他死去的根本原因。
然而,民间水浒故事的创造者和改造者们并没有让晁盖白白地死去,而是利用晁盖的死做文章,大
造忠义思想的舆论。这就是宋江上梁山时,吴加亮(即后来《水浒传》中的吴用)对他口述的晁盖所做
的梦。吴加亮转述的晁盖做的这个梦的情况非常简单,既无时间、地点,也没有说明是否遇见了神灵或
别的什么人。这同宋江得到九天玄女天书的故事比起来,内容实在太空疏。
这也许说明了,水浒故事虽然已经发展到晁盖必死的阶段,但其情节内容尚未充实起来。但是有一
点是明确的,就是让晁盖在临死前必须强调,梁山好汉“须是助行忠义,卫护国家”。人们常说:人之
将死,其言也善。水浒故事也许是有意利用了这一点,把忠义的要求以“遗嘱”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对
梁山好汉或听故事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不仅如此,这种忠义思想的要求还是由神灵指示的(尽管
晁盖的梦境过于简单),这就更具有一种神秘而又不可违抗的力量了。
到了元人水浒杂剧中,晁盖之死的时间愈来愈向后推迟,宋江上梁山的经历也愈来愈艰难曲折了。
关于晁盖之死,在现存的水浒杂剧中,除了《争报恩》一种外,其余杂剧都说“不幸哥哥晁盖三打祝家
庄,中箭身亡”,或者简单地说“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 《大宋宣和遗事》中没有三打祝家庄的故
事,这一重要的故事可能是元人水浒杂剧的创造。虽然水浒杂剧没有写出三打祝家庄的具体细节,但是
类似的故事轮廓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些水浒杂剧中看到。
例如《黄花峪》杂剧:为了救出刘庆甫的妻子,李逵化装成货郎,深入到蔡衙内的“十八层水南
寨”中侦察情况,然后梁山泊众好汉一齐打入,严惩蔡衙内。所谓“十八层水南寨”,其实就是多层设
防,配备了武装力量的地主庄园。“祝家庄”也就是与此类似的东西。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三打祝
家庄”的故事同梁山好汉反对以“衙内”为代表的权豪势要、贪官污吏的斗争有密切的联系。
由于创造了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晁盖之死就比《大宋宣和遗事》所说的宋江“及到梁山泊上时分,
晁盖已死”推迟了许多。因为三打祝家庄是一次大规模的攻打地主庄园的行动,必须要有较强的武装力
量和严密的军事组织,这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建设和准备。
晁盖之死的时间在元人水浒杂剧中愈来愈向后推迟,其结果,也就是宋江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的时
间被愈来愈向后推迟。这样安排故事情节的目的,是要把领头造反这种与忠义思想发生尖锐矛盾的行为
全部移植到晁盖身上,然后让他死去,成为一个过渡性的人物;而让宋江披着一身忠义思想的辉光
登上梁山第一把交椅。在这种与晁盖完全不同的起点上来塑造宋江的忠义形象,当然是方便得多了。
关于晁盖的早死,明末文人盛于斯在《总批〈水浒传〉》中就说:“晁天王不得其死者,君子恶乱始,
所以戒后世也。”这位老先生对待《水浒传》的态度是片面的,但是他已经注意到了晁盖的早死,并且
多少看出了一些问题。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