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佘大平 @ 2011-10-21
说长道短评议宋徽宗
佘大平
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几十位昏庸无道的皇帝。其中最出名的、弄得民间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
知的也有不少,北宋的徽宗皇帝赵佶就是一个。
在中国的历史上,对宋徽宗的评价一直很低。《宋史》指责他:“疏斥正士,狎近奸谀”,“怠弃
国政,日行无稽”,“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将他作为“著以为戒”的反面历史人物。
明清以来,中国的老百姓对这位昏庸皇帝的了解,主要是靠了《水浒传》对他的描写。虽然《水浒传》
为他说了不少的好话,替他开脱了不少的罪责,为他遮了不少的丑,但是几句虚话、套话蒙不住读者的
眼睛。在《水浒传》中,徽宗皇帝赵佶仍然是个昏君的形象。
明末清初著名的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对他的评说,就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老百姓对他的看法。对皇帝
本人,金圣叹在评点小说的时候,虽然不敢象对待贪官污吏那样批评得痛快淋漓,但是也说了一些不大
恭敬的话。
金圣叹在《水浒传》第一回的回前总评中说:“乃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则是乱自
上作也。”
《水浒传》第一回介绍端王(即不久以后便登上皇帝宝座的宋徽宗赵佶)说:
这端王乃是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见掌东驾,排号九大王,是个聪明俊俏人物。这浮
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
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
金圣叹在这里批了六个字:“诚乃巍巍圣德!”——是褒是贬,是刺是赞,读者心中自会明白。
《水浒传》的故事,有许多是由《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梁山泊聚义本末”发展、演变而来的。《水浒
传》对宋徽宗的恶行恶德不敢揭露,并且说了许多好话为他辩解,然而《大宋宣和遗事》却不给它这个
面子。
《大宋宣和遗事》认为:国家的兴衰,“都关系着皇帝一人心术之邪正是也”。于一开始便历数了
从商纣王、周幽王直至唐明皇等一系列昏庸皇帝的过失,直接将话头引到了宋徽宗赵佶的身上:
今日说话的,也说一个无道的君王,信用小人,荒淫无度,把那祖宗混沌的世界坏了,父子将身投
北去也。全不思量祖宗创造基业时,直不是容易也!
《大宋宣和遗事》还综述宋徽宗的罪过:
朝欢暮乐,依稀似剑阁孟蜀王;论爱色贪杯,仿佛如金陵陈后主。遇花朝月夜,宣童贯、蔡京,值
好景良辰,命高俅、杨戬,向九里十三步皇城,无日不歌欢作乐。盖宝录诸宫,起寿山艮岳,异花奇
兽,怪石珍禽,充满其间:画栋雕梁,高楼邃阁,不可胜计。役民夫百千万,自汴梁直至苏杭,尾尾相
含,人民劳苦,相枕而亡。加以岁岁灾蝗,年年饥馑,黄金一斤,易粟一斗;或削树皮而食者,或易子
而飧者。
“梁山泊聚义本末”开宗明义就写“花石纲”的事情。花石纲是宋徽宗为了满足自己享乐腐化生活
的需要而搞起来的。“上颇垂意花石。(朱)缅初才致黄杨木三四本,已称圣意。后岁岁增加,遂至舟
船相继,号做花石纲。”朱缅、蔡京等人为了巴结徽宗皇帝,任意扩大花石纲的规模,残酷地掠夺民间
财物,许多人被弄得家破人亡,怨声载道。
《大宋宣和遗事》为了对宋徽宗的荒淫生活进行揭露,还集中描写了他私幸李师师的故事。李师师
的故事,许多野史、笔记都有记载。《大宋宣和遗事》用在李师师身上的笔墨不多,主要描写宋徽宗被
童贯等一帮奸臣所包围,置国事朝政于不顾,终日淫乐。先是偷偷摸摸地嫖妓宿娼,后来竟然公开地将
李师师接入宫中,敕封为“明妃”。其淫乱无耻的程度,在封建帝王中也可谓是空前绝后的。
《大宋宣和遗事》还借老百姓的嘴巴当面诅咒宋徽宗:正月十五庆赏元宵之时,忽然有人“从人众中跳
身出来,以手画帘,出指斥至尊之语”。又有五台山治水僧人骂道:“无道之君,看看被掳,犹不自
省!”
由于北宋灭亡,皇帝被俘,国家遭到了空前的惨祸和奇耻大辱,宋徽宗也由揭露和批判的对象一变
而为受到老百姓同情的对象,由荒淫、昏庸的象征一变而为遭受压迫与欺凌的国家与民族的象征。在国
家遭到剧烈惨祸的时刻,宋徽宗也受到敌人的欺侮,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下面的一段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老百姓对待亡国之君的态度:
太上皇(徽宗)北狩(被俘虏去了北方)……粘(罕)遣骑吏持书示上皇已先行矣,谓帝(钦宗)
曰:“元帅今遣汝等赴燕京朝皇帝,来日起行。”……骑吏牵马四匹,令帝及二后乘之。二后素不能
骑,吏遂掖而乘之。路旁见者泣曰:“皇帝父子北去,我等百姓何日见太平也!”
老百姓对赵宋皇帝的态度,由憎恶而转变为同情,其根本原因是在国破家亡的严重关头所产生的民
族情绪。后来关于徽宗皇帝被摧残、被折磨惨死的描写,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民族思想,激发了他们报
仇雪恨的强烈愿望。
《大宋宣和遗事》是这样描写徽宗皇帝被摧残、被折磨而死的:
宋绍兴六年(1136年,此时距二帝被掳已过去十年),经夏及冬,上皇(徽宗)疾甚,不食旬日,
不复有药。彼中疾者止取茶肭子啖即愈。帝(钦宗)亦进上皇啖之。味苦,及下咽喉,辄成疮疾满腹。
帝自土坑中顾视上皇,则僵踞死矣。帝呜咽,不胜其恸……随即护人已白官中,乃引彼土五七人,径入
坑中,以木共贯上皇而去。帝号泣从之,直至一石之前,架尸于其旁,用茶肭及野蔓焚之。焦烂及半,
复以水灭,以木杖贯其尸,曳弃坑中,其尸直下至坑底。
宋徽宗的悲惨遭遇,在民族的感情意识中留下了流淌着鲜血的创伤。《大宋宣和遗事》作者的目
的,正是要通过这一页惨痛历史的披露,来激发老百姓的民族感情。人们对赵宋皇帝的态度,由憎恶而
转变为同情。在宋、金战争的背景之下演变、发展成书的《水浒传》,它在具体描写宋徽宗这个艺术形
象的时候,之所以要为他说了许多好话,为他辩解,除了政治的、伦理的原因之外,当时老百姓的这种
思想感情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这种思想和感情一直影响到《水浒传》的续书。陈忱在《水浒后传》当中就用了一整回的故事,专
门讲述浪子燕青和杨林冒险去金人兵营中探望被俘虏的宋徽宗。
撇开赵佶做皇帝的功过是非不说,作为一个普通人,赵佶是可以算得上一位才子的。他是一位很有
成就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他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瘦金书”运笔如
矢,劲如铁,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在音乐和文学方面,他也很有天赋。如果他不做皇帝,说不定不会
去做那些祸国殃民最终害了自己的事情,而会在艺术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用现代人的话来说——他是个艺术型的人才,不是政治型的人才,尤其不是做皇帝的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