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街
《水浒传》非正统社会结构层分析
作者:尹基殿 @ 2011-10-21
《水浒传》非正统社会结构层分析
——兼谈主题思想
尹基殿
《水浒》之所以是一本奇书,是因为它在艺术成就和思想主题这两方面都达到了一般小说所不能企
及的地步,因此也被列为明朝四大奇书之一。对于《水浒》的艺术成就,一般来说除了赞誉,很少有为
之发生剧烈冲突的争论,特别是《水浒》中鲜明的人物个性描写,战争场景安排,情节转换调动,都让
人叹为观止。相对而言,在主题思想方面,《水浒》面临的争议就比较多,各种主题思想层出不穷,在
时间的纵向上,各种思想不断推翻前一种,而后又被后一种思想推翻;在时间的横向上,各种思想共同
出现,百家争鸣,各执一端。
本文主要是以宋王朝正统为参照物,通过对《水浒》非正统社会结构层的分析,来达到辨析主题的
目的。本文主要是在对《水浒》中的游民阶层、庄园制度、山头村寨、地方割据等多种结构存在形式的
形成、发展、特点、联系、矛盾以及比例分配的分析,并且把《水浒》成书的影响因素融合进入,以达
到明晰此书存在的意义和必然偶然。为了不受其他思想不良影响,本文除了必要的参考资料,大部分是
以书论书,即从《水浒》中来看《水浒》。
文学作品的存在是有实践基础的,而一切文学在作品都是有目的和意义的,甚至于所谓的无意识、
无目的其实也是一种存在意义。《水浒》的形成当然也不例外,概括的说,它经历了实践——理论——
实践的过程。它来源于历史的实际事件,经过文人加工成为有意义的文本,又引导我们去追求它的意义
以指导我们了解历史,欣赏美文。本文是要通过对其的非正统结构层的分析,达到更好了解《水浒》的
意义和思想。
(一)
我们以宋王朝为正统的社会结构中心,那么一切与之意志运行相离的其他形式则被列为非正统,这个意
志主要是社会的行为准则,主要是法律与制度控制下的表现方式。很显然,我们所要论及的游民、庄
园、山寨、割据都是在一定程度上与宋王朝相背逆的。这些都是上层建筑所不齿和痛恨的,甚至为之寝
食难安。
1、在《水浒》中,游民阶层的队伍是庞大的,那是大厦将倾的表现之一。所谓游民,简单的说就是脱离
了社会宗法网络制度的个体和群体。这些人没有职业,一般处于社会边缘,随时都会对社会持续产生破
坏。这里要论及的则是比较狭义的游民,专门是指游民中的个体。
《水浒》中的这些人大部分是有黑社会性质的。他们给社会带来的没有益处,只有破坏与危害。如:离
开史家庄而逃亡的史进,最终走向剪径;盘踞在瓦罐寺的生铁佛崔道成和飞天夜叉丘小乙,抢夺良家妇
女,苦害僧侣;东京酸枣门的张三李四,靠赌博讨钱为生;汴梁的泼皮没毛大虫牛二,开封府治不了,
满城人见了就躲;十字坡的张青、孙二娘,开黑店,卖人肉包子;揭阳镇的三霸开黑店贩私盐,鱼肉乡
里,做私商,江里抢劫;扬子江里的截江鬼张旺和油里鳅孙三以及假李逵。有些则是一旦寻找到机会,
就敢做下天大的事,如有为晁盖献富贵的刘唐、公孙胜,最终截取了生辰纲;在江湖上买膏药的李忠、
薛永、汤隆,三人在各种环境的刺激下都当了山大王;失去了生辰纲的杨志和离开大相国寺的鲁智深,
合力拿下二龙山;送信的赌棍石勇,专门偷马的段景住;靠偷窃为生的时迁,竭力谋求不法的道路。而
像蓟州城里卖柴的石秀;四处逃亡的宋江;江湖上最没有面目的焦挺;都是随时可能违犯法律、危害社
会的。其他还有文化流氓荆南李助,等待入伙的韩伯龙等等。
这些人不管行为是否值得称许,但是就其形成的原因而言,从客观上的积极里说,江湖准则的强有力吸
引,前辈们的引导,给他们产生向往的情怀;消极里说,朝廷的政策不佳,政府的腐败和罪恶,乡绅和
贵族的欺压凌辱,给予他们不得不反的理由和必然。从主观上的积极而言,个人对于江湖形式的向往和
对江湖希望的亲和,使他们乐意为此而活;消极而言,这种生活虽然不好,却是最有效果的发达和泄愤
的途径。总之,每一个人都会在这些条件里或多或少的被占有。
因而,他们就有明显的特点,危害性或破坏性和危害潜伏性,流动性,大部分不用纳税一类,而相对少
的一些则是纯游民,在现象是还没有表现为暴民,典型的是流落在蓟州城里卖柴的石秀。
由此,他们最终的结果是不可预定的,很少一部分成为良民,似乎这是一条不归路,恶了高太尉的王进
算是一个,经历很长时间的流荡,才去了老种经略相公那里谋差。一些是一辈子没有变化,比如孙二娘
的父亲,一些是命送在自己的 “职业”上,很典型的是假李逵;绝大部分是走向组织游民的队伍,这
些是各种山头村寨的大王和地方割据的开国“功勋”,其中宋江、田虎、王庆、方腊可以称得上是升华
了,直接成为割据的领袖。
2、《水浒》中的庄园可以说是所有脱离正统社会秩序形式里最为隐蔽的,有人认为是一种里甲制度的存
在载体和变化,但是我们必须看见这已经是一种质的变化,即存在不可控制性。他们立场没有固定性,
随时有可能走向极端,又有可能保护一方,他们不需要国家兴师动众,而郡县又无可奈何之,类似与明
清云南一带的土司,自身潜伏的危机也是不可预测。
在《水浒》中比较典型的有史家庄,沧州柴进庄园,东溪村晁盖庄园,白虎山孔家庄,揭阳镇穆家庄,
曹家庄,毛家庄,西京龚家村以及定山堡段家庄等等。这些庄园外在的特性大部分有惊人的相似,我们
拿史家庄来做一个例子。首先有一个老庄主——史太公,可以说是精神领袖,是基业的原始创造者,孔
家庄,桃花庄,穆家庄,曹家庄,毛家庄,四柳村狄家庄都拥有;史家拥有里正的职衔,太公去世后史
进接续下去,这个是庄园存在的一种保护,这也成为最为隐蔽结构的原因之一,曹家庄和东溪村晁盖庄
园也是拥有,明里是一方良民,暗里借助权利扩展节外生枝的权利;一群得力的庄客,像书中提到的矮
丘乙郎、赛伯当王四,这个所有的庄园都拥有,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们是坚强堡垒的生力军和
建设者,大部分来源于各种性质的无业游民,以及一些在逃后失时好汉;而其中最为核心的史进了,史
进远近有名,江湖好汉知名,所以少华山不敢小觑,称之为不可撩拨的大虫,乡里县衙闻名,以至于华
阴县的县尉和两个都头来捕捉的时候也只能站在门外,等待史进答话,不敢有所冲动,原因在于史进有
万夫不当之勇,东溪村晁盖庄园,白虎山孔家庄,揭阳镇穆家庄,西京龚家村以及定山堡段家庄都是如
此;最后,能构成史家庄庞大势力的是充当他势力范围的史家村以近所在村民,这一点史家庄犹为突
出,也成其典型的原因之一。
应该说庄园制度的由来是由里保制度和村落聚居双重结构演变而来的,是社会不安催化的结果,民俗民
风、社会文化的畸形异变。根源是封建农业国家权利无法完全渗透,而同时在有限的权利运用上不良运
行,促使有能力者借助这个机会,抓住失去保障群体急需一个相对稳定的统治来施行的机会,而有能力
者本身又不安分于现状,很快的就形成这种结构。
它的统治基本两种方式结合的,一是统治者利用正当地位,名正言顺的管辖,二是本身的实力,包括武
力、物力和产业。那么我们看见它已经不是正统社会结构的证明是在于正统社会已经无法控制它的统治
和变化,在史家庄,都头和县尉的征讨根本上是一种形式,而在晁盖庄里,宋江、朱仝私自放走晁盖,
除了友谊以外更加重要的是晁盖不可撩拨性。
当然,庄园制度也会受到破坏。史进的出走是勾结山贼,杀害官员,也就是说和统治者的同盟撕裂了;
柴进的进监狱虽然直接原因是李逵打死殷天锡,其实是水满则溢,是柴皇城的花园太好了,统治者觉得
撕裂同盟比维持更加有利益;晁盖上梁山则是刚好相反,他觉得撕裂对他更加有利益,于是就截取生辰
纲;白虎山孔家庄,揭阳镇穆家庄,西京龚家村以及定山堡段家庄就是最为寻常的因为平衡的打破而受
到破坏。因此,必然带来庄园的变质,有消失,如史家庄,沧州柴进庄园,东溪村晁盖庄园,揭阳镇穆
家庄,西京龚家村以及定山堡段家庄;有成为山寨,白虎山孔家庄,有统治者成为游民、大王,如史
进,晁盖,柴进等人。
3、庄园在书中的具体数量是不多的,但它给我们留下的实际的隐藏力量在范围上,数量上,还是力量上
都是很强大的,然而,之所以它在摧毁和动摇统治阶级的影响上不是很大,是因为它和统治阶级和联系
是最紧密的,相对而言,山头和村寨不管是数量上还是破坏性上都远远的超过了庄园,山头和村寨的现
实危害和隐患无意是巨大的,他们大部分是游民的组织团体,而且是游民中的非法者,也就是说,他们
是承续个体游民暴民意志,并且实现了不法游民的非法愿望。我们这里主要是来看一下这些还没有够上
割据的团体的基本情况。《水浒》中山头巨多,各色各样,主要有少华山、桃花山、宋江统治之前的梁
山、二龙山、白虎山、清风山、黄门山、饮马川、登云山、芒砀山、枯树山以及王庆之前的房山,而村
寨主要是祝家庄和曾头市。
《水浒》中的所有山寨不是来源于游民就是来源于庄园,上述山寨基本如此,或是无业游民和在逃囚
犯,或由山庄演变而来。我们这里就拿二龙山为例,来看一下《水浒》中这些山头的特点。首先,二龙
山之前的头领是邓龙,后来被曹正、鲁智深、杨志施计给夺取了,在这一点上梁山的王伦,房山的廖立
以及饮马川的无名小辈都是被人所夺,自己则是身首异处,说明山头的统治地位也是能者居之的,这和
黑社会的火并很相似,但是官府根本没有插手的权利。其次,二龙山后来又加入了武松、张青等辈,并
且都是通过中间人介绍的,这一点与梁山的林冲类似,但是桃花山的李忠,清风山的郑天寿则通过打斗
而被邀请加入的,饮马川的裴宣则是半路的囚犯被截加入,这说明一方面加入的方式多样,另一方面加
入的条件是彼此有所熟悉,绝对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山头虽小,但很谨慎。再次,二龙山上山只有一
条路且有三关,一般人根本不让靠近,几乎所有的山寨都是相同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戒备森严,这
是他们在众多国家地方政府包围下的必须要素。再次,二龙山靠打家劫舍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有曹
正开酒店为探口,应该说只要是能打下的任何人不会放过,但是它和其他山头又保持着联系,“三山聚
义打青州”一节就说明各个山头之间的联系还是很紧密的,为的是共同的生存。
而村寨在《水浒》中则是集中为祝家庄和曾头市,村寨最大的特点是他们的双重性。他们有庄园的形
体,和政府联系紧密,但是政府不能危害他们的根本利益,否则就翻脸;而本质上是山头的异化,骨子
里是是强盗的模型,是所有脱离正统社会的结构里的伪君子。从自我保护上说,一方面他们要联合其他
村寨,就像山头同盟一样,另一方面时刻准备和自己最大的敌人作斗争,这个特点祝家庄贯彻的很好;
从掌握发展上说,一方面联合政府,断绝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主动攻击自己的最强大敌手,这个则使曾
头市更为出色。
山头和村寨是可以互相演变的,总体上说更多的是村寨成为山头,其实白虎山有这方面的迹象,但是它
还是庄园变化而来,因为之前的白虎山庄还没有够的上存在的条件,但是我们可看到这方面的可能性,
同样,清风寨虽然被灭了,但是我们也是可以看到村寨变为山头的可能。而山头变为村寨则是饮马川和
登云山,打方腊回来以后,裴宣等人回饮马川,邹润回登云山,这个时候已经是正当了。可见二者都有
互相演变的可能。
4、“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这是宋徽宗最头痛的四个人,在“柴进簪花入禁苑”
这一节的时候,在睿思殿看到宋江的名字和其他三寇同列时,彻底明白了自己在宋王朝的地位是什么。
所以在这里我们将七十回后梁山一零八将重新排座位后的政治地位同准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共
同列为地方割据。总体上说,因为梁山领导者的立场问题,我们可以说,梁山这股势力是地方割据里的
死胎或是先天不足。而王庆三人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土皇帝,河北田虎甚至有走石敬塘道路的迹象。
为什么说这四人够的上称地方割据,王庆三人的景况更加明显,首先,有自己的国号,王庆称楚,田虎
称晋,方腊书中虽没有直接的表明,但是下属有衔恨之为“天子”,又有“大太子南安王方天定”这样
的字迹,可见不逊于前二者;其次,官员的称号也是有模有样,有左右丞相、太尉、国师、尚书、殿
帅、枢密、宣抚使、转运使等等,还有国舅、王妃,甚至有太子,御弟。论到王庆书上说:“王庆遂于
南丰城中,建造宝殿,内苑,宫阙,僭号改元;也学宋室,设文武职台,省院官僚,内相外将”;再
次,有自己庞大的国土,王庆占据八座军州八十六处,田虎占据五府五十六县,方腊占据八州二十五
县,都可谓独霸一方,回顾历史,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有些政权国土也没有这么大,像南平高氏政
权更是小的可怜。再次,我们可以看到在宋江带领军队去打三大割据的时候,对方都称宋朝为宋朝,也
就是说在他们眼里,这是两个国家的战争,而不是反围剿的事情。那么在这四点上,梁山政权在官职上
和积极主动反击宋朝的进攻其实我们发现是相同于前三者的,而梁山又有自己“替天行道”的口号,我
们不禁想起黄巾军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皇帝为天子,既然是替天行道,
就是说这个天子的天道已经不行了,那么行的道也就不一样了,这样看来,和王庆三个势力的独立性就
接近的多,而从本质上趋于一致;又梁山有晁天王,王庆与妃子国舅,方腊田虎有太子,岂不是如出一
辙。这是从共性来说,也是成其为地方割据的理由。
从个性来说,主要是来看一下梁山这个发育不良的和其他三者的不同。首先,梁山是一个纯军事势力,
从排座位后各司其职是我们就很清楚明白;其次,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只有水泊一隅,并且毫无扩展
的意思,再次,对正统政权有妥协,希望招安,它的构成成员出身不好,领导者是胥吏,大部分是官员
投降的,存在很大的动摇性,这也是其成为残疾的原因。
最终归宿很明显,梁山受招安,是属于和平解放,王庆三人国破人亡,是属于武力吞并。但是在一点是
相同的,那就是都不得善终,也就是说明一山不容二虎,最终只有一个政权是必然,而宋江四家被灭是
偶然。
(二)
上文我们对于《水浒》中主要的几种以宋王朝为正统参照物而分别出来的非正统社会结构层进行的了一
个简述,在这里我们将来系统分析这几种结构的联系、走向、存在的偶然与必然以及归宿,并且就对产
生《水浒传》此书中如此独特的非正统结构层的安排的决定因素进行有所分析,以达到明了《水浒》主
题思想的倾向。
1、《水浒》中各种结构(包括正统的宋王朝)之间是存在紧密的联系,因为联系,才有互相的演化,上
文在每一种结构层的分析中已经有所提起,这里要整体论述一下。从根源来说,首先要提到宋王朝,宋
王朝统治的失败是爆发群体产生的根本,从一开始书中就描写奸臣当道、忠良出走,高俅得势,王进受
害,这是暴风雨的前奏和迹象。
国家上下昏庸,官道不良,百姓生命和财产得不到保障,经济提不去,而官吏以民为鱼肉,法律以金钱
为准绳,于是就很自然的就有失业和失势人群,失业之人生活得不到解决,就会有非法谋取的手段,失
势人群情绪的得不到稳定,就会不正当发泄,就演变为暴民,这是游民产生的基本方式,因而带动囚
犯、剪径、游方等兴起,带动各种社会所鄙视的贱民,这样国家就产生游民,《水浒》中的阮氏三雄和
武松就是一个例子。而有的游民习惯于居所稳定,就会去投靠有势力的人或组织,往好的方面则有王
进,投靠老种经略,重新回归政府,这是极为少数的;有的投靠庄园,在庄园里有一个稳定的差事,这
类就是大部分的庄客,如史家庄的矮邱乙郎和王四,而有本事的就成为食客,就想宋江投靠柴进一样,
而且很受欢迎,这样都可以增加彼此在江湖的知名度;有一些则是更加喜欢无政府状态,就投靠山寨,
本事小的成为喽罗,本事大的成为头领,李忠本是游方的武师,最后上桃花山就很明显;随着山寨势力
的扩大,成为地方割据以后,喽罗就成为了军队,宋江四人的政权就是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大辽的顺
民,有奶就是娘,百姓很多时候只是要一口饭。
国家腐败,控制不周或是把精力集中在城市中心公里和剿匪的时候,有时会把权利委托给里正一类,不
忠心的往往会借助这个机会凝聚自己的力量,造就自己的权利中心,这样就产生庄园管理。庄园的庄客
可以来源与游民,同时庄园一旦破灭就会回归很多人为游民,史家庄的破灭就有很多庄客失业,去寻找
另一个东家;同时像晁盖上梁山后就有许多庄客成为喽罗,庄主成为头领,而白虎山庄则是彻底的演变
为山头;同时带动的庄园变化为村寨的则是祝家庄和曾头市;庄园的领主投靠地方割据的也很多,在
“宋江智取润州城”的时候,提到的方腊手下东厅枢密使吕师囊和扬州城外定浦村陈将士就是了;相对
来说庄园(我们这里的庄园特指在宋王朝控制下的)和外族政权的干系就少一点,但是我们看将太湖四
杰最后都是在李俊的带领下在海外创立国家。
山头和村寨的成因同地方割据的共同是不顺服或不承认正统的统治秩序,而山寨只是在逃避这种秩序,
因而山寨是希望回头或是胸无大志者的居所。首先,山寨是有可能回归正统,所谓想当官,杀人放火受
招安,这是常常有的,即和平解决,十节度使的出生就是山寨身份,最后都成了朝廷大员;然而。山寨
受招安或是被围剿也会使一批游民产生,因为朝廷无法安置或是彻底根除这一批人,于是就又有大批恢
复原貌,成为游民;我们说祝家庄和曾头市是伪君子,变色龙,是因为他们游离在两种状态的边缘,玩
察边球的游戏,所以当他们是村寨身份来的时候,又是最为容易变为庄园地位;一旦山寨有强大的统治
者,不顺服且不承认统治秩序,并且要建立新的,符合他们意志的同志秩序时很可能演变为地方割据,
这个宋江等四人统治下的割据势力都达到这个境界;同庄园一样。
割据势力和山寨本质不同在于要废弃现有的统治秩序,创造符合自己利益和意志的统治秩序。但是一旦
山陵崩,就像梁山被招安,王庆三人的政权被摧毁,风化出来的照样是各色各样的存在形式。领土被剥
夺,成为正统统治政权的国土,成为郡县,人民改编户头,成为顺民,头领成为官员,梁山的众将就
是;一部分在逃官员,位小的兵民以及不服教化的个体旧沦落为游民,梁山的结果中,浪子燕青、公孙
胜、朱武一类就是;论到李应和杜兴,则是有回到李家庄,成为庄园的领主,这是演化为庄园的结果;
裴宣回饮马川,便是回归山寨的有一个例子。
2、 任何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水浒》中的诸类非正统结构也是如此,从大的角度上说一个朝代的存
在是有其客观和主观的理由的,宋朝的存在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客观,至于叫做宋,则是主观,也就是偶
然和必然的双关。《水浒》中的其他各个结构也是如此,是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必然性决定偶然
性,而偶然性又是下一层的必然性,譬如宋朝存在的偶然性里面,会出现皇帝是必然的,至于是何人则
是一个偶然。
《水浒》中各个结构层的出现接是如此,从必然性上说,为什么在两宋之际会有那么混乱的局面,为什
么各种形式的量力会层出不穷,并且蒸蒸日上,为什么最后又都归无有?这是有原因的。政治上,宋朝
是一个文治的国家,宋太祖鉴于五代十国军阀混乱,武将靠武力取天下,导致五十年间更换五朝十五
帝,于是就实行杯酒释兵权,取缔势力庞大的节度使,各地区文官为首,武官为副,并且把大部分势力
强大的军队集中在汴梁,地方政府剩余老弱病残。岳飞说“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会太平,
在治理国家上,文官如果被财所迷就会失去智慧的眼睛,况且宋朝又是一个文治的国家,搞的是科举,
讲求门生和裙带关系,于是必然产生腐败,必然生乱。文官无能,武将必然受气,《水浒》中清风寨本
来是花荣一个人的,结果朝廷拨来一个文官为正寨主,不但剥夺了他的位置,而且又处处与他受气,结
果宋江和清风山的原因,花荣把长期的愤怒一起发泄出去,反了;文官爱财是腐败的关系,大名府梁中
书是蔡京的女婿,在书中先后两次提到生辰纲,一明一暗都是十万两,这是大的,阳谷县的县令搜刮一
担珠宝叫武松送上东京,便是小的,按照宋朝的俸禄,梁中书几个十万两简直是天文数字,况且梁山打
下大名府以后装载了几百车上山,而在县级行政单位里,一任不过三年左右,阳谷县令能搜刮一担也是
不可想象,十万生辰纲才十来担啊。如此一来激变是必然,可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啊。经济上,中
央政府把地区大部分财力集中到手里,只留下少数的给地方支取用度,基本设施根本得不到保障,所以
不管是庆历新政还是王安石变法从经济上很难有有效的落实,但官员又要搞形象工程,加上长期存在的
冗官局面,这样上下盘剥,真的是民不聊生。徽宗初年,在农业中最严重之一的是先设“稻田务”,又
设“营缮所”, 括为公田,许多佃户因为不满而投诉受刑致死。就此一端也足够老百姓反了。所以在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中阮氏三雄宁愿水泊被王伦一帮人占据也不愿朝廷来受税,可想而知,苛政猛于
虎。军事外交上,宋朝从一开始的主动进攻到防守进攻,从积极防守有沦落到消极防守至退守,而在檀
渊之盟以后,岁贡不断,连西夏效果也竞先效仿辽国,而内部官员又卖国求荣。在《水浒》中梁山打下
来的几座军州都是宋朝自己的祖宗的土地,当要彻底攻克燕京的时候辽国派出官员对蔡京、高俅等辈进
行贿赂时,一切成功功亏一篑,并且可笑的是连辽国都知名蔡高之徒好贪。文化上,宋徽宗是个风流皇
帝,书上说“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
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而高俅就是踢球踢发迹的。当时的社会风气也
是如此,市民文化极度膨胀,无业游民的生力军更是势不可挡。高俅发迹之前是无赖,东京的没毛大虫
牛二和大相国寺的张三李四都是此辈。其他等个方面还有很多,总体是这些必然的存在导致了社会的畸
形发展,因而决定了脱离正统社会的结构的形成。
3、《水浒传》成书后,各种类似的书籍层出不穷,但是没有一本书籍达到《水浒传》的水准,《水浒》
的特色就是集中精力描写脱离了正统的各种社会结构的形态,并且富有实际的对照性,真切的再现了两
宋之际的社会政治局面,准确的抓住了元明的民众文化现象,强烈的表达了元明的文人意识,应该说这
样的形成是有其决定因素的,这个决定者主要是时代(历史)原因、民众文化和文人意识。
《水浒》描写的这些纷繁复杂的社会结构以及之间的关系,是历史事实存在的结果,要描写宋江起义,
并且把他们和历史场景结合起来达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效果就必须立足于两宋实际的状况,两宋之际,天
下大乱,南北战争成拉锯状况,政府成害民工具,并且在次要描写一场起义战争所面临的各方各面,就
必须取材于真实的历史画卷。战争导致的百姓流离,导致的人民揭竿而起,各地野心家借此机会要好好
展现自己,全国势必成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趋势,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种种形式的结构实际上都是
在挣扎着前途的走向和取向,为前途和发展的担忧和努力其实是战乱时代人民的真实光景。《水浒》的
故事既然发生在这样的时代,又要描写这样的事情,必然要把各种社会结构的真实面貌表现出来,这样
是写作对于一个伟大的作品来说甚至是义务,历史的存在可以说是决定因素之一。
其次是关于民众的文化,主要是接受心理的文化现象,《水浒》故事模型于宋朝的《大宋宣和遗事》,
发展于元杂剧,成书与明朝早年,这样的故事发展实际上最为决定《水浒》故事意识形态的元杂剧期间
的影响,舞台效应和说书艺术在那个年代是最好的春播方式,老百姓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的故事,并
且更加愿意去听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达到的愿望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发泄的情绪,元朝是
一个外族统治的国度,是野蛮政权用他们的马鞭去抽打文明制度的子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反抗的意识
和心理蓝图,《水浒》各个结构层的方方面面一方面道出了他们的实际光景,另一方面有在为他们的背
叛蓝图制造心灵共鸣,这样形成的接受性是很强的,而经营者抓住了这个事实,极力把自己的文学艺术
向他们靠拢,于是民众的接受心理有成了一个决定因素。
应该说《水浒传》在成书之前的各个故事和艺术形式都是单独的,需要文人把它们串掇起来。文人在再
加工的时候必然避免不了有自己的意识进入到里面,另一方面,一直放弃不了自己是文人这样一个可怜
事实。于是他们复杂的心理在文学作品中就很有表现,利用自己的才能把历史和现实的故事重新整理起
来,控制主要任务的命运,宋江在《水浒》里就是很被文人意识控制的人物,也就是说在书中可以看到
文人的背影,是一种不被承认而一心要被承认的无奈和悲剧的发泄。这样的成书,文人在加工的时候的
决定因素也不可避免的。
总之,《水浒》的各个结构层如此复杂是必然和偶然的结果,它们的决定者绝对不是单一的,是各种力
量较量的结果。而它的主题思想也是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也显得扑朔迷离,让人倍感困惑,因此如果
不抓住主要的线路,就往往会徒劳无功。
(三)
我们这样大费笔墨的来阐明《水浒传》非正统社会结构的各个面,无非是要说明《水浒》的描写是以各
结构层为对象,并且把其他的一切都融入其中的,这样我们就很好的看见《水浒》的复杂思想之所在。
我们并且要回顾一下以往的各种主题思想说,并对其进行概括的对比和讨论。在以往,我们接触的《水
浒》主题思想有“水浒忠义”英雄主义说、“诲盗诲淫”说、农民起义说、反面教材说、为市民写心
说、忠奸斗争说、地主阶级内部革新派与守旧派之争说、综合主题说、反腐败说、游民思想说、边缘人
物说等等,其中有一些是无稽之谈,纯粹是为了哗众取宠,有一些是为了突出某一个特性而来的,还有
一些抓住了大部分内容但还不是很充分。
对于以往的各种学说,我们简要的来回顾一下,首先是无稽之谈,典型的代表是为市民写心说,我认为
在《水浒》里面根本就是没有这样的意思,如果是为市民写心,那么这样的方式真地很无聊,除非说是
市民不甘安分守己,也要造反;其次是一类为政治服务的说法,像投降派的反面教材说、“社会主义小
说”,他们是结合当时的需要而发起的在政治上是需要,无可厚非,但是因此而对于文学来说绝对是一
种强奸;再次,是一批夸大了《水浒》思想功能的学说,我觉得像忠奸斗争说、地主阶级内部革新派与
守旧派之争说等就是了,在《水浒》着是有一些忠奸斗争和地主阶级内部的斗争,但是这些只是一本很
全备的书所应该具有的部分,但是如果要把它们提升为主干,就是很大的错误;再次,就是主观性很强
的学说,类似于“水浒忠义”英雄主义说的说法,它们的主观性思想很强,也就是从文本到文本,从影
响到影响,而不会有很好的客观性,也就是只会就书论书以及影响;最后一类,我觉得就是客观性比较
强的学说,是游民思想说、边缘人物说,这也是我比较欣赏的,因为它们抓住了整个局面,把舞台和泥
土给看见了,游民说在为《水浒》的各个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上是有所全面的把握,而边缘说道出《水
浒》主角的地位和悲剧的根源。
但是我觉得《水浒》的主题应该是文章所阐述的关于非正统社会结构层的描述,因为他有历史的基础,
有强大的民众接受文化以及强大的文人创作共鸣,一方面他在述说各个结构群体的活动,另一方面这种
群体都有自己的实际对照。但是这个和游民说不一样,游民说范围太小了,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而边
缘说则是把它处于边缘来论述,但是,非正统绝对不是边缘,何况正统只是一个参照物,另外,各个结
构曾因为层次的不同,性质也就不同,也就是说有一些可以说是边缘。
总之,关于《水浒》这一本伟大的书的各方面的各种论述将会长期不休止的讨论和争论下去,也许每一
个论述都将恩泽下一代的专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