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欧阳健说水浒
《施耐庵文物史料考察报告》发表30周年座谈会小结
作者:欧阳健 @ 2012-05-21
纪念“1952年中央文化部关于施耐庵身世调查”60周年
和《施耐庵文物史料考察报告》发表30周年座谈会
学术小结
2012年4月29日
欧阳健
会议小结,原来说好是由李灵年先生作的,李先生谦虚,临时推给了我,只好勉为其难。今晨三点
半起来,草成此稿,借侯忠义先生的书面发言,从下列几点略作发挥:
1、《水浒传》不是没有作者,也不是不知道作者是谁,而是确确实实知道了是施彦端,即字耐庵的伟大
作家。
宣扬《水浒》作者不可知的观点,或宣扬《水浒》成书于嘉靖年间的观点,一时间都很有影响。乍看是
一个纯学术问题,似乎无伤大雅;其实背后的潜台词,是两种不同的对《水浒》精神的解读。我们对施
耐庵的考证,符合《水浒》产生于元末明初的传统记录。《水浒》面对动荡年代,天翻地覆的变化,宣
传“造反有理”,就显得顺理成章;如果成书在嘉靖,商品经济活跃,这时写《水浒》,就是“教人犯
法,破坏稳定”。我们看,几乎所有企图否定《水浒》价值的人,包括刘再复的“假晶”理论,都是将
成书年代定在明中叶,就可见不是偶然的了。我们考定了施耐庵的家世生平,实际上就是捍卫了《水
浒》的不朽价值。
2、施耐庵的文物史料,有两谱(《施氏家谱》、《施氏家簿谱》)、两志(《施耐庵墓志铭》、《处士
施公廷佐墓志铭》) 。这些发现于1918年或1916年以前的史料和出土文物,在缺少功利思想的动机下,
应该是可靠的,真实的。
家谱涉及的是“字耐庵”三字写在边上,及字迹是否出于一人。两次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字耐庵”三
字写在边上,是所有施氏家谱一律的规格,而字迹经公安部门技术鉴定,是出于一人,因而是可靠的。
谁再就这个问题纠缠,就应该理直气壮地顶回去。
王道生《施耐庵墓志》是最完整的文献,由于发表时间较晚,与胡瑞亭的版本有简繁之分,先后之别。
1952年文化部调查组《再次调查有关施耐庵历史资料的报告》记载:“我们在兴化王益谦(续修兴化县
志委员会职员,任书记员)先生手,得到续修《兴化县志》时有关施耐庵的材料原稿两份。”经鉴定:
“原稿《施耐庵墓志》和《兴化县续志》上所载的原文是毫无出入的。”《施耐庵墓志》的真实性是肯
定的。1982年的调查,由于没有看到这份报告,所以走了弯路,现在应该坚定地认为:王道生《施耐庵
墓志》是可信的施耐庵研究的基础文献之一,不应再为纠缠它的真伪而浪费精力。
施廷佐墓志的价值,证明了施耐庵的存在,解读上的细微歧义,不构成大的问题。
《秋江送别》遗曲,我访问过周梦庄先生,原作确被聂绀弩先生取走,当年陪同聂绀弩调查的丁正华,
1982年翻检“文化大革命”中被抄而又发还之资料,施耐庵《秋江送别》遗曲赫然在目。徐放1982年7月
31日致书刘冬,告知《施耐庵生平调查报告》稿已找到,所录《秋江送别》遗曲,与丁正华抄件完全一
致,证明不可能是周梦庄先生伪造。王立兴先生说是大手笔,从元曲的发展来看,感情意境,不是一般
的人能够写出来的,我同意他的看法。刘冬同志据“五年随断梗,千里逐飘蓬”,查到鲁渊等劝阻张士
诚称吴王,辞官走,第一次在时间坐标上找到施耐庵在何时做何事的记录,具有很高的价值。
我关于“至顺辛未进士余阙榜”的探究,源于人生的体验。经常搞运动,查三代,查履历,有些人对于
某一段个人历史,往往讳不肯道,或含胡其词。明明考的是至顺四年进士,但却不愿承认,因为那年是
没有皇帝的奸臣当道。现在有些人爱炫耀是北大毕业,但对工农兵学员就不愿说了,因为那有些不光
辉。鲁渊的自传,对个人经历就有许多暧昩之点。王道生《施耐庵墓志》云:“去岁其后述元(文昱之
字)迁其祖墓而葬于兴化之大营焉,距白驹镇可十八里,因之余得与流连四日。问其家世,讳不肯道;
问其志,则又唏嘘叹惋。”经历文化大革命的人,都能体会其间的心态。
3、怎样看待历史传闻?史学研究是理性的研究,但不等于盲目排斥历史传闻。传闻历来是史书的材料来
源之一。
对待有关施耐庵的民间传闻,就要从根本上反省思惟方法,理直气壮地宣扬“三重证据法”。我的字写
得极差,从来没有用毛笔在宣纸上题过字。昨天晚上的笔会,居然斗胆题了一联,曰“耐庵家世三重
证,水泺情缘千古铭”,就是为了表达这点意思。
《施耐庵墓志》、《故处士施公墓志铭》,是“纸上之材料”;《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施让地
照》,是“地下之材料”;山东、江苏、浙江绵延千里、流传百年、无数人在讲述的有关施耐庵的轶闻
传说,就是“口述史料”。施耐庵的“口述史料”,往往为不能“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所鄙薄,殊
不知这恰恰是施耐庵考证的最强项。我们要学一学毛泽东的气势,不但不要自感理屈,而要这么说:
“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说对了,这正是我们的优势。”请问,已经被确认身份的罗贯中、吴承恩、吴敬
梓、曹雪芹,有这么多的“口述史料”吗?再请问,不赞成兴化白驹施耐庵的人,能在别一处地方寻出
这么多的“口述史料”吗?为什么从山东一直到浙江,都流传施耐庵著《水浒》的故事?一两个人能造
成这样一种局势吗?兴化白驹施耐庵身上,三重证据紧密合榫,浑然相扣,不仅为中国文化史所罕见,
亦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除了兴化白驹施耐庵,少有第二人能臻如此境地;施耐庵生平考证,是“三
重证据法”的辉煌成就。
4、侯忠义先生提出:用大智慧去勾勒和描绘施耐庵的形象,这是有大眼光的。可惜《兴化报》在发表的
时候,恰恰把这一句话删去了。
有人爱用自己的“知识”去衡量材料,须知个人的见闻总是有限的。刘献廷云:“天下事经纬错综,决
非印板所能印定,而出格之语,不可与拘墟者道也。”如《施耐庵墓志》说施耐庵是“元至顺辛未进
士”,查《元史?选举志》至顺二年未开科,有人断言是“好事者的捏造”。研究表明,这不是讹以传
讹,而是别有隐情。
5,施耐庵家世生平的考证,经历了太多的反复。我们做过两部小说家评传(后一部是萧相恺主持完成
的),几乎所有的通俗小说家都缺乏资料,如果不是施耐庵,而是别的作家,在民国的方志上找到一条
两条材料,不知要怎样兴奋!据以写入评传中,根本不会有人提出质疑。施耐庵是大作家,审慎是必要
的,但分明有人在故意折腾。我写过《聂绀弩先生为什么没讲真话》,1952年的中国,无论交通、食
宿,条件都极其艰苦,又值隆冬时节,聂绀弩等一来就是四十多天,没有一番科研探索的热情,是不可
想象的。他们查阅了大量地方文献,访问了许多遗老和施氏后人,记录了许多民间口碑,获得了许多珍
贵资料。如果不是认为对揭开“施耐庵之谜”有重大价值,他们会兴师动众把这一大批文物史料运回北
京吗?莫其康先生通过大量材料的梳理和深入调查,包括时任山西高院法官、侠肝义胆营救聂绀弩获释
的现已九秩高龄的朱静芳老人的探访,揭示在施耐庵身世问题上,聂绀弩曾违心地听命于胡乔木;胡乔
木的非学术干预,是1952年施耐庵身世调查成果未得彰显胎死腹中的直接原因。刘世德则是奉了胡乔木
上谕,以貌似学术的面目出现,写违心文章的人。他曾要我对刘冬同志致歉,说:“《中国社会科学》
上的那篇文章,观点是我的,但写成那个样子,不是我所能决定的。”《中国社会科学》上的质疑文
章,洋洋洒洒四万字,属于刘世德自己的只有两条:“字耐庵”三字不是一人所写,民间传说不可靠,
三千字足矣。胡乔木的非学术干预,造成的损失不可小视,《施让地照》原件的丢失,《施廷佐墓志
铭》的严重磨损,都是在无知情况下产生的,这个责任该由胡乔木来负。
6,我们在访问钱锋同志时,他说了一段很重要的话:莎士比亚是英国的大作家,他究竟是哪里人,有许
多种说法,但是英国的莎士比亚纪念馆照样建得很好,参观的人很多。我认为,文化人到英国不去看莎
士比亚纪念馆,等于没去英国。你们应该派两、三个人到英国去考察,到莎士比亚纪念馆去看一看。莎
士比亚到底有这个人?也一直存在争论,但人家就是不管那一套,照样隆重地纪念他,照样建造漂亮的
纪念馆。钱锋同志编了个顺口溜:“说兴化道兴化,兴化本是施耐庵的家;要问施耐庵是什么人,他是
写水浒的大作家。”
不要指望所有的专家都认可我们的施耐庵,更不要一听有人不承认就神经紧张,就要与之一争高下。要
有这个自信,话语权在我们手里,我们就是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大张旗鼓地宣传施耐庵。用钱锋同
志的话说,要让外国人到中国来,都来看一看施耐庵纪念馆。也要让外国文化人有这种意识,没到施耐
庵纪念馆,等于没来中国。这要作为一个事业来办,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至于大丰、兴化两地,要考
虑的是施耐庵文化资源的整合。我有一个设想:设立新的东台市,将大丰、兴化包囊在内,由东台市委
领导统一整合施耐庵文化资源,那就什么矛盾也没有了。可惜我不是胡锦涛、李长春,否则我马上就签
署命令,成立这个新的东台市。在这个“计划”实现之前,建议盐城市和泰州市组成施耐庵文化资源的
联合整合委员会,协调开掘这一文化资源的事宜。要之,合则两利,斗则两伤,谨供两地同志参考。
2012年4月29日晨五点半于兴化森南国际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