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街
寻踪访迹的浦氏调查及其他-《水浒寻根》读后
作者:刘兆清 @ 2012-05-30
寻踪访迹的浦氏调查及其他
------《水浒寻根》读后感
《耐庵学刊》杂志主编刘兆清
浦玉生先生是江苏盐城市委办公室(研究室)副主任,这个岗位工作之繁杂,堪称各行各业之首,
而浦先生却在工作之余,焚膏继晷,穷年兀兀,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考证,三十年来,特别是近
十多年来,专著不断出版,《水浒寻根》即是其中之一。当今专家院士到党政部门挂职的不少,所谓
“学而优则仕”;而在职的公务员,成为货真价实的专家学者的则不多,浦先生以学术研究、考证中的
卓越成就,被中国水浒学会礼聘为副会长,这种逆向挂职,可以聊备一格。浦先生既在工作上努力进
取,又在学术上锐意精进,在当今潮流中,可谓凤毛麟角。
水浒作者施耐庵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被兴化一位公职人员胡瑞亭在白驹镇上发现其踪迹,并予以
披露以后,当时不少专家学者曾打算实地调查(如胡适)皆未果行。直至建国后之1952年,才由中央文
化部,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此后1962年江苏省组织一次调查,1982年全国掀起一股“施耐庵热”,
又进行一次调查。从1983年起,特别是世纪之交以来,浦玉生先生又进行了一次私人调查,这次调查可
以定名为浦氏调查。前几次调查,都是着重从宏观上征集文物史料,以认证施耐庵之有无及身世、籍贯
等,而浦氏调查,却是从微观上,一点一滴寻踪访迹,他利用出差之余,工作之暇,乘“笃笃车”,走
乡间路,进村入户,足迹所至,北达山东济宁,南到浙江绍兴,西至安徽北部,东临大海,说来巧合,
这个地域,正是元末张士诚起义鼎盛时期所拥有的地盘,巧合中也有暗合,施耐庵从张士诚起义,入士
诚幕,士诚占领之地,皆有施去的可能。他行万里路,进百家门,访张家港河阳山、江阴市大宅里,走
苏州、入钱塘,访丽水之青田、温州之文成,到山东济宁之梁山、菏泽之郓城、泰安之东平、聊城之阳
谷,专赴淮安寻王氏小方壶斋遗址,这些寻访虽不能找到施耐庵的直接证据,却大大给我们提供了施耐
庵这个人物的生活情景,使施耐庵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古人说,士先识见而后文章。我以为一位学者,要取得较高的研究成就,必须具备:博览----实践-
---识见----勤勉。本书征引古籍文献之丰富,可见其阅读之广,其栉风沐雨,亲历考察,一般人所难
能。在考察中,重点选择江阴大宅里、淮安小方壶斋,这两处地方有了突破,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和
施耐庵从张起义,就迎刃而解了,可见识见之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言书,却体现在一位党政
机关的公职人员身上,反观少数身居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士,却懒惰成性,剽窃成风,不下苦
功,故弄玄虚,能不以浦先生为榜样吗?!
在大丰市白驹镇北9公里处,有一个刘庄镇,刘庄镇有一位佛门居士高鹤年,他是全国名人,民国初
期写过一本《名山游访记》,这部名著,传读很广。浦先生也是大丰人,他的这本书,也可以作为游记
来读,其文字的清新活泼,叙事的引人入胜,细节之具体传神,读之不能释手,无怪其洛阳纸贵也。
浦先生年富力强,为人谦虚谨慎,谦谦有君子之风,为文严谨平实,是书所见所闻,纯作客观记
叙,提供人们以丰富的资料,而不存门户之见,不强加人以观点,为人为文,深得同侪学者之敬佩,而
为资深专家所嘉许。阅读《水浒寻根》一书之后,写了一点感想,以自勉。 2011年10月20日
(原载《耐庵学刊》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