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争鸣文库
论张竹坡金圣叹小说批评的异同
作者:张媛 @ 2012-10-08
论张竹坡金圣叹小说批评的异同
张媛
评点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批评形式,并非从金圣叹开始,但金圣叹创建了一套完整的文学评点的范式,
可以说金圣叹的评点是具有开创性的。其后,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的小说评点,都是遵循金圣叹的
套路,以张竹坡为例,他自己曾多次提到金圣叹之评点,并与己之评点做比较,实际上他的评点中确有
对金圣叹理论的承接之处。不过,张竹坡之评点却非一味沿袭,而在金圣叹批评理论的基础上有许多发
展和新的创见。可以说,张竹坡的评点是在金圣叹评点的基础上,根据《金瓶梅》的独特个性进行了改
进,他的评点为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以及《金瓶梅》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完备了古代小说评点的结
构体系,为古代小说理论增添了一系列新的创造,开发了近代小说理论的先声。在《金瓶梅》研究史上,张
竹坡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张竹坡的贡献更是不可抹煞。
一 理论体系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以小说评点的方式分散在《水浒》一书之中,采取了序、回评、夹批、眉批等方式,
另又辅以删减和修改等手法,然而零散的形式并不妨碍其理论的博大精深、自成体系。金圣叹的小说理
论触及小说研究的各个层面,在小说批评论、叙事论、创作论、鉴赏论、语言论、文法论、人物论等诸
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不同于金圣叹,张竹坡继承传统批评模式,除了序、回评、眉批、夹批、圈点,他还创造性的就批评中
贯穿始终的几个基本理论命题进行了集中的单篇论说。《竹坡闲话》论述《金瓶梅》作者著书的动机以
及自己评点《金瓶梅》的缘由;《杂录小引》是评论《金瓶梅》的结构;《冷热金针》、《<金瓶梅>寓
意说》、《苦孝说》、《第一奇书非淫书论》等文的主旨如题目所示;《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
是对自己小说评点的美学原则和相关问题的说明,具有较为深刻的美学价值。张竹坡依据《金瓶梅》自
身的美学特征和形态结构特征而采用相宜的批评手段,他的评点体系在我国小说批评史上可以称得上是
最完善的设计。
二 小说观
在这点上,二者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
在我国小说批评史上,金圣叹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这一问题,认为作家“一心所运”,而人人“入妙”,
小说是因为作家经过“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的结果,“直以因缘生法为其文字总持”,而在临文之际
“动心”而成的。张竹坡继承金圣叹的“动心”学说,认为小说是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虚构之物,是作
家心智的创造。他曾在《读法》82中批驳《金瓶梅》“帐簿说”,在《读法》40中将小说的实质归结为
人类的精神产品,并且深入到作家创作心理机制的探讨。张竹坡沿着金圣叹开拓的理论道路去思考,提
出了“入世——专心——现身”的小说创作心理机制模式,全面地提示了小说家创作的心理过程。在这
点上,相较于金圣叹,张竹坡显然是走得更远一些。另外,二人对批评家精神主体的执着意向,从侧面
体现了他们的小说观。二人都曾称所批之作便为“我之作”,金圣叹甚至直接对《水浒传》大刀阔斧的
删减来突出自己的主体性;而张竹坡的评点使人能感受到他不加矫饰的真情与坦诚的思绪,给他的评点
带来一股激荡情怀的生命力,二者均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这种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性解读的思想和行
为正是他们小说观的完美呈现。
三 文本批评
不管是金圣叹还是张竹坡,对小说的文本批评都是非常丰富的:既有大量审美感受的记实,也有对感受
的理性提炼。
金圣叹对文本的批评集中在三点上:一是人物批评,二是文法批评,三是阅读批评。
关于人物的评点,是金圣叹第一个把“性格”这一概念引入文学批评领域,并以“性格”说为核心,形成
了比较完整的典型理论,建立起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关于金圣叹人物性格论的基本内涵或中心指向。他是从
以下几方面来论述这一观点的:1.重视人物肖像和细节的描写; 2.提倡人物语言的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同
一性;3.主张写同类人物要写出差异;4.注意写出人物性格的多层次结构。他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典
型”概念,但是整个理论框架已经初具规模。
关于金圣叹的技法、文法论,金圣叹可说是古代小说理论文法第一人。他的小说评点中的文法如倒插
法、草蛇灰线法、背面敷粉法、弄引法、獭尾法、正犯法、略端法、极不省法和极省法、欲合故纵法、
横山断云法、鸾胶续弦法、趁水生波法、禹王金锁法等,其内涵、精义可概括为五点: 1.小说的基本原
则; 2.部法(小说的整体结构) ; 3.章法(小说的叙事方法) ; 4.极微论(小说的细节描写) ; 5.句法
字法(小说的语言文字)。可以说,金圣叹对小说的各个层面的研究都是开创性的,并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
与金圣叹相比,张竹坡的小说人物论超过前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明确提出了“典型”这一人物塑造的
重要概念。以“典型”评论人物不仅标志着张竹坡的小说人物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标志着张竹坡
的理论极有现代理论的色彩。张竹坡论人物性格常联系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社会背景,把人物放到错综
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来透视,从而揭示了环境对典型性格形成的重要作用。他不像金圣叹那样着重关注人物
性格不变的一面,而是将人物性格看成是发展的结果,张竹坡摒弃了自先秦以来“性善”、“性恶”的
唯心主义先验论,把人物性格的形成看作环境作用的必然结果,这就使他的典型论更具杜会现实的内
涵,使典型理论走向了深化。更为难能可贵是,张竹坡又针对人物塑造, 进一步提出了三条人物塑造的
基本原则:“入世”、“幻造”、“情理”,以及人物塑造的艺术方法:第一,“抗衡”法,即在尖锐的矛
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第二,“犯笔不犯”法。即将相似的人写出他们的各自的特色来。第三,“白
描”法。这是《金瓶梅》创作的一大特色,张竹坡对其分外重视,详加论述,足以显示张竹坡眼光独
到。另外,与金圣叹一样,张竹坡也特别注重细节的作用。以上这些小说技法的评点,到现在依然有其
存在的合理性,可见张竹坡目光如炬,富有远见。
此外,张竹坡对技法评点还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是他对谐音手法的强调。“谐音”手法的运用,本
是《金瓶梅》的发明,而张竹坡反复强调这一问题,从小说批评的角度看,亦不妨说是张竹坡的一大创
举,可视作是张竹坡相较之金圣叹的特出之处。其次,他还提出了“加一倍写法”、“十二分满足
法”、“宾主之法”、“一针见血之笔”等写作技法。
就小说人物和技法评点而言,张竹坡通过对《金瓶梅》人物的深入研究,对人物塑造的具体标准、基本原
则及艺术方法等都提出了精辟的观点,建构了一套系统的古代小说人物塑造理论。这一理论系统一方面在
很多方面突破了前人的观点,如提出了“典型”范畴,强调典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使古代小说人物论
跃上了新的理论平台;另一方面,这一理论系统也具有现代色彩,现代小说人物论仍以“典型”为最高范
畴,仍要求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等。所以,张竹坡的小说人物论不但对古代小说理论的发展做出了
贡献,而且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指导阅读方面,金圣叹对《水浒传》的阅读批评主要有两点:一是“总揽其起尽”,一是“细寻其肤
寸”。在此,金圣叹不仅仅是在指导读者如何阅读,而是一方面推度作者构文布局的匠心,一方面又借
机告诉读者作文的文法秘诀。不得不说,金圣叹是非常高明的,他的见解是大有可为的。张竹坡的文本
批评,对《金瓶梅》的阅读,亦有深刻的指导作用。他重视小说导读,从文本评点中就可以看到,他的
心目中是有读者的,有许多话是面对读者而言的。他是以自己的文本评点实践进行有成效的导读的,并
提出了阅读者的“立心——善读——置身”。这些方法合理有效,涉及到阅读者的接受心理、态度、方
法等方方面面,揭示了文学欣赏的实质,在小说鉴赏理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然,总体来看,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中,掺杂了一些主观臆断,阐发了一些封建纲常,加上时代和自
身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这些缺陷与贡献相比,毕竟瑕不掩瑜。张竹坡在《金瓶
梅》研究史和中国小说批评史上的功绩是不可忽视的。
综上所述,如果说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开创了小说评点的新局面,在具体的理论评点和方法上对
以后的小说评点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张竹坡对《金瓶梅》的评点就是对金之理论的进一步补充、
总结和深化,使小说的评点体系更细致,更完备,将其影响一直贯穿到了整个清代小说的评论,及至现
代小说理论,从而形成了小说评点史上的另一座高峰。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