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争鸣文库
《古本水浒》若干细节小考
作者:任小行 @ 2012-10-08
《古本水浒》若干细节小考
——以“二阮误走金乡县”为例
任小行
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真假参半不同,以宋江起义为底本的《水浒传》几乎为“纯小说”。故事虽多
虚构,但部分细节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宋代及其以前的历史状况。笔者以《古本水浒•二阮误走金乡
县》为例,做以下考证。
一、金乡知县邬长“为了金乡是个肥缺,极力钻谋得来”
金乡县在宋代是京东西路的繁华重要之地。《元丰九域志•卷一》:“望,金乡。”事实上,早在唐代金
乡县即为望县。《唐会要•卷七十》》:“新升望县。……兖州,金乡县。开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长期的经济繁荣,使人口大量增加,数代同堂者屡见不鲜。宋初太平兴国年间受到旌表的李光袭家族、
李延家族就是其中的代表。《宋会要辑稿》礼六一之一:济州金乡县李光袭十世同居。《续资治通鉴长
编•卷二一》:李延世世同居,近四百年。直到北宋末年,金乡县依然是一片繁荣景象,“凡五谷果蔬土
有宜有不宜,此咸宜。松、桧、梅遥迁于其地,而不能为良者,植此皆良,又不可知也。以余儿时所闻
见,其俗饶美,大家率轻作业,乐善而好施。游客晨夜相面背于门,庖无息烟,然不倦”(晁补之《金
乡张氏重修园亭记》)。附近大族如晁补之家族,李众家族纷纷迁居金乡县。(参见乾隆《金乡县
志》、《全宋文•李奉议墓志铭》)如此之地的县令,毫无疑问“是个肥缺”,所以“邬长极力钻谋”才
能“得来”。
二、邬长其人
《水浒传》云:邬长是“东京一个破落户出身,当初因认识高俅儿子高衙内,同夥廝混,出入殿帅府
中,夤缘做到了知县。到任以来,什么民情风土,官箴政绩,一概都不过问,张开两眼,只喜要钱,贪
赃枉法,纵吏虐民,百姓恨之刺骨。因他姓名巧合,民间就起了个浑号,叫他做无常鬼。”金乡县廉吏
众多,载入史册的贪官鲜有,但在北宋时期却出了一位,其名待考,并且其事迹与邬长颇为相像。《宋
史•马默传》记载说马默性刚严,嫉恶如仇。“部吏有望风投檄去者。金乡令以贿著,其父方执政,诒书
曰‘马公素刚,汝有过,将不免’。令惧,悉取不义之物焚撤之。”
马默,在神宗、哲宗时为官,死于徽宗即位的当年。“元符三年复之。卒,年八十”(《马默传》)。
由此推断,金乡令在金乡任职的时间当在神宗或哲宗时期,也就是“宋江三十六人”起事的前夜。《水
浒传》中的邬长,去《马默传》中金乡令的生活年代不远,且“邬”字极可能是“乌”的谐音字,意为
邬长其人姓名为编造,所以邬长的原形极可能是《马默传》中的金乡令。
三、“金乡战事厉害,不易得手”
梁山好汉攻打金乡县是吃了不少苦头的。先是二阮失陷于金乡县,再是秦明部日行抵金乡时遭遇“官军
离城埋伏”,“争些儿全军覆没”。所以回梁山搬救兵的刘通汇报说:“金乡战事厉害,不易得手,今
奉秦明之令,赶奔回来,要取一人下山破敌。”
《水浒传》中说“金乡不易得手”,恐怕不是小说家的胡编乱造。历史上的金乡的确是军事要地。《资
治通鉴•唐纪》说:“金乡,兖州之要地也。”金乡同时也是徐州的西北门户。汉末,曹操在金乡县西北
的羊山一带任兖州刺史,以此为基地,南征陶谦,北上收编黄巾军,为曹魏政权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故刘昭为《续汉书•百官志五》作注时感慨地说“魏祖据兖,遂构皇业”。由于“金乡不易得手”,
故,南北朝“金乡之战”时,名将于仲文采取了诈取金乡城的策略。占据金乡城之后,“于是毗罗恃众
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
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隋书•于仲文传》)。邬长战秦明时所用“离城
埋伏”计谋,于此几乎如出一辙。唐末,丁会败朱瑾“于金乡界,杀二万余众,瑾单马遁去”(《旧五
代史•梁太祖本纪》)。宋代金乡并无大的战事发生,但金乡的军事地位依然重要,《济州金石志•嘉祥
石》有咸平二年“金乡镇将司空李润”的记载。“以镇将兼司空衔”,虽然金石学家徐宗干也“所未悉
也”,但是以司空镇守金乡,足见金乡的重要。
说《水浒传》作者为宋人,恐怕很少有人相信,但从《古本水浒•二阮误走金乡县》一些细节来看,《水
浒传》的成书,肯定有宋人或者是元人的功劳。“二阮误走金乡县”中的一些细节的描述与史实如此接
近,用“巧合”二字来解释,显然很难服众,它只能是时人对当时历史的描述或者是去宋朝不远的元人
对宋代金乡历史的记忆。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王曾瑜所说:“《水浒传》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驳杂的,宋、
元、明代都有,正好遗留下各代说书人对《水浒传》故事进行增补和加工的蛛丝马迹。”(《用现代史
学眼光审读〈水浒传〉》,载于《文史知识》200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