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争鸣文库
《水浒传》与《大宋宣和遗事》的对比
作者:卢明 @ 2012-10-08
《水浒传》与《大宋宣和遗事》的对比
山东 卢明
多数学者认为,《大宋宣和遗事》(以下简称《遗事》是《水浒传》(以下简称《水浒传》)的蓝本。
但,对于二者的异同进行研究的不多见。就这一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对于深刻认识《水浒》的思想内涵
和写作思路,都有重要的作用。
既然《遗事》是《水浒》的蓝本,二者之间的相同点肯定不少。说来,相同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的故事框架一致。这个框架就是:宋江领导的起义。起因于花石纲、生辰纲有关,参与者被官
府追捕,上了梁山泊,对宋廷造成了很大震动。后来这支队伍接受招安,为朝廷服务,一些人立功受
勋。当然,结尾处宋江、卢俊义被奸臣谋害致死,这是《遗事》中没有的。
第二,影响整体走向的关键事件一致。比如,都有运送花石纲和杨志卖刀,都有智取生辰纲,都有宋江
杀闫婆惜,都有都头私放宋江逃脱,都有九天玄女娘娘授宋江三卷天书,都有呼延灼率领官军征剿梁山
泊并在失败后归顺梁山队伍,都有梁山人士接受招安,都有宋江等人打方腊。
第三,水泊梁山的主要人员一致。《遗事》中,已经有三十六人的名号,这三十六人,基本上就是《水
浒》中三十六天罡。只不过把《遗事》中的杜迁、孙立,放在地煞中,而把《遗事》中没有的解珍解宝
放在了《水浒》的天罡之列。把宋江列入三十六天罡之列,把晁盖从三十六人中移出。
第四,两大阵营的对立关系是一致的。一方面是失政的朝廷,另一方面是由于种种原因走向绿林的宋江
等人。
第五,总结历史教训以警醒世人的意味都很浓。都力图说明,奸官祸国,足以把天下搞乱。
但是,《水浒》与《遗事》的不同之处也很多,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成书年代不同。《遗事》成书于南宋,元初或许有人稍加润饰,而《水浒》则成书于元末明初。
二是篇幅不同。《遗事》整书也就6万余字,而《水浒》则有85万余字,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零头。《遗
事》直接与《水浒》对应的故事,只有近3千字。以3千字对85万字,其悬殊之大可想而知。
三是体裁不同。《遗事》,一般称为讲史话本,以叙事为主,比较简单,甚至只能称为讲史的提纲。而
《水浒》则是一部形象生动的长篇小说,不只有叙事,而且有很精彩有描写。
四是主要思想着力点不同。对于反面人物,虽然二者都写了失政朝廷的君和臣,但,批判的重点不同。
《遗事》锋芒直指“君”,批判的重点在于昏君近小人远贤臣,通过历代贤君昏君的对比,集中揭露了
宋徽宗的昏庸与荒淫,把他和夏桀、商纣、周幽王、陈后主、隋炀帝相提并论。所以,他开宗明义在诗
中写道:“常叹贤君务勤俭,深悲庸主事荒淫。致平端自亲贤哲,稔乱无非近佞臣。”并且,用失国后
徽钦二宗的悲惨境遇,说明他们有这样的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而《水浒》则矛头指向“臣”,只反
贪官不反皇帝,处处让人感觉到是蔡京、高俅等六贼的问题,而不说宋徽宗的错处。比如,它写蔡京等
人毒死宋江,却说徽宗并不知情。宋徽宗在宋江死后,又给宋江立庙。这与《水浒》作者力图宣扬忠义
有关。尽管这样写,许多读者还是常常感觉到,蔡京之流那么坏,你皇上还用他,那你还能好到哪里
去?但,作者还是不避生硬。甚至,在一个一个的故事中,有意穿插一些忠君的内容。比如,阮氏兄弟
抵抗官军时,就唱道:“一心报答赵官家”。对于正面人物,虽然都写了宋江等落草者的故事。但,梁
山好汉的故事,是《水浒》的全部。而在《遗事》上,梁山好汉的故事则占有较小的篇幅,甚至可以
说,是稍带着说的。它大段大段写的,是朝廷之上的事,比如,王安石变法,蔡京的奸佞,宋徽宗的私
幸李师师,徽钦二宗被金军虏去等。
五是人物塑造不同。《遗事》,基本谈不上人物塑造。人物扁平。而《水浒》则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传
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英雄好汉的人物画廊。象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燕青这类个性鲜明的人
物,在《遗事》中基本上只是有个名子。
六是故事情节差别很大。这种差别,有多寡的不同。《遗事》,只提到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杨志卖
刀等几处算是在讲故事。而《水浒》则在此基础上充实了大量的故事,比如三打祝家庄,打曾头市,打
大名府,打东平府,打东昌府,打青州,打高唐,以及抗何涛、捉黄安,等等。也有粗细的不同。即使
象智取生辰纲这类两书都有的情节,《水浒》也写得精细得多,完整得,丰满得多。
七是文字精细度不同。《遗事》语言比较粗直,缺少文学味道,况且前后各篇语言风格并不一致。而
《水浒》则语言讲究,文化味浓,很能抓住读者。所以《水浒》能成精典,《遗事》不能成为精典。这
就象儿子水平高,并不意味着父亲的水平也很高。当然,父亲的作用也不可缺少,毕竟,儿子是站在父
亲的肩膀上提高的,况且,父亲也有自己的风采。
具体的故事,《水浒》也对《遗事》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例如:
1.关于智取生辰纲。在参与者方面,劫取生辰纲的,同是八个人,《遗事》中的八个人包括燕青和秦
明。《水浒》将这二人换成了白胜和公孙胜。官府一方,《遗事》中大名府留守叫梁师宝,押解生辰纲
的县尉叫马安国。在《水浒》中,大名府留守叫梁世杰,押解生辰纲的是杨志。在发生地方面,《遗
事》说是发生在南洛的五花营,而《水浒》把这个事件安排在郓城的黄泥冈。
2.关于杨志卖刀。《遗事》写发生在颖州,是杨志等待孙立的地方。《水浒》写发生在东京的天汉桥
(也就是州桥),是在找高俅想官复原职没有结果又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遗事》里,杨志于被押途
中,受到孙立等一同押送花石纲的十一个人解救,直接上山落草了,在《水浒》中,却增加了发配大名
府受梁中书提携,并为他押送生辰纲。
3.关于宋江杀惜。在《遗事》中,宋江杀惜是因为他发现闫婆惜与吴伟打暖,一怒之下,杀了闫婆惜,
并在墙上题道:“杀了阎婆惜,寰中显姓名。要捉凶身者,梁山泺上寻”。着重强调宋江的豪侠气质,
没有那么多的细节,也没有写到宋江杀惜与闫婆惜知道晁盖书信的联系。而在《水浒》中,却增加了宋
江解闫氏发丧之困、不情愿地接受闫婆惜为妾、闫婆惜以告发宋江与草寇私通相要挟等。而杀人者敢作
敢当的题墙行为,则移给了武松,让武松在都监府墙上写下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4.关于捉人放人。《遗事》中,捉人的是董平,抓不到晁盖就抓了晁太公。而在《水浒》中,捉人的是
朱仝、雷横,抓不到宋江声言要抓宋太公,但并不真抓。
5.关于押运花石纲。《遗事》写得是李进义等12人,他们是杨志、李进义、林冲、王雄,花荣、柴进、
张青、徐宁、李应、穆横、关胜、孙立。《水浒》中,只写到杨志押运花石纲翻船,把李进义、孙立等
人空出来去承担别的故事去了。
6.关于绿林人士的出处。《遗事》中,宋江和他手下的三十六名好汉,除了押送花石纲的李进义(卢俊
义)等12人和后来加入的呼延灼、张横、鲁智深外,其他20人加上宋江共21人,都是来自郓城。这21
人,占全部人数37人的近百分之六十。把这个比例投射到《水浒》上,说梁山一百零八将,72名在郓
城,就很接近了。这21人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第一拨,智取生辰纲的八人:晁盖、吴加亮(吴用)、
刘唐、阮进、阮通、阮小七、燕青、秦明。并且说他们都是郓城县石碣村的。由此可知,石碣村是郓城
的而不是东平县石庙等其他地方的。第二拨,宋江回家看望老父途中介绍到梁山泊入伙的四人:杜迁、
张岑、犯了事的索超、抓捕晁盖不力受到责罚的董平。第三拨,宋江杀闫婆惜后直接带着到梁山泊落草
的九人:朱同、雷横、李逵、戴宗、李海、史进、公孙胜、武松、石秀。另加宋江。由此看来,郓城关
于石秀原籍在陈坡乡石塘、结了仇人后躲去金陵的传说、燕青家在燕张庄的传说,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7.关于梁山泊队伍的性质。在《遗事》中,对这些人的定位是矛盾的。一方面,说他们是地道的贼寇。
“略州劫县,放火杀人,攻夺淮阳、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余县,劫掠子女玉帛,掳掠甚众”。
另一方面,又说:宋江得天书,“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
邪。”晁盖得一梦:“见寨上会中合得三十六数;若果应数,须是助行忠义,卫护国家。”在《水浒》
中,则说晁盖和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是反抗贪官污吏的战士。劫掠的,只是王伦时代,只是上梁山之
前的孙二娘、王英、周通们。这些人上梁山后,也被改造为奉行忠义仁德的人。
8.关于李师师这个角色。在《遗事》中,李师师只是表现宋徽宗荒淫的一个道具。一个天子,三宫六院
还不够,还到妓院寻花问柳,与李师师的结发丈夫贾奕争风吃醋,并且依公权行私弊,差一点把贾奕给
斩了,并且撤掉了好几个敢于谏言的官员。这个话本中,李师师与梁山泊的人毫不相干。而在《水浒》
中,李师师不只和徽宗交往,而且成为宋江等人向皇帝争取招安的桥梁,把本不交叉的人和事揉在一
起,足见手段之高明。
综上所述,《水浒》在《遗事》的基础上,对宋江等人进行了充分而又全面的加工改造,改的过程,体
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对宋江起义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梳理轨迹。这种修改,越改越全面,越
改越精细,越改越统一,越改越生动,越改越具有震憾人心的力量。《水浒》的作者,不愧为文化巨
匠。《水浒》经过数百年的流传仍然盛传不衰,自有他的魅力。《水浒》不愧为文学精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