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佘大平 @ 2012-12-20
元杂剧中的水浒故事
佘大平
在元人杂剧的兴盛时期,有一批作家,包括一些成就很高的作家,常常将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写成
剧本,以至于在元人杂剧中形成了一个门类——水浒戏。据《录鬼簿》(包括《续编》)等书籍的记
载,元人杂剧曾经产生过二十五种水浒戏,参加写作水浒戏的作家有八、九人。其中,写作水浒戏最多
的作家是高文秀;写得最好、名气最大的作品是康进之的《李逵负荆》。这二十五种水浒戏大多佚失
了,保存下来的只有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的《同乐院燕青博鱼》、康进之的《李逵负
荆》和李致远的《都孔目风雨还牢末》等四种。另外,还有无名氏的《争报恩三虎下山》和《鲁智深大
闹黄花峪》两种,虽然剧目收录在明初人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当中,可能也是元末时期的作品。
元人水浒杂剧产生的时间,最早的可能在元初。高文秀可能就是元初人。高文秀的生平事迹不详,
当时人们都称呼他为“小汉卿”,大概和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同时或稍晚。
元人杂剧由宋、金杂剧发展而来。但是,宋、金杂剧只是襁褓中的艺术,元人杂剧才变得成熟起
来,并且在中国北方得到迅速传播。当时元朝政府对待汉族读书人非常歧视,几十年间停止了科举考
试,断绝了汉族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前途。许多读书人感到做官无望,前途渺茫;为了生计,纷纷
拿起笔来写作杂剧,有的甚至亲自粉墨登场,充当演员,不惜与曾经被他们看不起的“倡夫”们为伍。
因此,元人杂剧的兴盛,这些走投无路的读书人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类的历史有时候就显得特别的
“怪”,常常是歪打正着,坏事变成了好事。
元杂剧的兴盛,与它自己独特的体制有很大关系。元杂剧形式短小精悍,只有一本四折戏(“一
折”大致相当于现代戏剧的“一幕”),外加一个极短的“楔子”(它的作用相当于木匠制作家具用的
“楔子”,能使整个剧本变得更紧凑)。这种短小的戏剧形式,一是好写,写得快。二是好演,稍作排
练就可以登场。三是演出时间不长,观众看戏不用花太多的时间;不象后来明、清时期的连本大戏,几
天、甚至几十天才能演完一个故事,叫观众牵肠挂肚,耽误工夫。
由于元朝统治者不允许在娱乐活动中表现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元杂剧的作家和演员在创作和演出的
时候,就不得不回避那些十分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所以,元杂剧多以宋代以前的历史故事,尤其是多
以先秦两汉的历史故事为题材;少数以宋人的故事为题材的,如写苏轼和陈抟的戏,也多以风月文章或
神仙道化为主旨,绝少涉及忠君爱国一类的内容。即使偶有涉及,也一定要在表现手法上增添许多“保
护”措施。因此,元人水浒杂剧偏重于写“义”的故事,偏重于塑造以“义”为特征的人物形象。在元
人水浒杂剧中,几乎看不到“忠君爱国”的内容,似乎已经失落了“忠君爱国”的思想。即使偶尔出现
了与“忠”有关系的内容,那也是指梁山好汉对“宋江哥哥”的忠心。
在元人水浒杂剧所描写的以“义”为特征的艺术形象中,李逵是最突出的一个。那些围绕在李逵周
围的一批艺术形象,和李逵一起,为元人水浒杂剧的舞台演出了一批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水浒英雄的
故事。这些艺术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恩必报。《同乐院燕青博鱼》杂剧中,双目失明的燕青
得到燕大的精心治疗,重见光明。后来燕大被杨衙内陷害,燕青和梁山好汉一起拼死相救。在《争报恩
三虎下山》杂剧中,关胜、徐宁、花荣三人受到善良妇女李千娇的救护。后来,李千娇被人陷害,他们
三人拼死劫法场,从刽子手的屠刀下救出了恩人。可以这样说,元人水浒杂剧中的梁山好汉,无不具有
这种感人的义气。
元人水浒杂剧偏重于表现“义”,除了表现有恩必报和好汉之间亲如兄弟、互相救援外,还主要表
现对权豪势要、贪官污吏的揭露和打击。其中,特别集中反映了元代社会以“衙内”为代表的邪恶势力
奴役、祸害老百姓的黑暗现实,揭露了他们凶狠、丑恶的面目。如《黑旋风双献功》杂剧,描写白衙内
夺人之妻,陷害其夫;《同乐院燕青博鱼》杂剧描写杨衙内仗势欺人;《鲁智深大闹黄花峪》杂剧描写
蔡衙内霸占妇女,等等。
元人水浒杂剧在反映“衙内”问题时,总是要同妇女问题发生联系,说明在当时的社会里,妇女的
命运更加不幸。元人水浒杂剧将元代社会中所有腐朽、龌龊、残暴的东西全部集中到了“衙内”之类人
物的身上,使他们成为元朝这个黑暗社会的标志。
除了“衙内”之外,还有许多贪官污吏、豪强恶霸。这些人虽然没有“衙内”那样显赫的特权,可
是他们所干的坏事,和“衙内”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李逵负荆》中的“宋刚”和“鲁智恩”,他们假
冒梁山的宋江和鲁智深之名,抢夺妇女,残害人民。他们是“衙内”的帮凶,是和“衙内”属于同一个
类型的人物。
元人水浒杂剧还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老百姓对社会邪恶势力的反抗复仇的情绪。例如:在《李逵负
荆》杂剧中,被两个恶棍抢走了女儿的酒店老板王林对李逵说:“老汉若不见他(指两个恶棍),万事
罢论;我若见了,认的他两人,我恨不的咬掉他一块肉!”在《同乐院燕青博鱼》杂剧中,双目失明的
燕青被骑马的杨衙内撞倒,他揪住杨衙内的马头痛骂:“又不是官街窄,你故意的把人喳踏。你有甚娘
忙公事,莫不去云阳(法场)中赴法?”这些戏剧情节,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老百姓对“衙内”的仇
视。这正如元杂剧中常常说的:
柔软莫过溪涧水, 不平地上也高声。
元人水浒杂剧中老百姓的这种反抗精神,对后来《水浒传》的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