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锡山说水浒
《水浒》学和小说史研究的重大新成果
作者:周锡山 @ 2013-03-10
《水浒》学和小说史研究的重大新成果
——曲家源《水浒传新论》简评
周锡山
作者按:这篇评论作于1995年。今日看来,曲家源先生《水浒传新论》中的不少重要成果,没有受
到应有的重视,近期的一些《水浒传》评论的书文,重复了此书的研究成果,或者因未见此书而发表了
错误的观点。有的重要论题,例如怎样看待水浒英雄杀人吃人问题,刘再复等人《双典(按指《三国演
义》和《水浒传》)批判》等著作,和一些文章,还局限于鲁迅的观点,对古代经典作不切实际的全盘
否定。鲁迅说中国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以及他对《水浒传》“杀人(尤其是“杀看客”)的否定
性意见,是他不顾中外史实、一贯的英雄欺人之说的一个表现!西方古近代也盛行“吃人”,中国古代
更并非仅是“吃人”的历史:我不知鲁迅先生是否认为他自己的祖先也是靠“吃人”而一代代绵延下来
的?还有人说,《水浒》中的人物乱杀人,所以不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书。他们不知,除了刘邦和朱元璋
这些少数特例,在起义过程中基本没有乱杀人,农民起义就是乱杀人的队伍。除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美
军、苏军在二次大战中皆有乱杀人的劣迹。我有《流民皇帝——从刘邦到朱元璋》(2004年初版、2012
年增订版)详述过这个问题,有兴趣读者,可以参阅。
20世纪初以来,《水浒传》一直显得热气腾腾又广泛深入,在中国小说史的研究领域中,惟有《红
楼梦》研究可以与之媲美。新时期以来,在小说研究领域内,惟有中国《水浒》学会和中国《红楼梦》
学会是国家承认的两个全国性的学术团体。《水浒》学研究家自80年代初以来,坚持定期召开研讨会、
出版学术刊物,达到相当高的整体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名家辈出、强手
林立的《水浒》学研究界,曲家源教授是其中令人瞩目的一位研究家。
自1982年以来,曲家源先生在研究中国史(重点是司马光研究和抗战史及卢沟桥事变研究等,其研
究成果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之同时,又致力于《水浒传》的研究,至1994年的12年中,撰写和发表
论文凡30篇。曲家源先生在这30篇论文中,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把重点放在对《水浒
传》原著的小说本体的解读上,广泛运用文艺学、社会学、民俗学、考据学以及系统分析等科学方法,
把《水浒传》放在宋元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对小说反映的思想倾向、人物品性、生活环境,所透露
的社会意识、世俗观念、风土人情等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据古今文献资料300多
种,发掘出许多新的问题,得出不少新的结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不少论文在初次发表后即
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的权威刊物《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有的文章被全国十多家报刊
转载介绍过,产生了很多的影响。为推动学术发展和增强学术交流,曲家源先生又将这些论文作了全面
修订,并荟萃成《水浒传新论》一书(凡35万字,444页,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以飨读
者。
《水浒传新论》全书30篇论文,除《自序》外,大致分成四组:《水浒传》思想意识系列(9篇)、
人物形象系列(8篇)、《水浒传》所反映的宋代社会生活系列(9篇)和金圣叹研究系列(3篇)。其中
《水浒一百单八将的阶级属性分析》、《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座次是怎样排定的?》与《再谈》、《三
谈》、《水浒一百单八将绰号考释》等篇章,发表后影响很大,在《水浒》学研究中是后来居上之作。
这些论题虽有前人包括不少名家论及,但尚不够深入,或因时代局限而观点颇有片面性。曲先生的这些
论文观点新颖,论证周密,将研究水平提到一个新的台阶。这些论文也是他从事《水浒》学研究的第一
批成果,可见他的研究起点高,切入论题目标准确,因为在解决这些基本论题之后,再评论《水浒》中
的人物形象即可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了。
果然,曲家源先生后来所发表的论《水浒》人物形象的8篇文章,能见前人所未见,发前人所未发,
见解新颖而独到。他评论了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杨志、李逵、杨雄与石秀、燕青,凡九人。以
上诸人,除燕青外,笔者都写过论文,从金(圣叹)批角度详加论述。建国前后论者所评《水浒》诸
人,在总体水平上并未超过金批,而且遵循金批观点的人很多。有些文章与金批观点不同的,因受左倾
思潮影响,反而片面性很大。曲家源先生在研究金批的基础上,遵循马列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和唯物辩证
法,分析《水浒》九位英雄人物的人生理想、思想品质、性格特点,得出许多深刻而尖锐的结论。如他
分析小说在描写宋江时的种种性格矛盾和行为悖论,是因为施耐庵从《论语》中对君子的要求来塑造农
民起义领袖的理想人格,将宋江描绘成“能行仁者王天下”这么一个封建社会的理想“完人”,而现实
又难以实践,故而只能写成奸雄式的人物。他对林冲在妻子遭高衙内袭击但凌辱未成后所采取的息事宁
人的态度作了令人信服的分析,指出其在合理“退让之中,仍在斗争或准备斗争,不失其好汉本色”;
其对朋友(陆谦)和上级(高俅)的“轻信——善良人的通病,是主要性格弱点。但轻信与好汉的刚强
豪爽并不矛盾,反倒更衬出林冲的善良本性。正是林冲的善良和轻信才使林冲和读者贴得更近,读者同
情林冲的遭遇,关心他的命运,是林冲形象更具艺术魅力”。曲家源先生在充分肯定武松、李逵的优点
与刚烈等种种长处之同时,对他们的不足与局限之处也作了透彻的分析,相比较之下,他对鲁智深的评
价最高,认为“鲁智深不仅是《水浒传》中的绝顶人物,而且在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形象画廊中也属绝顶
人物之列”。相比之下,“武松思想比较狭窄,是非观念不清,生活态度上世俗观念太重,与鲁智深爱
憎分明、嫉恶如仇、高尚无私相比,不能望其项背。不仅武松,即使李逵也无法同鲁智深相比并”。接
着曲先生又作了具体而有说服力的比较,论证翔实。他又指出:“金圣叹对《水浒》人物评论很多,但
只有在评鲁智深时所说的‘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
力’(第二回回前总评)一句最具现代意识,而且至今无人超过。”此言令人警醒,也令人感到十分沉
痛,意味深远。
《新论》中有多篇文章填补了《水浒》学研究中的空白或在研究者较少注意的内容中加以细心挖掘
和精辟论述。如《论<水浒传>中的血腥气》、《<水浒传>所反映的世俗生活》、《<水浒传>所反
映的婚姻和家庭》、《<水浒传>中保留的宋元戏曲史料》等论文,都有丰富的资料和独到的见解,读
来引人入胜。如《论血腥气》一文,曲家源先生就人们熟视无睹的《水浒传》所“具体地描写了许多争
打斗殴、杀人流血的场面,甚至不加掩饰地描写血淋淋的凶杀和吃人情景,造成了一种浓重的血腥气
氛”这个论题,作了详尽的论述。他引多种历史上吃人包括吃人之内脏的资料,十分详尽,如与金克木
先生《食人•王道》(此文已收入笔者为金克木先生编选的《文化卮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1997,
增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009)多次所引《资治通鉴》等书的史实一起参看,可知中国古代
野蛮的食人之大观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称之为“食人之风”的世界性现象(《新论》第63页)。
曲家源先生指出:“《水浒传》所描写的食人之举”,“是整个封建社会一定现实生活的反映”。而
“作家有意识地加重渲染这种气氛,显然是与他的创作意图和审美情趣有关”。并进而指出“要而言
之,《水浒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主要突出主人公的粗豪特征,在情节叙述上,尽量使凶险情节平
淡化;在环境描写上,又极力使平常事物奇诞化。他创造出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在读者心目中使故事
和现实产生距离感”。作者在对原作之文本作细致具体的观照和分析的坚实基础上提出以上精辟独到的
论点,并进而推断原著的写作时代,很有说服力量。而“奇诞化”和“距离感”等语,显然与俄国形式
主义美学初倡、布莱希特和现代西方美学家所发展的“陌生化”理论有相通之处,可见我国古典优秀之
作在写作技巧及其体现美学思想方面,常有超越时代的成功佳例。而曲家源先生在熟练运用传统的文艺
学、社会学、考据学、民俗学等研究方法的同时,又善于借鉴西方的文化人类学、系统分析和多种美学
理论,亦由此可见。
《新论》中,精彩的论析很多,如燕青的奴性、杨志形象中的丰富内涵,对金圣叹研究评论等等,
因篇幅所限,只能略举以上数例。
专著的出版,标志着一位研究者对某一学科或专题研究已形成总结性的成果。《水浒传》和中国小
说史也是笔者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之一,故而笔者认真阅读过这个领域的不少论文和专著。笔者认为曲家
源先生和张国光先生的有关论著是《水浒传》研究领域的领先之作,取得了很大的学术成就,不仅值得
作为同行的我们认真拜读,而且也值得有志于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大学生、研究生认真学习,学习专家
的治学途径,尤其是在前人研究十分稠密的情况下,如何既出新见,又不哗众取宠,踏实而有成效地前
进的研究方法;尽管曲、张之作也有不足之处,因天下无十全十美之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