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传播史
梁山发展水浒旅游的两点建议
作者:曹先锋 @ 2013-12-04
梁山发展水浒旅游的两点建议
曹先锋
梁山县召开这次水浒研究与旅游座谈会很好,学术研究和经济建设相结合是个方向。现就梁山的水
浒旅游谈两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是出版无评点金本《水浒传》的建议。
《水浒传》的版本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以金本(又称七十回本)为代表的“英雄
《水浒传》”,另一种是以一百二十回本为代表的“投降《水浒传》”。
一百二十回本从洪太尉误走妖魔写到排座次,接着写宋江等人跪倒在奸臣高俅等人脚下,乞求招
安。受招安后,马不停蹄地去打另一只农民起义军,在打方腊的战争中,梁山众英雄死亡的死亡,伤残
的伤残,离散的离散,最后,宋江、李逵也被毒死,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以大悲剧而告终。所以被称为
“投降《水浒传》”。
金本则是金圣叹将一百二十回本拦腰砍断,从洪太尉误走妖魔只写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通篇都是
以热烈的笔调描写梁山好汉行侠仗义,杀富济贫,写他们由单个的反抗到汇聚成声势浩大的武装集团,
写他们攻城掠地,大规模地同官军对抗并屡战屡胜。从而使水浒好汉们的英雄形象变得高大完美了,好
汉们的结局能让人们接受了,这完全符合国人的阅读心理。所以被称为“英雄《水浒传》”。
正是这个本子的问世,很快就将《水浒传》其他的版本排斥到一边,成为天下通行的本子。从明朝
末年(1641)金本问世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300多年间,人们只知道七十回本,不知道还有其他版本。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胡适、鲁迅、郑振铎等人考证了《水浒传》的版本源流,为了学术研究的需
要,才陆续出版了少量的《水浒传》全传,才又有少量的人接触到了“投降《水浒传》”。
为什么最近几十年“投降《水浒传》”盛行而“英雄《水浒传》却销声匿迹了呢?主要原因是毛泽
东发动了一场全国轰轰烈烈的“评水浒,批宋江”运动。毛泽东一声令下,以他绝对的权威很快将“英
雄《水浒传》”扫出了市场,“投降《水浒传》”垄断了整个市场。为什么如此,将在第二个问题中详
谈。其实,不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金本都要优于其他版本。所以,让金本《水浒传》重新占领读者
市场,是在捍卫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另外还有两点需要明确,一是作为作为水浒故地人的我们,从感情出发,都乐意看到水浒好汉们的
英雄形象,不愿意看到他们投降招安,最后落个悲惨的结局。所以说,维护《水浒传》的经典地位、维
护水浒好汉们的英雄形象,是每一个水浒故地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这一点出发,作为水浒好汉大本营
所在地的梁山,更应该为金本《水浒传》重新占领读者市场而努力。其次,从旅游的角度说,游客仰慕
的是圣贤,敬佩的是英雄,都乐意到他们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去旅游;憎恶的是坏人,是窝囊废,他们
的旧居、古战场即使建设得再好,人们的向往程度也会大打折扣。比如,“三孔”的建筑算不上最好,
可游客们还是往那里去,为什么?人们仰慕孔子;韶山的景观更谈不上最好,但游客如潮,也是因为仰
慕毛泽东所致。所以说,“英雄《水浒传》”普及了,水浒好汉们的英雄形象就在亿万人民心中重新确
立了,人们就更加喜爱水浒好汉了。“爱屋及乌”,人们也就向往梁山了,如此一来,梁山的游客量不
就随之增加了吗?
出版金本《水浒传》可以出带有金圣叹评点的本子,也可以出不带评点的本子。哪一种更好?观察
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就不同。文学是为人民大众的,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从这个角度讲,还是后一
种好。所以应该把出版不带评点的本子放在首位。广大读者之所以要看《水浒传》,是因为喜欢里边的
人物,欣赏其中的故事,至于学术界如何评价,这不是广大读者所关注的,那是专家学者们的事。我们
要维护《水浒传》的经典地位,维护水浒好汉们的英雄形象,就要力挺金本,普及金本。就是要让广大
的百姓读到金本。如果说仅仅出版带有金圣叹评点内容的本子,一是肯定要增加出版成本,加重购买者
的负担,无形之中会降低发行量。二是将普通读者不感兴趣的内容加进去,就会给普通读者增加阅读负
担,使读者减少阅读兴趣。三是金圣叹的评点其中不少观点不一定正确,很值得商榷,尤其是对宋江的
某些评价。如果将这些观点介绍给普通读者,肯定会误导读者,这和我们维护水浒好汉们的英雄形象的
初衷完全相饽,这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所以我认为,出一点带有评点内容的金本,满足学术界的需要
很有必要,重要的是多出不带评点内容的金本,让“英雄《水浒传》”占领读者市场。普及了“英雄
《水浒传》”,水浒好汉们的英雄形象就会在人民群众心中确立。人们更加仰慕水浒好汉了,来好汉故
地旅游的就会随之增加,水浒旅游业自然而然地就会兴旺发达。从这个意义上说,梁山等水浒景点每年
都拿出那么多资金用于广告宣传,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如果哪怕拿出其中的一小部分用于普及金本,
就是抓住了关键,而不是舍本逐末,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设置“毛泽东与水浒展室”的建议。2010年10月,在“天下水浒论坛”上,梁山的同志提交了
一个新成果:毛泽东1919年上过梁山。并说,毛泽东的梁山之行,使毛泽东对梁山有了直观的了解,进
一步加深了水浒人物在毛泽东心中的印象,梁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他对梁山好汉“占山为王、割据一
方”的起义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毛泽东以后武装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是
水浒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重大成果。梁山能得到一代伟人的青睐意义非凡。但是,提到毛泽东与梁山,
还有一个世人皆知、影响更大的事件,这就是1975年8月至1976年9月毛泽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
“评水浒,批宋江”运动。作为梁山,一方面想利用毛泽东提高自己、提高水浒好汉们的知名度、美誉
度,可是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毛泽东“批宋江”的现实。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
盾,设置“毛泽东与《水浒传》展室”是方法之一。«当年毛泽东为何要批宋江?客观上讲是因为版本的
问题,但主要是被人利用了。
先说版本的问题。如前所述,“英雄《水浒传》在中国盛行了300多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胡
适、鲁迅、郑振铎等人考证了《水浒传》的版本源流,才陆续出版了少量的《水浒传》全传,即“投降
《水浒传》”。据此推测,毛泽东接触“投降《水浒传》”最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即延安时期。
到了五十年代,某些人出于政治的需要又搬出了“投降《水浒传》”。毛泽东接触“投降《水浒传》”
很有可能是在这个时候。读了“投降《水浒传》”,他的观点逐渐开始转变。在毛泽东的前多半生中,
对《水浒传》、对宋江是持肯定赞扬态度的。这一点从毛泽东的言行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不论是二十
世纪三十年代、四十年代,还是五十年代,毛泽东在其文章、谈话、批示中,涉及到《水浒传》的地方
很多,但只见褒奖,未闻贬斥。可是,到了晚年,毛泽东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错误地发动组织
了“评水浒,批宋江”运动,说“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 “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水
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显然,如果没有“投降《水浒
传》”,毛泽东就不知道宋江招安、打方腊等情节,就不会发表上述言论,“批宋江”运动也就无从谈
起。再说被人利用的问题。
“批宋江”运动起因是这样的:毛泽东晚年视力严重下降,中央办公厅从北大选了一位叫芦荻的来
为毛泽东“代读”书报文件。芦荻是研究古典文学的,有一天她顺便和毛泽东谈起了《水浒传》,毛泽
东便说出了关于《水浒传》的那些谈话。芦荻把毛泽东的谈话整理出来,姚文元认为毛泽东在谈话中提
到的反对“投降派”、“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等语,正是他们可以用来影射攻击政治对手周恩来、
邓小平等人的炮弹。姚文元请示毛泽东,经毛泽东同意,中央政治局开会决定,把毛泽东谈话记录稿印
发全体中央委员。后来,又向全党转发了谈话。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未结束,但许多人对这一运动
不满。在这篇谈话中,确实包含着毛泽东对在他身后会有人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隐忧。对于否定“文
化大革命”的人,毛泽东比作“投降派”,而“投降派”是要接受“招安”的,是要“搞修正主义”
的。毛泽东最基本的考虑,就是通过转发这篇谈话,向党内敲一敲警钟。但毛泽东没有想到的是,他的
这个举措,被一些人利用了。尤其是身居要职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等人觉得,毛泽东的谈
话,正好可以用来攻击政治对手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他们想借评《水浒》、批宋江之名,行搞垮政治
对手之实。他们利用把持全国舆论工具的优势,拉大旗,作虎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评水浒,批宋
江”运动。
就这样,毛泽东关于《水浒》的谈话,由泛论变成了实指,由文艺评论变成了政治斗争,为了配合
这场运动,“投降《水浒传》”大量印所发行,“英雄《水浒传》”便被排斥在了一边。所以,后来的
人们,多是只知“投降《水浒传》”,不知道还有“英雄《水浒传》”。尤其是先后上演的43集和80集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依据的都是“投降《水浒传》”,更使“投降《水浒传》的普及达到了前所未
有的地步。明白了上述两点,毛泽东为什么要“批宋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这个问题不能只有少数
人知道,要让广大游客都知道。所以,梁山很有必要建设一个以毛泽东与水浒为主题的展室或其他形式
的东西。陈列毛泽东来梁山的相关史料,将毛泽东在文章、谈话、批示中涉及水浒的内容加以展示,将
“批宋江”的背景客观地加以介绍。这样,既可以提高梁山、《水浒传》以及水浒好汉们的知名度和美
誉度,又可以消除由“批宋江”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把水浒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了一
起,增加了梁山景点的文化内涵,将会大大增加梁山对游客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