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争鸣文库
金本《水浒》缘何成三百年定本
作者:周传授 @ 2014-11-23
金本《水浒》缘何成三百年定本
周传授
在金圣叹七十回本《水浒传》之前,有天都外臣序一百回本,有李卓吾批评容与堂一百回本,有芥子
园李卓吾评一百回本,有钟伯敬批评一百回本,有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全传》本,有郑
大郁序黎光堂一百十五回本,还有李卓吾评《忠义水浒全传》袁无涯一百二十回本等。用金圣叹与其它版
本冠以“李卓吾”的名气相比,显然李卓吾的名气比金圣叹要大,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用金圣叹七十
回本《水浒传》与以前的一百回本、一百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回本相比,显然七十回本在回目上也不占优
势;用金圣叹七十回本的结局沒有招安的一段,而其他的版本则有招安更显有故事的完整性的。经过以上
分析,金圣叹七十回本《水浒传》明显处于劣势,那为何七十回本于崇祯十四年出版后,就一举取代了众
多版本的地位而成为流行了三百年的定本呢?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可了解世人的思想倾向、审美情趣以
及《水浒》版本演变等情况,对深入研究《水浒传》有些积极的意义。
一、李卓吾反孔孟之学,金圣叹则崇尚孔孟之道
李卓吾在各种《水浒》重要的版本中留下的笔墨最多,不管是一百回还是一百二十回本,不管是容
与堂本还是袁无涯本,都号称“李卓吾批评”。虽然,其可信度有多高,难以考证。但毕竟李卓吾确实批
评过《水浒传》的。万历十六年初,李贽在谪居麻城龙湖期间,曾精心评点《水浒传》百回本,自认为这
是他评点前人著作中最称心的一部。金圣叹删改《水浒传》,将新修订的书称为《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看来,二人都对自己的“作品”十分自信。按理说,李卓吾的名气更大,影响也大,批评的《水浒》版本
更多,比金圣叹在诸多方面有竞争力,他批评的小说版本不应该被金圣叹七十回本《水浒传》所取代的。
之所以七十回本胜出,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李卓吾反孔孟之学,而金圣叹则崇尚孔孟之道。
如古代文人都尊崇孔孟之学,已有几千年的传统,而李贽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不屑一顾,甚
至还大加鞭挞。他在《焚书•赞刘谐》及《续焚书》的《圣教小引》、《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等文中,以
戏谑嘲讽的笔调贬低孔子,这在尊孔子为至圣先师的古代,方是一种叛逆的、大胆的举动。他认为孔子并
非人们顶礼膜拜的圣人,“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焚书•答周柳塘》)。李贽还彻底否认儒家的正
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认为不能将其当作唯一的教条而随便套用。他说
《六经》、《论语》、《孟子》“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焚书•童心说》)。
李贽对孔子及孔孟之道的批判和嘲弄,难怪统治阶级对他要恨之入骨了,欲将他置之死地而后快的。这样
的人,其批评的《水浒》不论其版本有多好,是难以得到后世的统治者和读书人的欢迎的。金圣叹与李贽
则大不相同的,他虽然对封建礼教有所批评,如在《西厢记.酬简》总评中说:“有人谓《西厢》此篇最
鄙秽者,此三家村中冬烘先生之言也。”但他仍崇尚孔孟之道,将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看作是永恒
的,万古不变的妙理。如他在《唱经堂才子书汇稿. 语录纂卷一》中说:“大千最妙之理,连圣人亦妙在
里边。即此万物,即此妙理。一切万物,有不物者存,万物坏时,妙理不坏。这是一重象,曰君臣也。有
此一副妙理,万物出生无穷,这又是一重象,曰父子也。不物者宰制万物,曰君臣;前一物出生后一物,
曰父子;此物彼物,同在这里,曰夫妇;物虽有万,妙理则一,曰昆弟;彼不必舍彼而就我,我不必舍我
而就彼,乌知此之非彼,乌知彼之非此,曰朋友之交也。约性而论,大千世界,纯是妙理;约修而论,君
臣尊卑,父坐子立,是学问之事”。这里的话,代表着金圣叹认识社会和评论、删改《水浒传》的原则和
标准,从本质上而言,他有反映要求社会进步、同情下层民众的一面,他更有反对“犯上作乱” 以及维
护封建社会统治的另一面。
正因为金圣叹的政治思想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相一致,或者说对封建统治者无大碍,所以,金圣叹七
十回本《水浒传》问世之后,就“坐”了三百年的头把交椅,把容与堂本、芥子园夲、黎光堂夲、袁无涯
夲《水浒传》撂在了一边。
二、金本《水浒》有圣谕的金字招牌
金圣叹七十回本《水浒传》能独领风骚三百年的另一个原因,我认为与清朝入关的第一个皇帝顺治有
关。1660年,福临见过金批的才子书,击节而赞说:“此是古人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注:刘献廷
编《沉吟楼诗选.春感八首序》)金圣叹听到顺治帝如是夸奖又是“感而泪下”、又是“北向叩首敬
赋”。他还写下了两首诗予以纪念,一诗云:“岁晚鬓毛浑短尽,春朝志气忽峥嵘。何人窗下无佳作,几
个曾经御笔评”。另一诗云:“万卷秘书摊禄阁,一朝大亊属文园。勒成盖代无双业,首诵当今有道
恩”。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皇帝对小说是不屑一顾的,更不用说对写《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金圣叹大
加赞赏了。有了顺治帝圣谕的金字招牌,这就为七十回本《水浒传》作了活广告,使金圣叹和七十回本
《水浒传》有更为广泛的市场。纵然,七十回本比任何版本的回目少,在当时与其它版本相比其地位不够
重要,由于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全力支持,那任何版本的份量就无法与之相比拟了。
三、最早的“武定板”《水浒》已失传
郭勋的“武定板”《水浒》是最早刊本,我根据明代李开先的《一笑散. 时调》这个最早提及《水浒
传》历史文献进行考证,判定“武定板”《水浒》是嘉靖十一年出版的。历史上最早见到“武定板”的是
李开先和他的一些朋友。我一直就怀疑“武定板”是郭勋仅在官员内部出版的小说,理由是无序跋,无出
版年代,无作者署名。正因为“武定板”是“三无产品”,所以在社会上影响力不大,传本亦不多。万历
已丑年(1589)天都外臣序本的《水浒》是一百回本,是最接近“武定板”的本子。由于沈德符《野获
编. 卷五》说天都外臣是汪太涵(道昆)的托名,人们也对该版本不够重视了。万历庚戌年(1610)李卓
吾批评容与堂一百回本出版,产生极大的轰动。人们更把最早的“武定板”《水浒》遗忘了,随后也失传
了。后来金圣叹七十回本能风行三百年,与“武定板”《水浒》失传关系很大。清代乾嘉学派的鼎盛时期
是乾隆、隆庆两朝,如果“武定板”《水浒》还存在的话,也许七十回本也不会流行三百年之久。
四、金本《水浒》有出版方面的优势
金圣叹长期生活在江浙一带,自古那里就是人文荟萃,读书、藏书、刻书蔚为风尚之地。金本《水
浒》于1641年在苏州贯华堂出版以后,能让后人基夲上只知七十回本,而淡忘了其它的版本,很重要的原
因是金本《水浒》有出版方面的优势。其一、由于贯华堂出版了金圣叹的七十回本以后,市场上供不应
求,崇祯末年又出了重刻本。清初又多次出版了重印本。其二、清代又有一些其它的书坊刋印了七十回
本。如顺治时的《醉畊堂刊王世云评论五才子书水浒传,》清初的《叶瑶池刊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
传》,乾隆时的《芥子园刊句曲外史序本四大奇书水浒传》等。其三、清代重刻本、钞本不断増多,几乎
所有的七十回本都有重刻本,还有延月草堂等一些钞本。其四、晩清及民国初年,江浙一带也出版了大量
七十回本的铅印本和石印本。
五、金本《水浒》有内容简洁的优势
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出版过七十回本,其《水浒出版说明》中说:“本书是以近三百年来最流
行的、经过金圣叹(名人瑞,明末清初人)批改的七十回本为底本,慎重校订后加以重印的”。“ 它的
优点是:第一,已经包括《水浒》的菁华和主要部分;第二,在文字上也比其它的版本洗炼和统一些。对
于广大的一般读者,比较适宜”。概括地说,金本《水浒》有内容简洁的优势。其一,它删掉了招安以后
的一大段回目,回避了报国征寇仍无良好结局的问题。其二,它在不少细节上对原书进行了改动,更増添
了艺术感染力。由于金圣叹重在删改,而不是再创作,历史上对之毁誉参半亦不足为奇。重要地是,金圣
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节本,对后世阅读和研究《水浒》可以起积极的作用。我们不应该苛求于金圣
叹,也不能抹杀七十回本流行了三百年的那一段历史。
六、金本《水浒》有阐释文法的优势
金圣叹在《水浒传》楔子的总评中说:“今人不会看书,往往将书容易混帐过去。于是古人书中所有
得意处,不得意处……无数方法,无数筋节,悉付之茫然不知,而仅仅粗记前后事迹、是否成败,以助其
酒前茶余、雄谈快笑之旗鼓”。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读书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金圣叹阐释
文法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內容:其一,谈论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他说:“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
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否立得起来,关键的是人的性格描绘得如
何。金圣叹将塑造人物性格当作小说的重要手段,并对《水浒》主要人物性格刻画手法逐一评点,大多是
经验之谈。其二,谈论各类文法的文法。他说:“《水浒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还说:
“看来作文,全要胸中先有缘故。若有缘故时,便随手所触,都成妙笔;若无缘故时,直是无动手处,便
作得来,也是嚼腊”。他十分强调段落的布局和整体的构思。其三,使用实例归纳出众多的具体写作方
法。如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大落墨法、绵针泥刺法、背面铺粉法等几十个种
类。人们为何喜爱看七十回本,除了可以欣赏小说外,还可以学习作文及评论小说的有效的方法。这乃是
金本《水浒》受人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时代的变化,一百回本及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再次又取代七十回本的统治地位,这也是市场
的需要,研究的需要。然而,七十回本仍有它的价值,特别是它流行了三百年的那一段历史,不要轻易地
忘掉。我想,如果金圣叹带评注的七十回《水浒》再版,仍然会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