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佘大平说水浒
纪念容与堂本《水浒传》发现50年
作者:佘大平 @ 2015-09-11
纪念容与堂本《水浒传》发现50年
佘大平
《水浒传》成书到现在大约有400多年了。我们发现容与堂本《水浒传》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了整整50
年(1965——2015)。容与堂本《水浒传》的发现,对后来《水浒传》的学术研究,对当代社会的政治文
化活动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
在《水浒传》的传播历史上,由于金圣叹评改的《水浒传》删除了宋江投降打方腊的内容,受到读者
长达300余年的热烈追捧,并逐渐将《水浒传》其它的版本全部淘汰。以至于郑振铎先生在他1929年撰写
的《〈水浒传〉的演化》一文中感叹:
“(金圣叹评改本)却打倒了,湮没了一切流行于明代的繁本、简本、
一百回、一百二十回、余氏本……使世间不知有《水浒传》全书者几三
百年。《水浒传》与金圣叹批评的七十回本,几乎结成一个名辞,除金本
外,几乎没有所谓其它《水浒传》。”
在这些被淘汰的《水浒传》版本中,包括了容与堂本。
直到1924年,人们才发现了几部120回的《水浒传》和几部不完全的100回的《水浒传》。这年2月9
日,鲁迅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
“听说李玄伯先生买到若干本百回的《水浒传》,但不全。先生认
识他么?我不认识他,不能借看。看现在的情形,百廿回本一年中便知
道三部,而百回本少听到,似乎更难得。”(见《鲁迅书信集》)
从1924年起,陆续有人将这两种版本的《水浒传》翻印出版。但是,由于300年来人们习惯了阅
读“金本”《水浒传》,加之120回本中加入了与水浒故事没有多大关系的田虎、王庆的故事,受到读者
的诟病;加之100回本残缺不全,虽经挖补、移植使之“完整”,但任然遭到读者的怀疑;加之当时战乱
频仍,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它们的出版似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新中国建立之初,几位研究《水浒传》的专家学者坐在书斋里搞阶级斗争。他们给金圣叹戴上一
顶“反动封建文人”的帽子,将“金本”《水浒传》予以封杀;然后稀里糊涂地大量出版120回的《水浒
传》;100回本由于找不到完整的本子,很少出版。(详细资料见拙文《封杀金本《水浒传》纪事本
末》,载《水浒争鸣》第13辑。)
直到1965年,北京图书馆收藏了一部插图本容与堂刻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传》,容与堂刻本在国内
才被发现。这部100回的《水浒传》,是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由杭州容与堂刊行的。至于北京图
书馆是如何收藏到这部书的,北京图书馆当时没有作任何说明,后来也没有。当年12月,中华书局上海编
辑所将这部书影印出版,并在其《出版说明》中说:
“不久前,北京图书馆收藏了一部完整的容与堂本,即现在这部
《明容与堂刻水浒传》。我们拿它和日本内阁文库藏的容与堂本的照片
对照,发现它们同属一个版子,但日文库藏本是经过挖改而后出的。
因此,这部北图藏本可能是现存最早百回本中比较完整的本子。”
第二年,即1966年,这部书就与读者见面了。但是,当时全国上下正在酝酿“文化大革命”,整个社
会对这部书的出版似乎反响不大。然而9年之后(1975年),这部书就赶上好机会了。
1975年,一辈子喜爱“金本”《水浒传》的毛泽东,针对100回本《水浒传》发表谈话,批判它
是“投降主义教材”。(详细资料见拙文《《水浒传》伴随毛泽东的革命人生》,载《水浒争鸣》第15
辑。)于是,中国大陆有头有脸的出版社便乘机以“大批判材料”的名义,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出
版的《明容与堂刻水浒传》排印出版,向全国广泛发行。在极短的时间内,容与堂本《水浒传》便在中国
大陆老百姓当中广为“普及”了。 这真是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记得当年在全国开展批判“投降主义教材”的时候,我还在大巴山中嘉陵江边一所铁路中学里教书。
有一天,驻校“工宣队”的负责人找到我,很严肃地说:“你这个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为什么不参加批
判投降主义教材?”我非常委屈地说:“没有《水浒传》,怎么批?”没想到第二天,这位负责人将一套
刚出版的排印本《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交到我手上,说是送给我的,不要钱。希望我不要辜负工人阶级的
信任,积极参加批判“投降主义教材”的运动。几天以后,我在全校老师政治学习的大会上作了批判“投
降主义教材”的长篇发言。结果评价很惨——故事讲得还精彩,但是批判不深入;还流露了同情宋江的不
健康思想。
对于这种批评我并不在乎。因为在此之前,我从未完整、仔细地阅读过《水浒传》。当年在大学读
书,成年累月不是参加“工作队”搞运动,就是搞劳动,上课、读书的时间很少;即使读书,也得悄悄
地,否则,一顶“只专不红”的大帽子就会扣到你的头上,那可不是好玩的。如今,我得到了一部向往已
久的书,捧在手里,散发着悠悠的书香,还不要钱,正沉浸在天上掉馅饼的兴奋之中,哪里还顾得上别
的。
这一时期《水浒传》的传播历史,想起来总觉得有点怪怪的——删除了投降内容并风行了300多年
的“金本”却在“阶级斗争”的口号中被封杀;完整保存了投降内容的100回本却在批判投降的运动中传
遍天下。都说历史是公正的,可是我怎么看这段历史都像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再往后就更乱了——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电视台以100回本(容与堂本)为底本,摄制了电视剧《水浒传》,赚了个盆满
钵满。可是其中宋江那匍匐跪地乞求招安投降的形象,叫人看了实在不舒服。据说有的电视观众气愤得把
电视机都砸了。
我随手查了查有关材料,发现在那些坚决主张以100回本为底本摄制电视剧《水浒传》的专家当中,
有不少人是当年曾经义愤填膺地批判过“投降主义教材”的。如今,这些人改变自己 “学术思想” 的速
度,那是比他们翻书还要快啊。
后来有人重拍了电视剧《水浒传》,但是除了强调“兄弟情”外,宋江那令人憎恶的投降形象并没有
根本的改变。
大约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批判”《水浒传》的风潮:发表了一批批判《水浒传》
的文章,出版了几部批判《水浒传》的“专著”。而且,有几位批判《水浒传》的“专家”一时间声名鹊
起,蹿红江湖。概括起来说,这些文章和著作诋毁梁山一百单八将是“土匪强盗”,是“杀人不眨眼的刽
子手”;他们污蔑梁山好汉“摧残生命”,“蔑视人权”,“破坏国家法制”,“反政府”,等等。这些
文章和著作,看上去似乎说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其实他们是用现代文明去批判古代文明,这是非常不
合理,非常不科学的。
这股风潮发展到极端,就是美籍华人刘再复在他的《双典批判》中宣称:《水浒传》和《三国演
义》“是中国最坏的两部书”。
这一阵子,从国外到国内都在呼吁“维稳”。于是,有人便联想到《水浒传》中宣扬“路见不平拔刀
相助”,“为朋友两肋插刀”,“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认为读者读了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安定。还有人
因为怀疑《水浒传》中“劫富济贫”的思想,从而怀疑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这种早就被批
判得臭不可闻的文学艺术的“庸俗社会学”观点,居然也能沉滓泛起,招摇过市,并且招来不少的“粉
丝”。
容与堂本《水浒传》的发现,在《水浒传》的传播历史上是一件大事。一转眼,已经过去50年了。兹
列举几条与这件事有密切关系的历史材料,几经钩沉整理,以资纪念。 (20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