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研究水浒 弘扬民族精神  
    主办:中国水浒学会
    顾问:佘大平
    主编:浦玉生

  • 首页
  • 关于水浒国际网络
  • 联系我们

首页 >> 水浒博物馆

盐城:博物馆里乐享“文化春节”

作者:江苏频道 @ 2025-06-21

2016-02-12 “爸爸,快来啊!这是什么啊?”位于盐渎明城的盐都民俗博物馆大厅里,一架脚踏水车吸引了6岁小女孩果果的目光。从外地回盐过年的黄锋,听说盐城博物馆、水浒文化博物馆和盐都民俗博物馆节前刚刚正式开馆迎客,大年初三上午便带着女儿前来参观,“盐城是我的老家,我觉得有必要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猴年春节长假,在美丽盐城,除了“走亲戚”、朋友聚会、外出旅游,有不少市民来到博物馆,尽情乐享盐城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不一样的年味。据统计,春节期间三个博物馆的参观游客日渐增多,都在千人以上。开馆以来参观总人数已达1.5万人次,最多的一天超3000人次。 农历丙申年春节到来之前,市委、市政府为广大市民送上了一份新春文化贺礼——2月5日,盐城博物馆、水浒文化博物馆和盐都民俗博物馆等顺利开馆。为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传承弘扬历史文化,我市利用盐渎明城现有资产建设了盐城博物馆、水浒文化博物馆、盐都民俗博物馆。“三馆”相邻而建、联合开展,形成了集群效应,填补了盐城特色文化馆藏空白,也为市民文化休闲、旅游观光增添了新去处。 盐城博物馆围绕“盐城人文历史”主题,分为淮东沉浮、日出之地、盐阜兴替、江淮遗韵四个部分,通过近千件重要出土文物、历史资料的展示,全面反映盐城的悠久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大年初三,盐城博物馆负责人黄兴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目前馆内展出的文物资料数量达一千多件,历史跨度之长、展品数量之多、馆藏价值之高,前所未有。” 日渐中午,馆内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工作人员介绍,春节期间的游客,有全家老少齐出动的,有家长带着孩子的,还有不少学生自行结伴而来的。“长假七天,不能让孩子总在玩手机游戏和看电视中度过。”家住城南新区的杨女士带着孩子来到博物馆,“年前看到盐城晚报才知道家附近新开了博物馆,就想着带孩子来一起学学历史,长长见识,让春节长假过得更有意义。” 水浒文化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是“一本书、三个人、一座城”,其中一本书是《水浒传》,三个人是施耐庵、张士诚和罗贯中,一座城就是盐城。通过对《水浒传》的创作背景、社会影响、文化现象、学术成果以及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等的写实性展览陈列,深刻揭示盐城与《水浒传》的渊源关系,重点表现宋江原型张士诚、罗贯中与《水浒传》及与盐城有关的一段段脍炙人口的生动故事。 “在这里了解了很多的水浒文化,挺有趣也挺好玩的。”在多媒体互动区,盐城中学初一学生宋洁在认真地将水浒里人物原名与别名一一配对,配对成功后墙上大屏幕里相应的人物便“动”了起来,点击之后还弹出了人物简介。宋洁的妈妈接上了话茬:“以前只知道水浒的作者是施耐庵是盐城人,来了才知道宋江、吴用、武松的原型都来自盐城的。” “除了这些,《水浒传》里还有很多盐城元素呢!”黄兴港说,“书里好多方言、地名、地形、场景都与盐城渊源颇深,比如‘噇’(毫无节制地大吃大喝的意思)、‘团团’(周围的意思)、‘展布’(抹布的意思)不都是我们这儿的方言嘛!” 盐都民俗博物馆与盐城博物馆融为一体,侧重水乡民俗文化展览陈列,通过大量实物、场景再现,彰显了里下河地区独特的水乡风情、民俗文化和建筑风格。“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市民了解盐城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积淀;加强水浒文化的研究与展示,征集更多地文物史料,充实馆藏,向广大市民展现盐城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黄兴港站在馆前广场上说,“同时将挖掘文化资源,开发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带得,还能记得住盐城。”

最新文章

AI发布

浦玉生简介

齐鲁晚报

博物知旅走进盐都区博物馆,被"一了”“团团”搞蒙

唐棠妆语

震旦博物馆的珍贵收藏与《水浒传》的独特解读

网站目录

  • > 水浒争鸣文库
  • > 学会动态
  • > 周锡山说水浒
  • > 明清小说研究
  • > 欧阳健说水浒
  • > 传记文学
  • > 耐庵亭
  • > 水浒街
  • > 水浒传播史
  • > 佘大平说水浒
  • > 水浒杂志
  • > 水浒文化
  • > 水浒艺苑
  • > 水浒博物馆
  • > 水浒博客
  • 联系方式:

    邮箱:pyscn@sina.com

    © 2021 SHUI-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